一种功率电感自动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176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率电感自动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电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电感自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功率电感是贴片功率电感中的一种,如图1所示为一功率电感分解结构示意,图2为功率电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由第一软磁芯1、第二软磁芯2、导电绕组3、粘结物4和引线槽1a,第一软磁芯1和第二软磁芯2中间会通过粘结物4彼此粘结,功率电感上下两个磁芯之间需要保留一定的气隙6,气隙6对功率电感的参数影响很大,需要严格控制,不同的功率电感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要求相应设置不同的气隙6,一般而言,可通过两种方式保证两磁芯之间的气隙6,一种方法是:通过在粘结物4上设置玻璃珠,以保证两个磁芯压合后能具有一定的气隙;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在粘结物4设置漆包线5起到保证气隙的作用;第一方法中,玻璃珠是通过点胶的方式加装在粘结物4上的,由于点胶的过程中玻璃珠混在粘稠的液体中,所以点胶时玻璃珠的数量不太好把控,会出现在同一个点上打出多个玻璃珠的可能,造成多个玻璃珠重叠,从而导致该点处的气隙比其他地方的气隙更大,产品的整个气隙不均匀,影响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对于气隙很小的情况下,玻璃珠更加容易产生上述问题,整个过程不可控,产品性能稳定性差;第二种方法中,需要多大的气隙会放多粗的漆包线5,漆包线5不得裸露在外侧,往往会先剪成指定长度的线,然后用夹子夹住线放到磁芯上,一般为两根,从而保证气隙的作用,但是方式也是不可控的,特别是对于线径尺寸小于0.2mm以下的线,刚性小,无法夹持,效率非常低,两根线之间相对位置关系不可控,导致气隙不均匀,影响产品性能,稳定性差。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功率电感自动组装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气隙不可控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功率电感自动组装设备,包括旋转平台,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上的用于夹线的线夹机构和用于夹持产品的产品夹持机构;所述线夹机构和所述产品夹持机构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平台盘面的外缘圆周上,所述线夹机构和所述产品夹持机构均匀彼此间隔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圆周外侧设有用于对产品进行组装的组装机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线夹机构活动夹、固定夹、弹簧固定盖和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动夹和所述弹簧固定盖之间,所述弹簧固定盖设置在所述固定夹上,通过所述压缩弹簧将所述活动夹常闭于所述固定夹上,所述活动夹和所述固定夹之间用于夹线。

所述活动夹上设有碰撞销,该碰撞销穿过所述固定夹,凸出于所述固定夹外。

所述产品夹持机构包括左夹片、右夹片、销钉和夹持弹簧,所述夹持弹簧设置在所述右夹片和所述左夹片之间,所述右夹片通过所述销钉与所述左夹片连接,所述右夹片在所述夹持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左夹片保持闭合。

所述右夹片尾端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右夹片的触点。

所述组装机构包括挂线机构,所述挂线机构包括电机、滑轨、导针、瓷眼和张力器,所述导针通过所述电机和所述滑轨进行驱动,所述瓷眼用于穿线,所述张力器用于提供张力。

所述组装机构还包括磁芯上料机构、切线机构、第一点胶机构、第二点胶机构、CCD检测机构和盖板组装机构,沿所述旋转平台圆周外侧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磁芯上料机构、所述挂线机构、所述第一点胶机构、所述切线机构、所述第二点胶机构、所述CCD检测机构和所述盖板组装机构。

所述挂线机构下方设置有楔形座,所述楔形座包括倾斜设置的斜块。

所述旋转平台的中间位置设有转移机构,用于将组装好的产品转移。

所述旋转平台上包括八个所述线夹机构和八个所述产品夹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

现有技术中,放置漆包线采用夹子夹持的方式,漆包线无约束,存在跑偏,线头外漏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中,漆包线一端被夹在线夹机构中,另一端由组装机构控制漆包线张力,在产品随着旋转平台旋转的过程,通过组装机构将漆包线自动挂到磁芯上并卡到旁边的线夹机构上。本实用新型在放置漆包线过程中,漆包线一直有张力控制,有线夹夹持,不会在放置漆包线时产生游离;本实用新型满足了功率电感组装的需求,提高了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功率电感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功率电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组装设备整体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施例线夹机构的示意图。

图5本实施例产品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6本实施例组装设备整体机构斜轴测示意图。

图7本实施例挂线机构的示意图。

图8本实施例挂线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功率电感组装设备,用于组装如图1、图2所示的功率电感,主要包括在组装好了导电绕组3的第一软磁芯1上进行漆包线5的设置,以形成气隙。

如图3所示,其包括一个设置在中心部分的旋转平台10,在旋转平台10的盘面上设有线夹机构101和产品夹持机构102,线夹机构101和产品夹持机构102均匀分布在旋转平台10盘面的外缘圆周上。

旋转平台10上设置有八个线夹机构101和八个产品夹持机构102,线夹机构101和产品夹持机构102均匀彼此间隔设置。

位于产品夹持机构102两端的线夹机构101用于夹线,以将漆包线6以一定的张力挂靠在产品夹持机构102上方,产品夹持机构102用于夹持产品,开始阶段,产品夹持机构102上夹持的为已经组好导电绕组3的第一软磁芯1。

用于夹线的线夹机构101可以夹持两条漆包线6,由于张力的存在,线夹机构101可以保证两根漆包线6之间的距离或相对位置关系在加工的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挂靠在第一软磁芯1和第二软磁芯2压合后,可以避免由于漆包线之间相对位置关系不可控而导致产品的气隙不均匀,即在某一些地方气隙小,某些地方气隙大,提高了产品性能。

如图4所示,线夹机构101包括活动夹1012、固定夹1011、弹簧固定盖1013、压缩弹簧(未示出),压缩弹簧设置在活动夹1012和弹簧固定盖1013之间,弹簧固定盖1013设置在固定夹1011上,通过压缩弹簧将活动夹1012常闭于固定夹1011上,活动夹1012和固定夹1011之间用于夹持漆包线。

如图5所示,产品夹持机构102由左夹片1021、右夹片1022、销钉1023和夹持弹簧(未示出)组成,夹持弹簧设置在右夹片1022和左夹片1021之间,右夹片1022通过销钉1023与左夹片1021连接,左夹片1021固定不动,右夹片1022以销钉1023为支点,通过夹持弹簧的弹力夹持产品,产品(第一软磁芯1)夹持在左夹片1021和右夹片1022之间。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旋转平台10圆周外侧设有组装机构,组装机构包括磁芯上料机构103、挂线机构104、切线机构106、第一点胶机构105、第二点胶机构107、CCD检测机构108和盖板组装机构109,如图1所示,在旋转平台10圆周外侧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磁芯上料机构103、挂线机构104、第一点胶机构105、切线机构106、第二点胶机构107、CCD检测机构108和盖板组装机构109。在旋转平台10的中央设置有转移机构110,用于将旋转平台10上的产品转移至另一处的产品压持机构(图中未示出)进行压持固化。

磁芯上料机构103由PPU机械手组成,通过PPU机械手将组装好了导电绕组3的第一软磁芯1从原料盘转移至产品夹持机构102上进行夹持,通过触碰右夹片1022尾端的触点,促使右夹片1022绕销钉1023旋转以打开钳嘴,从而将第一软磁芯1放置在左夹片1021和右夹片1022之间。

如图7所示,挂线机构104包括电机1041、滑轨、导针1042、瓷眼1043和张力器组成,导针1042固定在滑块上,由电机1041驱动,可实现上下运动,漆包线穿过张力器、瓷眼1043、导针1042和旋转平台10上的线夹机构101上。

第一点胶机构105由三坐标组成,每个坐标由伺服电机1041和滑轨组成,点胶针头可由三坐标驱动,实现三个方向的运动。第一点胶机构105用于点环氧树脂胶水,也可以是将环氧树脂胶水、软磁物质和非磁性球形粉体(如球形陶瓷)混合得到粘结物。第二点胶机构107与第一点胶机构105为同一机构,第二点胶机构107用于点快干胶,第一点胶机构105对应点的位置为图1所示的四个角上的粘结物4,第二点胶机构107对应点的位置为图1中所示的中间位置上的粘结物4。

在第一点胶机构105和第二点胶机构107之间设有切线机构106,第一点胶机构105会在漆包线上点胶,点胶完成后,漆包线会固定在第一软磁芯上,此时,可以通过切线机构106切掉多余的漆包线。

点完第二道胶后,可通过CCD检测机构108进行检测,用于检测点胶是否有瑕疵。

合格的产品将由盖板组装机构109组装上第二软磁芯2,即往产品夹持机构102上的已经点好胶,设置好漆包线的第一软磁芯上盖合上第二软磁芯2。

盖合好的产品还需要送至另一处的产品压持机构进行压持固化,将旋转平台10上的产品转移至另一处的机构为转移机构110,整个产品成型。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是自动式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上料,旋转平台10旋转一个工位,设置在圆盘上的八个线夹机构101和八个产品夹持机构102相应的圆周转动一个固定角位移,此时在磁芯上料机构103下方将进行第一软磁芯的上料,通过PPU机械手将组装好了导电绕组3的第一软磁芯1从原料盘转移至产品夹持机构102上进行夹持;在挂线机构104处下方将进行漆包线的上料。

如图4所示,线夹机构101的活动夹1012上设有碰撞销1014,该碰撞销1014穿过固定夹1011,凸出于固定夹1011外,如图3或图6所示,挂线机构104下方设有楔形座111,楔形座111包括一个斜块;

如图8所示,当线夹机构101朝挂线机构104运动时,碰撞销1014将碰撞到斜块1111,斜块1111运动方向上逐渐增高,由此,碰撞销1014将在斜块1111的作用下打开活动夹1012,同时,运动的过程中挂线机构104上的两根漆包线进入到打开活动夹1012和固定夹1011之间。

当线夹机构101继续转动时,此时碰撞销1014将脱离斜块1111,此时活动夹1012将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闭合,以夹紧两个漆包线,完成漆包线的上料。

第二步:第一次点胶,上好料的线夹机构101和产品夹持机构102继续向前位移,运动时,产品夹持机构102两端的线夹机构101夹持着漆包线,并将漆包线挂靠在产品夹持机构102上放置的产品上;

运动第一点胶机构105下方,第一点胶机构105对四个角上的粘结物4进行点胶。两根漆包线分别通过四个角上的粘结物4其中两个进行固定,两个粘结物4分别固定在漆包线的两端。

第三步:切线,点好胶后,旋转平台10继续向前运动,线夹机构101运动至切线机构106处进行切线,要求漆包线不能露出磁芯外侧,多余的漆包线由产品夹持机构102两端的线夹机构101继续夹持着。切线机构106设置有两把切刀,同时对产品两端的漆包线进行切除。

第四步:第二次点胶,旋转平台10继续向前运动,线夹机构101运动至第二点胶机构107上,第二点胶机构107对应点的位置为图1中所示的中间位置上的粘结物4,点的是快干胶。

第五步:CCD检测,通过CCD检测机构108对点胶完成的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第六步:盖板组装,由盖板组装机构109对第二软磁芯进行组装。

第七步:转移压持固化,通过转移机构110将盖合好的产品送至另一处的产品压持机构进行压持固化。

现有技术中,放置漆包线采用夹子夹持的方式,漆包线无约束,存在跑偏,线头外漏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中,漆包线一端被夹在线夹机构101中,另一端由张力器控制漆包线张力,在产品随着旋转平台10旋转的过程,通过导针1042的漆包线自动挂到磁芯上并卡到旁边的线夹机构101上。

切线机构106上的两把切刀向下运动,将漆包线切断,由于磁芯上的环氧胶已经把漆包线约束,所以切断的漆包线不会游离或浮动,漆包线线头不会外漏。

每个功能站位同时进行,互不干涉,缩短了整体周期。

切线机构106上的两把切刀旁边设有压线块,通过调整切刀刃口与压块底面的距离来适应不同的线径,以免切刀切线时刃口与磁芯面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放置漆包线过程中,漆包线一直有张力控制,有线夹夹持,不会在放置漆包线时产生游离;同时在切线的过程中,通过两把切刀可以保证漆包线不会外漏,漆包线上点胶也约束了铜线,放置偏移。本实用新型满足了功率电感组装的需求,提高了合格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和附图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实用新型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中心概念。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