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349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容量有限,且电池充电又需要较长的时间,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节省充电时间,快充技术应运而生。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充技术主要分为低压快充和高压快充两大类,其中,低压快充主要是通过低压高电流的方式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电池保护板普遍采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设计,为了满足低压快充过程中高电流的要求,通常选用多层导通层来分摊整体的电流,多层导通层需要进行多次压合,才能形成电池保护板成品,然而多层导通层多次压合工艺会使得电池保护板的制作成本加大。可见,现有的电池保护板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电池保护板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板,包括两个电极组,以及对应每一电极组设置的层叠结构,所述层叠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镀层、第一介电层、铜芯层、第二介电层及第二金属镀层,其中:

贯穿所述第一介电层设有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金属镀层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铜芯层电连接;

贯穿所述第二介电层设有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金属镀层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铜芯层电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镀层与一电极组中的输入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镀层与所述电极组中的输出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及上述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的输出电极与所述电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充电接口及上述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两个电极组,以及对应每一电极组设置的层叠结构,所述层叠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镀层、第一介电层、铜芯层、第二介电层及第二金属镀层,其中:贯穿所述第一介电层设有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金属镀层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铜芯层电连接;贯穿所述第二介电层设有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金属镀层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铜芯层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镀层与一电极组中的输入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镀层与所述电极组中的输出电极连接。这样通过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之间设置铜芯层,并利用铜芯层实现在高电流下对电池进行充电,相较于增加额外导通层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电池保护板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保护板100包括两个电极组,以及对应每一电极组设置的第一层叠结构10和第二层叠结构20,第一层叠结构10和第二层叠结构20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层叠结构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镀层11、第一介电层12、铜芯层13、第二介电层14及第二金属镀层15,其中:

贯穿第一介电层12设有第一导电体16,第一金属镀层11通过第一导电体16与铜芯层13电连接;

贯穿第二介电层14设有第二导电体17,第二金属镀层15通过第二导电体17与铜芯层13电连接;

第一金属镀层11与第一层叠结构10对应的电极组中的输入电极连接,第二金属镀层15与第一层叠结构10对应的电极组中的输出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层叠结构10对应电池保护板的负电极组设置,第二层叠结构20对应电池保护板的正电极组设置。其中,为了将第一层叠结构10与第二层叠结构20隔离,可以将第一层叠结构10与第二层叠结构20间隔设置,也可以在第一层叠结构10与第二层叠结构20之间设置绝缘的隔离层。第一介电层12和第二介电层14可以是粘接片,并且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取较薄的粘接片;第一介电层12和第二介电层14可以是半固化片和聚酰亚胺等材料制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铜芯层13的厚度可以实现定制作业,并可直接设于电池保护板的第一介电层12及第二介电层14直接,而且铜芯层13的厚度可以达到500μm以上,相对于传统电池保护板的导通层仅12μm、18μm或者通过镀铜工艺增加铜厚,可以有效满足电流载流量的需求,还可以大幅减少导通层的数量,降低板厚。

其中,第一导电体16和第二导电体17的数量排布与传输的电流有关,当用于传输的电流越大时,第一导电体16和第二导电体17的数量越多。第一金属镀层11可以为铜镀层,第二金属镀层15可以为铜镀层,第一导电体16和第二导电体17均可以选择铜材料制成,此外也可以是铜基材配合表面处理工艺(如:化镍金、镀软金、镀厚金等)。而且,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体16和第二导电体17可以一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流通过输入电极与第一金属镀层11连接,并通过设于第一介电层12上的第一导电体16流向铜芯层13,流经铜芯层13后通过设于第二介电层14上的第二导电体17流向第二金属镀层15,并通过与第二金属镀层15连接的输出电极流向电池的电芯,以完成对电池的充电。在第一介电层12和第二介电层14之间设置一铜芯层13,并利用铜芯层13的导电性能,实现在高电流下对电池进行充电,相较于增加导通层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电池保护板中铜箔和介电层等材料的使用,降低电池保护板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无需增加额外的导通层,可以有效降低电池保护板的厚度,在安装空间一定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供其他器件使用。另外,在其他器件的选择上,可以提供更多不同高度规格型号的器件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供更大的电流,实现对电池的快速充电,可以通过提升铜芯层13的厚度。铜芯层13的厚度增加,可以降低铜芯层13的电阻值,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流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最终达到降低电流传输过程中的温度。而且通过减少电池保护板中铜箔和介电层等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电池保护板在制作过程的压合次数,提升电池保护板的制作效率和良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叠层数,叠层数的增加是根据表面贴装零件的多少决定线路布局的面积来适当的增减叠层数量。

可选的,第一介电层12对应第一导电体16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21,第一导电体16设置在第一通孔121内,且第一导电体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金属镀层11和铜芯层13电连接。第一通孔121沿轴线的截面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第一介电层12上开设用于安放第一导电体16的第一通孔121,其中第一通孔121沿轴线的截面可以为梯形,通过将第一通孔121沿轴线的截面设置为梯形,这样可以节省第一导电体16的制作材料,还可以提升电池保护板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二介电层14对应第二导电体17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41,第二导电体17设置在第二通孔141内,且第二导电体1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金属镀层15和铜芯层13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第二介电层14上开设用于安放第二导电体17的第二通孔141,其中第二通孔141沿轴线的截面可以为梯形,通过将第二通孔141沿轴线的截面设置为梯形,这样可以节省第二导电体17的制作材料,还可以提升电池保护板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第一金属镀层11远离铜芯层13的表面设有第一阻焊层18,第一阻焊层18对应输入电极的位置设有第一开口181;在第二金属镀层15远离铜芯层13的表面设有第二阻焊层19,第二阻焊层19对应输出电极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口19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金属镀层11上设置第一阻焊层18能够有效提升电池保护板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在第一阻焊层18设一第一开口181,用于输入电极接收电流;通过在第二金属镀层15上设置第二阻焊层19能够有效提升电池保护板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在第二阻焊层19设一第二开口191,用于输出电极输出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阻焊层可以是干薄膜阻焊材料,其中,由干薄膜阻焊材料制成的阻焊层的厚度一般为0.07~0.1mm。

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及上述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的输出电极与电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池保护板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应于该电池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充电接口及上述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其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备充电电池的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池中的电池保护板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应于该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