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ED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448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大功率发光二级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第四代照明装置,在景观、指示、显示、背光及特种照明等应用领域均凸显其优势,且已经发挥了节能、长寿、相应速度快等巨大的功效。在照明技术发展的历史中,LED技术还很短暂,但是由于LED在亮度和色彩的动态控制容易、外形尺寸小、使用寿命长、不含红外线和紫外线、发光方向性强等特点使其已经开始大规模入侵普通照明领域,但是想要充分发挥LED的性能优势,进入普通照明市场,还需要发展大功率型发光二极管,提高发光效率,提升色泽的一致性。

目前市场上的大功率型LED,主要是以表贴型结构,即在一个平面基板上固定一颗或几颗发光二极管芯片晶片,由于晶片本身发光角度不会超过180°,表贴型结构受晶片本身角度和平面基板挡光影响,这种结构的LED发光角度最大不超过180°,受角度限制,表贴型结构的LED要取代白炽灯泡,应用于普通照明时,必须将其多颗组装成立体模组,使其发光角度突破180°后才能使用。现有专利含三维支架的用于物理空间照明的半导体光源(申请号2007800196354)公开了一种可以达到立体发光效果的光源,但其支架设计的结构是采用同轴立体支架,其配轴的三维立体支架是由空心管壳(阴极)和帽盖配有延长的导针(阳极)套装在一起,利用绝缘物质来隔离和固定阴阳极,其多颗晶片固晶在阴极上,仅靠阴极散热,其次支架上的螺纹结构在实际照明使用上与热沉上的螺母不能紧密贴合,与热沉实际接触面积不大,所以其支架本身散热效果较差,导致照明效果较差,另外其配备部件繁多,组装工艺复杂,难易实现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大功率发光二极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LED,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板设置在支架上,支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两个支架各自带有一个支脚,其另一端并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支座,支座为圆柱或多棱柱状结构,所述基板为柔性薄片状结构,包裹在支座上,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均匀设置在基板上,在所述基板的外面,还设置有透明的绝缘保护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板为柔软的超薄金属板,所述支架为热导材料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发光二极管芯片,每组发光二极管芯片相互串联连接,并与其它组发光二极管芯片并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板包裹在支座的侧面及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设置在支座侧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与设置在支座顶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为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设置在支座侧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数目是设置在支座顶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数目的两倍,且设置在支座侧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数目分成两组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支座顶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并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基板及支座的外面,与其呈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架的两个支脚分别设置两个电极,依次与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外侧设置有荧光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基板热阻小,柔韧性好,既能绕曲又能散热,可以根据支架制作成各种形状,不影响散热和发光效率,进而提高使用寿命,也容易实现更大功率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封装,同时,基板与支架的配合,使得发光效率和发光角度都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并且制作成灯具组装都极为便利,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省去辅助散热的热沉,能减少组装工序,大大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板1、发光二极管芯片2、支架3、支脚4、支座5、绝缘保护层6、导线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所示的新型LED,包括基板1和设置在基板1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所述基板1设置在支架3上,支架3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两个支架3各自带有一个支脚4,其另一端并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支座5,支座5为圆柱或多棱柱状结构,所述基板1为柔软的超薄金属板,包裹在支座5上,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2均匀设置在基板1上,分别位于支座5的侧面及顶面,侧面及顶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各自串联并相互并联,所述基板1的外面,设置有透明的绝缘保护层6,套设在基板1及支座5的外面,与其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架3的两个支脚4分别设置两个电极,通过导线7依次与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特有的结构形式突破了传统,将支架体的结构设计为左右间隔设置并相互绝缘的两个分体,使得它们在当做支架的同时又同时作为电极的电极脚,支架与基板优秀的热传导材料,结合支架特殊的构造形式,使得其具有优秀的散热效果,可以改变现有技术的散热形式,省去了热沉辅助散热的结构,减少了组装的工序,降低了原料及生产成本,也便于维修。

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新颖,生产成本低,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适合批量生产,值得推广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