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专用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726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专用极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柱,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专用极柱。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列车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中,轨道交通列车中使用的蓄电池组主要供应急使用,包括应急照明、应急通风、应急显示、维修用电、通讯及其控制等。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组一旦出现亏电、损坏等异常故障,直接影响轨道交通列车升弓、维修、应急效能,这就要求蓄电池组具有输出电流高效稳定、故障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轨道交通列车用电要求较为苛刻,一旦蓄电池产生异常故障,列车内应急设备将无法启动,乘客的人身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可能会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蓄电池极柱在蓄电池充放电时,不仅作为电池的两极使用,而且是蓄电池和外部电器件连接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蓄电池的质量。蓄电池用电环境不同,其极柱的形状构造等也会有差异,目前未发现有专门针对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极柱方面的文献公开,因此,研发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专用极柱是非常迫切和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输出电流高效稳定、故障少、使用寿命长的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专用极柱。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专用极柱,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及U形片;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和第四圆柱体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为一整体结构;第一圆柱体设有内螺纹孔;第二圆柱体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的直径,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三圆柱体的直径,第三圆柱体的直径小于第四圆柱体的直径;第四圆柱体的下底面连接设有U形片,U形片为左右对称的倒U形结构设置,U形片的中轴线与第四圆柱体的中轴线重合。

优选的,第三圆柱体的上底面设有第一倒角台,第一倒角台的倒角α为15°。

优选的,第一圆柱体的上底面、第四圆柱体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均设有第二倒角台。

优选的,第四圆柱体的上底面边缘对称设有卡槽。

优选的,U形片的长度和高度大于第四圆柱体的直径,U形片的宽度小于第四圆柱体的直径。

优选的,第四圆柱体与U形片焊接连接。

优选的,极柱由碳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极柱的表面镀有镍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专用极柱,采用相互连接一体成型的多个圆柱体中心轴线重合且阶梯状分布、以及U形片等设计,其结构简单、输出电流高效稳定、故障少、使用寿命长,有效保障了轨道交通列车的应急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立体图;

图5是图1安装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3.第三圆柱体,4.第四圆柱体,5.U型片,6.极板,7.卡槽,8第一倒角台,9.第二倒角台,10.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由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专用极柱,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设有第一圆柱体1、第二圆柱体2、第三圆柱体3、第四圆柱体4及U形片5;第一圆柱体1、第二圆柱体2、第三圆柱体3和第四圆柱体4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为一整体结构;第二圆柱体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柱体1的直径和第三圆柱体3的直径,第一圆柱体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三圆柱体3的直径,第三圆柱体3的直径小于第四圆柱体4的直径;第四圆柱体4的下底面焊接连接设有U形片5,U形片5为左右对称的倒U形结构,U形片5的中轴线与第四圆柱体4的中轴线重合。一方面,多个圆柱体的一体结构设计,使极柱更加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从总体来看,多个圆柱体的整体结构从下到上呈阶梯式逐渐变细,使电流通过极柱时,从下到上平稳过渡,保证输出电流的高效稳定;第三,U形片5减轻了极柱的重量,提高了蓄电池质量能量密度,其左右对称结构,且与第四圆柱体的中轴线重合,使从电解液进入极柱内的电流平稳高效稳定。

本实用新型第二圆柱体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柱体1和第三圆柱体3的直径,使第二圆柱体2相对于与之相邻的第一圆柱体1和第三圆柱体3形成环形凹槽,用于放置密封圈,降低环境对极柱导电性的影响;第一圆柱体1的上底面、第四圆柱体4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均设有第二倒角台9,上述第一圆柱体1、第四圆柱体4的倒角台9形状、结构均相同,有关倒角大小根据生产而定,一方面去除部件边缘处的毛刺,防止其掉落污染蓄电池内的电解液,另一方面加强零件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三圆柱体的上底面设有第一倒角台8,除了包括上述第二倒角台9的两方面作用,还使在第二圆柱体2相对于与之相邻的第一圆柱体1和第三圆柱体3形成环形凹槽内安装密封圈时更加方便顺畅,并进一步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降低环境对极柱导电性的影响,降低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经测试,当第一倒角台8的倒角α为15°时,密封效果最好。

本实用新型第一圆柱体1露出电池箱体以外,其设有内螺纹孔10,用于连接装配导线、导板等外部电路元件,一方面,内螺纹设计提高螺纹自身的抗磕碰能力,增强可靠性,保证输出电流处于持续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内螺纹孔10根据所装配的外部电路元件确定孔深,目前孔深一般延伸至第四圆柱体4的上表面。第四圆柱体4的上底面边缘对称设有卡槽7,卡槽7用于扳手插入,一方面紧固极柱,另一方面其对称设计使通过第四圆柱体4时的电流平衡、顺畅;U形片5的长度和高度大于第四圆柱体4的直径,U形片5的宽度小于第四圆柱体4的直径,保证蓄电池能够大电流放电,且进入极柱内的电流高效稳定,其铆焊连接方式牢固可靠,降低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过程为:将极板6放置在U形片5内形成U型槽体内,通过铆焊将U型片5与极板6焊接在一起,然后整体浸入电解液中。

本实用新型极柱由碳钢材料制成,其表面镀有镍层,在保证优良的电导性的同时,增强抗氧化、抗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