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压极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28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刮压极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的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刮压极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芯的检测工序中,拉带将检测合格的电芯运送至刮压极耳工位,极耳放置平台靠近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使正极耳和负极耳置于极耳放置平台上,之后极耳刮器下降压住正极耳和负极耳,对正极耳和负极耳进行刮压整形。由于正极耳和负极耳的材质不同,二者所需的极耳刮器的压力也就不同。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极耳刮器对正极耳和负极耳所施加的压力相等,这样就有可能造成极耳刮的不完整或者极耳损坏。另外,极耳刮器的压力只能通过人工手动调节,耗费工时长,生产效率低。

因此,如何使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获得合适的极耳刮器压力,且极耳刮器的压力可自动调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刮压极耳装置,该装置能够使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获得合适的正极耳刮器压力和负极耳刮器压力,且正极耳刮器压力和负极耳刮器压力均可自动调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刮压极耳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正极耳刮器、负极耳刮器、压电芯装置以及极耳放置台,所述正极耳刮器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所述负极耳刮器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升降;

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置于所述极耳放置台上,所述压电芯装置压住所述电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正极耳刮器下降第一设定距离以压紧所述电芯的正极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负极耳刮器下降第二设定距离以压紧所述电芯的负极耳。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丝杠机构,所述第一丝杠机构驱动所述正极耳刮器升降;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丝杠机构,所述第二丝杠机构驱动所述负极耳刮器升降。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部。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具有纵向延伸的第一条状孔;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架左右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穿设在所述第一条状孔内的第一连接柱;

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还与所述正极耳刮器连接;

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配合的第一滑轨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板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轨板具有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板向上移动的第一上卡沿,以及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板向下移动的第一下卡沿,所述第一滑轨板与所述第一丝杠机构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具有纵向延伸的第二条状孔;

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架左右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穿设在所述第二条状孔内的第二连接柱;

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还与所述负极耳刮器连接;

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配合的第二滑轨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板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轨板具有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板向上移动的第二上卡沿,以及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板向下移动的第二下卡沿,所述第二滑轨板与所述第二丝杠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由所述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三丝杠机构,所述第三丝杠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架左右移动;

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四电机、由所述第四电机驱动的第四丝杠机构,所述第四丝杠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架左右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四电机设置于所述极耳放置台的下方。

优选地,一个所述正极耳刮器与一个所述负极耳刮器组成一个极耳刮器组,所述极耳刮器组为多个。

优选地,所有的所述极耳刮器组中的所述正极耳刮器均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有的所述极耳刮器中的所述负极耳刮器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均由所述第三丝杠机构驱动,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架均由所述第四丝杠机构驱动。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内部程序控制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启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首先使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置于极耳放置台上,压电芯装置将电芯压住。之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正极耳刮器下降第一设定距离,以压紧正极耳,正极耳刮器下降距离与正极耳刮器压力成正比,第一设定距离对应合适的正极耳刮器压力。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负极耳刮器下降第二设定距离,以压紧负极耳,该第二设定距离对应合适的负极耳刮器压力。本实用新型中的正极耳刮器和负极耳刮器分别由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控制,正极耳和负极耳能够分别获得合适的正极耳刮器压力和负极耳刮器压力。另外,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设定距离和第二设定距离来调节正极耳刮器压力和负极耳刮器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刮压极耳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正极耳刮器左右移动的原理图。

其中,1为正极耳刮器、2为负极耳刮器、3为压电芯装置、4为第一电机、5为第二电机、6为第三电机、7为第四电机、8为极耳放置台、9为第一连接架、10为第一连接柱、11为第一连接板、12为第一滑轨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刮压极耳装置,该装置能够使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获得合适的正极耳刮器压力和负极耳刮器压力,且正极耳刮器压力和负极耳刮器压力均可自动调节。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附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刮压极耳装置包括:机架、正极耳刮器1、负极耳刮器2、压电芯装置3、极耳放置台8、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

正极耳刮器1和负极耳刮器2均设置在机架上。正极耳刮器1用于刮电芯的正极耳,负极耳刮器2用于刮电芯的负极耳。极耳放置台8用于放置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压电芯装置3用于压紧电芯,使电芯保持固定不动,从而便于正极耳刮器1和负极耳刮器2的刮压。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正极耳刮器1的升降,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负极耳刮器2的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使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置于极耳放置台8上,压电芯装置3将电芯压住。之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正极耳刮器1下降第一设定距离,以压紧正极耳,正极耳刮器1下降距离与正极耳刮器1压力成正比,第一设定距离对应合适的正极耳刮器1压力。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负极耳刮器2下降第二设定距离,以压紧负极耳,该第二设定距离对应合适的负极耳刮器2压力。本实施例中的正极耳刮器1和负极耳刮器2分别由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控制,正极耳和负极耳能够分别获得合适的正极耳刮器1压力和负极耳刮器2压力。待正极耳刮器1完成对正极耳的整形,负极耳刮器2完成对负极耳的整形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正极耳刮器1和负极耳刮器2上升复位。另外,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设定距离和第二设定距离来调节正极耳刮器1压力和负极耳刮器2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将上述中的第一驱动装置限定为第一电机4和第一丝杠机构。第一电机4驱动第一丝杠机构运行,第一丝杠机构驱动正极耳刮器1升降。即第一电机4的正转或反转能够实现正极耳刮器1的上升或下降。另外,将上述中的第二驱动装置限定为第二电机5和第二丝杠机构。第二电机5驱动第二丝杠机构运行,第二丝杠机构驱动负极耳刮器2升降。即第二电机5的正转或反转能够实现负极耳刮器2的上升或下降。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还可以为气缸、液压缸、齿轮齿条机构,本文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凡是能驱动正极耳刮器1和负极耳刮器2升降,均落入本文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整个刮压极耳装置的结构布局合理,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设置在机架的上部。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转动时,纵向布置的第一丝杠机构和第二丝杠机构沿纵向伸缩,从而实现正极耳刮器1和负极耳刮器2的上升和下降。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一连接架9、第三驱动装置、第一连接柱10、第一连接板11以及第一滑轨板12。

其中,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架9左右移动,第一连接架9上具有第一条状孔,该第一条状孔沿纵向延伸。第一连接柱10穿设在第一条状孔中。第一连接柱10与第一连接板11连接,第一连接板11与正极耳刮器1连接。第一连接板11配合于第一滑轨板12中。第一连接板11能够沿着第一滑轨板12左右移动。第一滑轨板12具有第一上卡沿和第一下卡沿。第一上卡沿限制第一连接板11向上移动,第一下卡沿限制第一连接板11向下移动。即第一连接板11仅能相对于第一滑轨板12左右移动,不能相对于第一滑轨板12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接架9左右移动时,第一连接架9带动第一连接柱10左右移动,第一连接柱10带动第一连接板11左右移动,第一连接板11带动正极耳刮器1左右移动。这样就实现了第三驱动装置对正极耳刮器1的驱动。正极耳刮器1左右移动,那么正极耳刮器1与负极耳刮器2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大或者变小,这样就能够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电芯的刮极耳,拓宽了刮极耳装置的适用范围。另外,本实施例中正极耳刮器1的左右移动并不会影响正极耳刮器1的升降运动:第一电机4驱动正极耳升降时,第一丝杠机构带动第一滑轨板12升降,第一滑轨板12带动第一连接板11升降,第一连接板11带动正极耳刮器1升降,因为第一连接柱10与第一连接板11连接,第一连接柱10也会随着第一连接板11在第一条状孔内升降。

同样道理,还可以实现负极耳刮器2的左右移动。还可以增设第二连接架、第四驱动装置、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滑轨板。

其中,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架左右移动,第二连接架上具有第二条状孔,该第二条状孔沿纵向延伸。第二连接柱穿设在第二条状孔中。第二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连接板与负极耳刮器2连接。第二连接板配合于第二滑轨板中。第二连接板能够沿着第二滑轨板左右移动。第二滑轨板具有第二上卡沿和第二下卡沿。第二上卡沿限制第二连接板向上移动,第二下卡沿限制第二连接板向下移动。即第二连接板仅能相对于第二滑轨板左右移动,不能相对于第二滑轨板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连接架左右移动时,第二连接架带动第二连接柱左右移动,第二连接柱带动第二连接板左右移动,第二连接板带动负极耳刮器2左右移动。这样就实现了第四驱动装置对负极耳刮器2的驱动。本实施例中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刮器2均能够左右移动,那么正负极耳刮器2与负极耳刮器2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大或者变小,这样就能够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电芯的刮极耳,拓宽了刮极耳装置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将第三驱动装置限定为第三电机6和第三丝杠机构。将第四驱动装置限定为第四电机7和第四丝杠机构。第三电机6用于驱动第三丝杠机构,第三丝杠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架9左右移动。第四电机7用于驱动第四丝杠机构,第四丝杠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架左右移动。

为了合理布局整个刮压极耳装置,使整个装置的机构更加紧凑,可以将第三电机6和第四电机7设置于极耳放置台8的下方。

一个正极耳刮器1和一个负极耳刮器2组成一个极耳刮器组,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限定极耳刮器组为多个。多个极耳刮器组能够完成对多个电芯的刮极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刮极耳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限定所有的极耳刮器组中的正极耳刮器1均与第一连接板11连接。所有的极耳刮器组中的负极耳刮器2均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有的第一连接架9均由第三丝杠机构驱动,所有的第二连接架均由所述第四丝杠机构驱动。这样,第一电机4就能控制所有的正极耳刮器1同时升降,第三电机6就能够控制所有的正极耳刮器1同时左右移动,第二电机5就能控制所有的负极耳刮器2同时升降,第四电机7就能够控制所有的负极耳刮器2同时左右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增设了控制器。上述中的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6以及第四电机7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内部事先输入的程序控制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6、第四电机7的有顺启停。因此,使用者只需根据具体的待刮压电芯的型号,将相对应的程序事先输入进控制器中即可。

另外,极耳放置台8可以由第五电机和第五丝杠机构构成的第五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五驱动装置驱动极耳放置台8的升降,确保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能够放置于极耳放置台8上。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