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摔断的天线结构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1677发布日期:2018-06-06 01:0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抗摔断的天线结构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飞行器的天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飞行器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飞行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飞行器的性能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

例如,天线作为飞行器与外界无线通信的重要元件,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抗撞击能力,且在遇到撞击后,尽量减少损坏,防止断裂,并且要求易于维护。

但是,由于飞行器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天线的设计,影响了飞行器天线的抗撞击能力,在遇到较大的撞击力后,容易发生断裂,维修不方便,且维修成本高。

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具有更好的天线,既能够具有更强的抗撞击能力,且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飞行器天线结构,既能够具有更强的抗撞击能力,且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摔断的天线结构,包含:

天线支架,

设置在该天线支架上的天线,

设置在该飞行器的机身上的凹槽组件,其中,

该天线支架可部分地松脱地与该凹槽组件连接。

优选地,该天线支架包含至少一个旋转支架轴;

该凹槽组件包含旋转支架轴安装槽,用于可旋转地固定该旋转支架轴。

优选地,该天线支架包含沿同一旋转轴相对地设置的两个旋转支架轴,该凹槽组件包含两个旋转支架轴安装槽,用于从相对地方向可旋转地固定该旋转支架轴。

优选地,该天线支架包含至少一个多角度卡合凹槽,该旋转支架轴固定设置在该多角度卡合凹槽上。

优选地,该天线支架包含两个并列设置的多角度卡合凹槽,该旋转支架轴相对地固定设置在该多角度卡合凹槽上。

优选地,该多角度卡合凹槽包含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

该飞行器的机身上设置有与该第一插脚和该第二插脚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的主体卡合固定凹槽以及折叠角度限位槽;并且

该天线支架可部分地松脱地与该凹槽组件连接,从而当该天线支架受到外力时,该第一插脚以及该第二插脚从该主体卡合固定凹槽以及该折叠角度限位槽中松脱,该旋转支架轴仍然可旋转地设置在该旋转支架轴安装槽中。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含上文中所描述的抗摔断的天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区别和效果:

1.具有更强的抗撞击能力。

2.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

3.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飞行姿态及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起飞降落静止姿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飞行姿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起飞降落静止姿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主要部件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主要部件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垂直散热孔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迎风角流线型散热孔;

图10是现有技术中空气流向与垂直散热孔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迎风角流线型散热孔与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折叠状态下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复位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部件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被撞击前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尾翼天线被撞击后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主要部件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镜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镜头的位置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飞行器的镜头的主要部件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机身

2:机臂

3:螺旋桨组件

4:螺旋桨保护组件

5:桨叶

6:电机罩

7:连接臂

8:连接架

9:弯折部

101:中间散热部件

102:侧散热部件

103:前进风口

104:加强杆

105:叶板

106:侧进风口

107:中间进风口

11:片状天线

12:天线支架

13:天线槽

14:多角度卡合凹槽

15:第一插脚

16:第二插脚

17:旋转支架轴

18:折叠角度限位槽

19:旋转支架轴安装槽

21:主体卡合固定凹槽

22:凹槽组件

51:图像板

52:主控板

53:电池

54:摄像机

61:机架

611:机架主体

62:上盖

63:转动定位轴

6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飞行器”指例如飞行器等飞行装备。

如本文所用,术语“电机罩”指用于容置飞行器螺旋桨的驱动装置的部件。

如本文所用,术语“弓形”指一种形状,中间具有向内凹的弯折部,两端向弯折部的同一侧弯曲,呈“弓”字形。

如本文所用,术语“进风口”指飞行器的机身上开设的开口,用于引入气流。

如本文所用,术语“叶板”指板状的薄片,沿气流进入的方向,设置在进风口。

如本文所用,术语“多角度卡合凹槽”指能够以至少两个以上不同角度与用于固定的安装槽和/或凹槽相卡合的凹槽结构。

如本文所用,术语“旋转支架轴”指用于可旋转地固定的支架轴。

如本文所用,术语“折叠角度限位槽”指与多角度卡合凹槽匹配的,并且能够以至少两个以上不同角度与所述多角度卡合凹槽固定的凹槽。

如本文所用,术语“转动定位轴”指可转动地进行固定的定位轴。

如本文所用,术语“阻尼齿轮”指通过增加摩擦阻力来实现减速效果的齿轮。

1.飞行器的机架结构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架结构。参照附图,这种机架结构主要包含机架主体、机臂、螺旋桨组件以及螺旋桨保护组件。其中,机架主体与机臂的一端连接;螺旋桨组件分别与机臂的另一端,以及螺旋桨保护组件连接。并且,螺旋桨保护组件不但用于保护螺旋桨组件,并且还用于作为起落架。

更具体地说,螺旋桨组件进一步包含用于容置电机的电机罩,电机罩分别与机臂的另一端,以及螺旋桨保护组件连接。电机罩的高度设置得使得当飞行器以反面起落时,电机罩作为起落架,能够支撑机身。

更具体地说,螺旋桨保护组件包含多个连接臂和多个连接架,其中,每个连接臂的一端与电机罩连接,另一端于连接架连接。螺旋桨组件包含桨叶,并且,每个连接臂的与连接架连接的一端向下延伸,与连接架连接,从而构成能够保护桨叶的容置空间。

根据上述机架结构,不但构成了对螺旋桨组件,尤其是桨叶的保护空间,而且同时构成了方便正反双面起落的支撑结构,进一步地,这种结构既简单有方便制造。

下面进一步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6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机架结构包含:机身1、机臂2、底部设置有桨叶5的螺旋桨组件3,以及螺旋桨保护组件4,其中,机臂2的一端连接机身1,另一端连接螺旋桨组件3;并且,螺旋桨保护组件4用于保护桨叶5;并且还用于作为起落架,如图2所示。

更具体地说,如图所示,螺旋桨保护组件4在桨叶5的外侧形成立体保护空间,能够阻挡物体从桨叶5的外侧对桨叶产生撞击,同时,螺旋桨保护组件4的下部能够平稳地支撑飞行器,实现了起落架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使整体体积减小、整体重量减轻,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整体制造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结构包含4个螺旋桨组件3,分别设置在机身1的头部两侧和尾部两侧,呈对称设置,换句话说,4个螺旋桨组件3对称设置在机身1的两侧的前端和后端。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机架结构可以包含不同数量的螺旋桨组件3,例如,可以在机身的每一侧设置3个,或4个螺旋桨组件,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桨组件3还包含设置在桨叶5的上部的电机罩6,电机罩6的高度大于机身1的高度,使得当飞行器以反面起落时,电机罩6作为起落架,能够支撑机身(如图3,图4所示)。进一步地说,当飞行器进行飞行时,会由于下降速度、风速、干扰等各种原因无法在降落到地面之前及时地调整姿态,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飞行器的电机罩6可以为飞行器提供反面的起落架,能够平稳地支撑处于颠倒状态的飞行器降落到地面,同时,也可以支撑这种状态下的飞行器起飞。这种支持正反双面起落的结构使飞行器具有更加灵活的飞行能力,对飞行器的起落也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整体制造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桨保护组件4包含8个连接臂7和2个连接架8,连接架8分别位于机身1的两侧,每个连接臂7的一端连接一个电机罩6,另一端连接连接架8。更具体地说,如图所示,每个电机罩6分别与2个连接臂7连接,并且,每一个连接架8连接位于机身1同一侧上的所有连接臂7,从而与机身1的一侧的所有连接臂7构成对一侧的所有桨叶5的保护结构。由此可见,从机身1的任意一侧来看,每一个连接臂7的一端与电机罩6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架8连接,并且连接臂7在靠近连接架8的一端向下延伸,由此,机身1的每一侧的所有的连接臂7与该侧上的连接架8构成了对所有桨叶5的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具有较高的牢度和抗撞击性。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其桨叶能够受到较好的保护,阻碍了外部物体对桨叶的撞击,提高了飞行安全性。同时,也确保了飞行器在携带过程中对桨叶的保护。这有利于在提供必要的桨叶保护的同时,减小体积,减轻重量,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如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臂7的与连接架8连接的一端向下延伸,与连接架8连接,从而构成能够保护桨叶5的容置空间。具体地说,每个连接臂7呈弯折形,可以是直角弯折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连接臂7也可以是120°弯折,或者130°弯折,弯折角度没有具体地限制,只要每个连接臂7能够在与电机罩6以及连接架8连接后,形成能够保护桨叶5的容置空间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连接架8具有弯折的形状,呈弓形结构。具体地说,连接架8的两端朝机身1弯折,这样有利于保护桨叶5,使桨叶5的前方在连接架8的保护范围内,避免外部物体从前方撞击桨叶5。再进一步地说,如图所示,连接架8的中间部位有弯折部9,弯折部9朝机身1侧内凹,由此,从机身1的任意一侧来看,1个电机罩6所连接的所有连接臂7位于该弯折部9的一侧,另一个电机罩6所连接的所有连接臂7位于该弯折部9的另一侧,这样有利于加强整个螺旋桨保护组件4的强度和抗撞击性。提高了对桨叶5的保护能力。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架8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例如,连接架8可以是W形、或S形、或直线型,或者连接架可以是两端朝机身方向弯折,等等。并且,连接架8也可以有多个弯折部9,将连接架8分为多段,对应于机身1每一侧具有多个电机罩6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同一个电机罩6连接的连接臂可以与同一段的连接架8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机罩6分别与2个连接臂7连接。与每个电机罩6连接的2个连接臂之间的夹角范围是30°至150°之间的任意角度,例如75-90°,最佳的是75°,这种情况下力的分解效果最好。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罩6可以分别与1个、3个或更多连接臂7连接,并且,相邻的连接臂7之间的夹角可以是15-45°之间的任意角度,优选地为30-35°之间,最佳的是30°,这种情况下力的分解效果最好。每个电机罩6连接1个连接臂7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减小重量。每个电机罩6连接3个或更多连接臂7的优点在于强度更高,有更好的抗撞击性。

在本实施例中,机身1、机臂2、螺旋桨保护组件4为一体成型制成,这样制作简单,制造成本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卡扣、螺孔和螺丝等方式连接各个部件。

上述飞行器的机架结构的主要优点包括:

1.能够适应不同的飞行姿态,提供多种起落支撑姿态,实现正反双面起落。

2.有效保护螺旋桨组件,尤其是桨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撞击性和安全性。

3.体积小、重量轻。

4.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综上所述,上述飞行器的机架结构在飞行器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高效散热孔设计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散热孔结构,在该结构中,在机身的上表面,也就是上盖的两侧设置形状匹配的侧散热部件、在中间部位设置中间散热部件,并且在上述散热部件的进风口中设置了依次排列的叶板,叶板的方向前高后低,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夹角从机身的头部向尾翼方向逐步减小,并通过加强杆固定。进一步地,机架结构还包含设置在上表面的前进风口,位于中间散热部件的前端。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改进的进风口及叶板结构形成的角度,有效地利用了气流将及其热量充分带出,以达到延长飞行器使用寿命,避免机体温度过高,烧坏芯片或零部件的风险。通过上述散热部件,有效实现了飞行器的均匀有效的散热。

下面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飞行器的机架结构包含:机身1、机臂2、螺旋桨组件3,机臂2的一端与机身1连接,另一端与螺旋桨组件3连接,并且,机身1的上表面,也就是上盖62的两侧设置有侧散热部件102。在本实施例中,机身1的表面设置有侧散热部件102,有助于机身内的两侧的发热部件的有效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侧散热部件102包含与机身1侧身形状相匹配的长条形的侧进风口106、叶板105,其中,如图9、图11所示,叶板105依次排列地倾斜地设置于侧进风口106中,并且叶板105的倾斜方向设置得使飞行器在飞行时,气流能够进入侧进风口106。在这种情况下,侧进风口106能够最大程度地配合机身1两侧的形状,提供更有效的气流入口,并且,叶板105依次排列,并倾斜,使飞行器在飞行时,气流进入的方向与叶板105的倾斜方向相一致,既减小了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的空气阻力,又可以在迎风方向进更多的风,提高了散热效率。相比之下,如图8,图10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散热孔是垂直散热孔,不能有效释放机体热量,飞行器长期高温飞行,会导致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容易烧坏芯片或零部件,存在安全隐患,并且维修费用较高。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叶板105沿飞行器前进方向,呈前高后低的倾斜方向设置,其中,机身1的头部位置为前,机身1的尾翼位置为后。

在本实施例中,叶板105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夹角从机身1的头部向尾翼方向逐步减小。换句话说,叶板105在靠近机身1的头部位置比较“竖直”,沿机身1向后方向则逐渐“平躺”,这有利于气流在飞行器飞行时进入侧进风口106,并能够较好地减小空气阻力。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叶板105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可以是一个恒定值,即每一个叶板105相互平行,或者,叶板105也可以在侧进风口106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侧散热部件102还包含两端固定设置在侧进风口106中的加强杆104,加强杆104穿过每一个叶板105。叶板105通过加强杆104能够更加牢固地设置在侧进风口106中,并且能够抵挡较大的气流压力。本实施例中,在侧进风口106中设置了1根加强杆104,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2根或者更多的加强杆104。

在本实施例中,飞行器的机架结构还包含设置在飞行器的上表面,也就是上盖62的中间位置的中间散热部件101,中间散热部件101包含中间进风口107、叶板105,叶板105依次排列地倾斜地设置于中间进风口107中,并且叶板105的倾斜方向设置得使飞行器在飞行时,气流能够进入中间进风口107。由此,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飞行器飞行中遇到的气流,对设置在飞行器内部的中间位置的发热部件进行散热。配合上述两侧的侧散热部件102,对飞行器整体的各个位置的发热部件的散热效果更加完善。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散热部件101还包含两端固定设置在中间进风口107中的加强杆104,加强杆104穿过每一个叶板105。叶板105通过加强杆104能够更加牢固地设置在中间进风口107中,并且能够抵挡较大的气流压力。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进风口107中设置了1根加强杆104,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2根或者更多的加强杆104。

在本实施例中,飞行器的机架结构还包含设置在机身1的上表面的前进风口103,前进风口103位于中间散热部件101的前端,既,靠近机身1的头部的位置附近。前进风口103的开口方向设置得使飞行器在飞行时,气流能够进入前进风口103。更具体地说,在机身1的上表面的靠近机身1头部的中间的局部覆盖板略朝下延伸,使该局部覆盖板与上表面产生一个开口,该开口方向正好与飞行器的前进方向一致,从而可供气流进入。前进风口103的设置,可以与上述侧散热部件102,以及中间散热部件101共同提供整体化的、更为有效地散热性能,使飞行器机身1中的发热部件均匀得到散热。

上述散热孔结构的主要优点包括:

1.提供更好的散热性能。

2.增强飞行器的性能及飞行安全。

3.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孔结构在飞行器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3.可调节角度天线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角度可调节天线结构。通过在飞行器尾翼部位设置相互匹配的天线支架和凹槽组件,并且天线支架上设置内侧边沿具有多个弯折部的插脚,使插脚能够以不同角度插入并固定在尾翼部位上的凹槽组件中,进一步地,天线支架与凹槽组件之间还通过旋转支架轴和旋转支架轴安装槽提供另一个固定支点,使天线组件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到不同姿态,即,天线能够调节到不同角度,并且能够稳定在该调节角度,从容应对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通信信号变化状况,显著提高了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性能。

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天线结构包含:天线11、天线支架12,以及凹槽组件22,其中,天线11固定在天线支架12上,并且,天线支架12通过凹槽组件22,角度可调节地设置在飞行器的尾翼位置,换句话说,天线11的方向也是角度可调节的,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

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支架12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多角度卡合凹槽14,多角度卡合凹槽14上设置有旋转支架轴17,凹槽组件22包含位置及尺寸与旋转支架轴17相匹配的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支架12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多角度卡合凹槽14,多角度卡合凹槽14上设置有旋转支架轴17,凹槽组件22包含位置及尺寸与旋转支架轴17相匹配的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天线支架12通过其旋转支架轴17,插入到机身上的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中,实现固定,但可以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外力,天线支架12可以绕旋转支架轴17翻转一定角度,避免直接与外力作用导致折断,与此同时,旋转支架轴17仍然可以保持嵌入在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中,换句话说,天线支架12通过旋转支架轴17,可松脱地设置在飞行器的尾翼位置的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中。

在本实施例中,多角度卡合凹槽14上设置有第一插脚15和第二插脚16,飞行器的机身上设置有与第一插脚15和第二插脚16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的主体卡合固定凹槽21以及折叠角度限位槽18。使第一插脚15和第二插脚16能够分别插入主体卡合固定凹槽21以及折叠角度限位槽18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形成至少2个不同角度卡合的凹槽。具体地说,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的内侧边沿上设置有2个弯折部,以使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能够以不同的角度与主体卡合固定凹槽21与折叠角度限位槽18卡合。换句话说,由于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的内侧边沿上设置有2个弯折部,当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以不同的角度与主体卡合固定凹槽21与折叠角度限位槽18卡合时,天线支架12的姿态不同,由此天线11的方向有所不同,所以能够灵活适应不同角度的飞行状态,使天线的性能更好。虽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的内侧边沿上设置有2个弯折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的内侧边沿上设置有3个或更多的弯折部,从而能将天线11调节为更多不同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1是片状天线,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11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天线,例如,线状天线、螺旋状天线,等。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支架12上设置有天线槽13,用于容置天线11。尾翼位置是飞行器的尾部位置。

上述天线结构的主要优点包括:

1.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性能显著提高。

2.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结构显著提高了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能力,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因此在飞行器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4.抗摔断的天线结构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抗摔断的天线结构。具体地说,天线支架通过设置在飞行器尾翼位置的凹槽组件部分地可松脱地设置在飞行器上,例如,通过旋转支架轴与位于尾翼位置的旋转支架轴安装槽,使天线支架在遇到外力撞击或冲击时,能够沿旋转支架轴翻转,使插入在折叠角度限位槽以及主体卡合固定凹槽中的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能够松脱,也就是多角度卡合凹槽与凹槽组件之间能够松脱,但旋转支架轴仍然可旋转的与旋转支架轴安装槽连接,从而避免了与外力的直接作用,达到了部分松脱但整体上仍然连接的抗摔断的技术效果。

下面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飞行器还包含一种抗摔断的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含:天线11、天线支架12,以及设置在飞行器的机身上的凹槽组件22,其中,天线11固定在天线支架12上,并且,天线支架12通过凹槽组件22,可松脱地设置在飞行器的尾翼位置,换句话说,天线支架12可部分地松脱地与所述凹槽组件22连接,如图20和图21所示。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支架12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多角度卡合凹槽14,多角度卡合凹槽14上设置有旋转支架轴17,凹槽组件22包含位置及尺寸与旋转支架轴17相匹配的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天线支架12通过其旋转支架轴17,插入到机身上的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中,实现固定,但可以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外力,天线支架12可以绕旋转支架轴17翻转一定角度,避免直接与外力作用导致折断,与此同时,旋转支架轴17仍然可以保持嵌入在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中,换句话说,天线支架12通过旋转支架轴17,可松脱地设置在飞行器的尾翼位置的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中。

在本实施例中,多角度卡合凹槽14上设置有第一插脚15和第二插脚16,飞行器的机身上设置有与第一插脚15和第二插脚16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的主体卡合固定凹槽21以及折叠角度限位槽18。使第一插脚15和第二插脚16能够分别插入主体卡合固定凹槽21以及折叠角度限位槽18中,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形成至少2个不同角度卡合的凹槽。具体地说,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的内侧边沿上设置有2个弯折部,以使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能够以不同的角度与主体卡合固定凹槽21与折叠角度限位槽18卡合。换句话说,由于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的内侧边沿上设置有2个弯折部,当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以不同的角度与主体卡合固定凹槽21与折叠角度限位槽18卡合时,天线支架12的姿态不同,由此天线11的方向有所不同,所以能够灵活适应不同角度的飞行状态,使天线的性能更好。虽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的内侧边沿上设置有2个弯折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插脚15与第二插脚16的内侧边沿上设置有3个或更多的弯折部,从而能将天线11调节为更多不同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1是片状天线,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11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天线,例如,线状天线、螺旋状天线,等。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支架12上设置有天线槽13,用于容置天线11。尾翼位置是飞行器的尾部位置。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支架12包含两个旋转支架轴17;凹槽组件22包含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用于可旋转地固定旋转支架轴17。并且,天线支架12包含沿同一旋转轴相对地设置的两个旋转支架轴17,凹槽组件22包含两个旋转支架轴安装槽19,用于从相对地方向可旋转地固定旋转支架轴17。更具体的说,天线支架12包含两个并列设置的多角度卡合凹槽14,旋转支架轴17相对地固定设置在多角度卡合凹槽14上。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支架12也可以只包含一个旋转支架轴17。

上述抗摔断的天线结构包含以下主要优点:

1.具有更强的抗撞击能力。

2.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

3.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结构显著提高了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能力,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因此在飞行器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5.电路板堆叠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堆叠式结构,用于以堆叠的方式将飞行器中的图像板、主控板和电池,以及摄像机固定在机架主体上,其中,将摄像机前置。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堆叠式结构的整体厚度,使机身整体上能够做得更薄,降低了机身整体的重心,并且重心集中,提高飞行稳定性和可操控性。

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5,图6,图7,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飞行器的堆叠式结构包含:机架主体611、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其中,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以上下堆叠的方式固定在飞行器的机身1,即,机架主体611上。

具体地说,图像板51是用于图像处理的电路板。主控板52也可以称为主电路板,板上设置有结合点,供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对外设备等部件接合。通常,这些部件可以直接插入插槽,或者用线路连接。

通过上下堆叠,使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之间实现了集中布局,具有减小体积、使飞行器的重心更加集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飞行性能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通过螺丝与螺孔以上下堆叠的方式固定在飞行器的机身1,即机架主体611上。例如,可以在主控板52上相应的位置设置螺孔,使得图像板51和电池53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主控板52上。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也可以通过卡扣、或插件与插孔,以上下堆叠的方式固定在飞行器的机架主体6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板51与主控板52设置在机架主体611的上侧,电池53设置在机架主体611的下侧。这种方式有利于为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容置空间,减少在飞行过程中受到冲击的概率,确保飞行安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此,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可以依次地堆叠,也可以以任意顺序堆叠,可以全部堆叠在机架主体611的上侧,也可以有的堆叠在机架主体611的上侧,有的堆叠在机架主体611的下侧。

如果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依次地堆叠,电池53位于图像板51与主控板52下方,有利于提高飞行稳定性,并且,能够方便地安装和拆卸电池53。

在本实施例中,堆叠式结构还包含摄像机54,其中,摄像机54设置在图像板51、主控板52以及电池53的前侧,即,设置在机架主体611的前侧。换句话说,摄像机54设置在飞行器的机身1的前侧。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堆叠式结构的厚度,使机身整体上能够做得更薄,降低了机身整体的重心,提高飞行稳定性和可操控性。更具体的说,可以摄像机54与机架主体611可以通过螺丝可旋转地连接,也可以通过诸如卡扣等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机54上包含连接线,用于与图像板51电连接,用于传输图像信号等信息。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摄像机54也可以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图像板51上。

在本实施例中,叠堆式结构还包含上盖62,上盖62以堆叠方式设置在机架主体611上侧,与机架主体611构成用于容置图像板51与主控板52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上盖62通过螺丝固定在机架主体611的上侧,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卡扣、插件与插孔等方式进行设置。

上述堆叠式结构的主要优点包括:

1.整体机身做得更薄。

2.使重心更加集中,并且降低机身整体重心,提高飞行稳定性和可操控性。

3.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堆结构在飞行器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6.镜头的角度调整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镜头的角度调节结构,这种结构通过机架、镜头,以及机身上盖的相互配合连接,对空间结构的利用率更高。在这种结构中,镜头的两侧设置有转动定位轴,镜头通过转动定位轴与支撑件可旋转地连接。具体地说,一方面通过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撑件可旋转地连接转动定位轴,使镜头可以通过转动定位轴相对于支撑件的转动调整角度,与此同时,转动定位轴进一步与机身上盖固定连接,以作为两者的固定连接件,由此使结构更加合理,从而节省了机身的结构空间,使整体结构更小。并且,在转动定位轴与支撑件的接触面上设置阻尼齿轮,使通过上述方式与支撑件连接的镜头可以方便、精细地实现角度调整,并且,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更容易保持调整好的镜头的角度。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对镜头的角度调节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3、24、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镜头的角度调节结构包含:镜头54和用于支撑镜头54的支撑件64,其中,镜头54的两侧设置有转动定位轴63,镜头54通过转动定位轴63与支撑件64可旋转地连接。具体地说,设置在镜头54两侧的转动定位轴63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件64上,由此,通过旋转定位轴63相对于支撑件64的转动,可以调节镜头54的角度,从而通过相对更加简单的结构实现了镜头角度调整功能,并且,这种结构有效减小了飞行器的结构空间,减小了整体体积。

进一步地,如上,镜头54通过转动定位轴63与支撑件64的相对转动实现角度调节,这种情况下,调节的是镜头54的上下转动角度。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镜头54还包含一个固定圈,转动定位轴63与固定圈两侧固定连接后,可旋转地与支撑件64连接,同时,镜头54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二旋转轴可旋转地与固定圈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镜头54不但可以绕转动定位轴63调整上下角度,还可以通过第二旋转轴调整左右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4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飞行器的机架61上。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64也可以通过螺钉与螺孔、插件与插孔、或卡扣的方式设置在飞行器的机架61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4与飞行器的上盖62连接。更具体的说,上盖6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容置镜头54的区域,该区域的尺寸和形状能够配合镜头54的尺寸及其在旋转情况下拍摄视角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支撑件64,既能够实现对镜头54的可旋转的连接支撑,又能够实现机架61与上盖62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减小了飞行器所需要的结构空间,使飞行器体积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4上设置有通孔,上盖62上相应地设置有螺孔,支撑件64与上盖62通过通孔、螺孔,以及螺钉固定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64和上盖62之间还可以通过插件和插孔、或卡扣,或其他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3上设置有位置、形状和大小与转动定位轴63匹配的凹口,转动定位轴64可旋转地设置在凹口中。这种情况下,可以对镜头54进行方便的安装和拆卸。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支撑件63上设置位置、形状和大小与转动定位轴63匹配的通孔,转动定位轴64可旋转地设置在通孔中。或者,也可以在支撑件63上设置位置、形状与大小与转动定位轴63匹配的凹部,使转动定位轴64的两端可旋转地嵌入并固定在该凹部中,等,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定位轴63的表面上设置有阻尼齿轮,用于与支撑件64的凹口、或通孔表面产生阻尼。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可以更加方便地精细调整镜头54的角度,并且在飞行器飞行或携带过程中,镜头54的角度能够更易于保持,不会滑动或偏移。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凹口、或通孔的表面设置阻尼齿轮,用于与转动定位轴63表面产生阻尼,同样能够起到方便精细调整角度以及有效保持角度的作用,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镜头的角度调节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有效,飞行器整体体积更小。

2.镜头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并且可以自由、精细地进行调节,并能够在飞行器飞行及携带过程中保持调节角度的稳定性。

3.结构最简化,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的角度调节结构在飞行器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各种新的改进,既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进行相互结合实现,还可以结合为一种新的飞行器结构,各个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彼此组合使用,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并且,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如果提到根据某要素执行某行为,则是指至少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的意思,其中包括了两种情况:仅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和根据该要素和其它要素执行该行为。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