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95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特别是指内部结构合理紧凑的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一般设置有电磁脱扣器,热脱扣器,漏电脱扣器,操作机构,灭弧通道和灭弧系统,一般的漏电断路器是在断路器的基础上通过加长或加宽方式增加线路板空间或漏电脱扣器空间,造成产品体积大,成本高,安装成本高,装配配电箱体积大等缺点,通常的漏电断路器其内部的空间布局,一般采用以下方式,L极、N极动触头分别固定在L极、N极动触头支架上,然后L极、N极动触头支架设置在杠杆的两侧,锁扣和跳扣也设置在杠杆上,此时机构体积大,机构运动不灵活,分断速度慢,L极、N极动触头分别位于中座的两侧,因L极、N极动触头支架设置在杠杆的两侧,机构部分L极与N极不能隔离,分断大电流时电弧和导电气体容易短接造成产品炸裂使产品分断失败。并且存在分断后耐压击穿的风险,并且L极灭弧室较小,N极一般不设置灭弧室,因此产品分断能力低,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空间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机构运动灵活,分断速度快的新型的漏电断路器。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有底座、中座和上盖,中座位于底座和上盖之间,其中底座与中座之间为第一安装空间,中座与上盖之间为第二安装空间,底座和上盖之间为第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路板、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和N极灭弧机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设置有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L极灭弧机构和双金属脱扣机构,所述第三安装空间中设置有接线端子、漏电磁环和漏电短路脱扣机构和手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座位于L极灭弧机构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凸起,所述接线端子与凸起之间间隔设置,漏电磁环设置在该间隔处,所述手柄操作机构一侧设置有试验按压装置,试验按压装置包括有按钮、扭簧、导电片和活块,扭簧包括有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扭簧设置在底座的销轴或凸台上,扭簧的第一延伸臂置于按钮下方,并随按钮的按压实现上下摆动从而实现与导电片的接触或断开配合,所述活块通过轴设置在底座上,活块包括有上侧面、下侧面、下底面、上端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上侧面、下侧面分别与底座的边抵触或贴近设置,所述左侧面高低设置有两个面,其中一个面与底座的边抵触或贴近设置,另一个面与导电片抵触或贴近设置实现对导电片的限位,所述上端面上设置有肩阶,手柄操作机构的手柄扭簧的一抵触臂抵触在该肩阶上,所述下底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与按钮的抵触脚对应设置限制按钮的下压幅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使该断路器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具体表现在漏电磁环这样设置可以减小断路器的体积,另外断路器两层布局后并不影响L极灭弧机构的功能,试验按压装置采用上述方式,只通过活块一个部件实现了很多的功能,如按钮的限位功能、导电片的定位功能、手柄扭簧的抵触功能等,所述这样使整个断路器内部的机构大大简化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电路板设置在中座的设置L极灭弧机构的反侧,在手柄操作机构的一侧还设置有取电机构,取电机构包括有取电柱或取电弹簧和滑移设置在底座上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的动触头铰接摆动端配合,另一端与扭簧的第二延伸臂抵触配合,所述取电柱或取电弹簧与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的L极动触头电连接,当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的N极动触头合闸时,第二延伸臂推动推杆移动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取电柱或取电弹簧电连接,当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的N极动触头分闸时,N极动触头的铰接摆动端推动推杆移动,推杆推动第二延伸臂摆动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取电柱或取电弹簧断开。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取电,我们可以很好通过N极动触头、推杆和扭簧的配合实现扭簧的取电,具体原理是,当L极动触头合闸时,第二延伸臂推动推杆移动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取电柱或取电弹簧电连接,这样L极动触头上的电就可以通过取电柱或取电弹簧传导到扭簧上,当N极动触头分闸时,N极动触头的铰接摆动端推动推杆移动,推杆推动第二延伸臂摆动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取电柱或取电弹簧断开,扭簧就不带电,这里我们需要申明的是L极动触头和N极动触头的断开或闭合是相互关联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包括有L极动触头、跳扣、L极动触头支架、锁扣弹簧、锁扣和第一拉簧,其中L极动触头固定设置在动触头支架上,L极动触头支架上设置有长通孔,长通孔内设置有销轴,该销轴的两端设置在中座和上盖上,所述第一拉簧一端连接在L极动触头支架上,且与L极动触头支架的连接点位于长通孔的上方,第一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座或底座上,所述跳扣铰接设置在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端,跳扣与手柄操作机构的手柄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锁扣中部通过设置的通孔活动套设在销轴上,锁扣上方延伸设置有可与跳扣抵触配合限制跳扣转动的抵触脚,所述锁扣下方设置有推动脚和复位脚,其中推动脚与漏电、短路脱扣机构的推杆对应设置,所述复位脚的顶端部设置有弹簧座,所述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包括有N极动触头、第二拉簧、连接轴和抵触销,所述连接轴置于中座上方的长孔中,连接轴连接在N极动触头和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方,所述N极动触头中部设置有弧形抵触面,所述抵触销设置在中座和底座之间,且与弧形抵触面对应设置,N极动触头的弧形抵触面上方设置有连接孔或连接凸台,第二拉簧一端连接在连接孔或连接凸台上,另一端连接在中座或底座上,所述N极动触头下端为触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产品可以很好在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出现故障时也可以使N极动触头断开,则试验电路就无法取电,满足特殊场合的需要,其中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包括有N极动触头、第二拉簧、连接轴和抵触销的设置方案,这样可以通过第二拉簧实现N极动触头的超程功能,使触头接触效果更好,另外本实施例中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是在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闭合之前闭合,断开之后断开,这些动作在该领域也是常规的,所述在这里我们就不详细描述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取电柱或取电弹簧之间选择取电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套接凸柱,所述取电弹簧套设在套接凸柱上,所述取电弹簧下端的弹簧圈贴近设置形成非弹性端,取电弹簧上端的弹簧圈松开设置形成弹性端,所述取电弹簧的非弹性端套接在套接凸柱上,取电弹簧的上端弹性端与第一拉簧抵触连接形成电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延伸臂与非弹性端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种类型的取电弹簧实现取电,其中下端并拢为非弹性端,这样第二延伸臂与之接触会比较好,其上端为弹性端,这样第一拉簧在移动的时候不会与取电弹簧出线卡住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按钮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手柄操作机构的手柄侧边,按钮包括有按压头、挡板和抵触脚,其中挡板设置在按压头的下端,所述按钮贴着底座内侧面设置,挡板的一侧边与按压头的一侧持平设置,挡板的其余三侧边均凸出按压头对应边设置,挡板凸出按压头的部分形成遮挡凸台,所述抵触脚上设置有卡槽,扭簧的第一延伸臂置于卡槽中,所述活块靠近下侧面处设置有通孔,活块通过该通孔与底座上的轴套接,所述活块的右侧面设置成与手柄操作机构的手柄转轴适配的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按钮的设置位置方便操作,也不会对操作者实现伤害,按钮采用上述方式的结构可以很好的对操作者进行保护,其中最明显的是可以很好的增加爬电距离,大大的增加了防护等级,卡槽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延伸臂进行很好的卡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推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肩阶,第一肩阶与底座上的凸筋之间形成一个容置腔,所述扭簧的第二延伸臂抵触在容置腔内,所述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的N极动触头的铰接摆动端上设置有凸起,该凸起与推杆另一端配合可推动推杆滑移,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杆置于滑槽中,所述推杆上且位于N极动触头铰接摆动端部设置有第二肩阶,所述滑槽上设置有限位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推杆的移动受到限位,可以很好的保护动触头和扭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盖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N极分闸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N极合闸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座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按钮位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活块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钮与扭簧的配合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推杆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取电弹簧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容置腔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有底座1、中座2和上盖3,中座2位于底座1和上盖3之间,其中底座1与中座2之间为第一安装空间A,中座2与上盖3之间为第二安装空间B,底座1和上盖3之间为第三安装空间C,这里的之间是指两个部件相对的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A中设置有线路板E、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A1和N极灭弧机构A2,所述第二安装空间B中设置有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B1、L极灭弧机构B2和双金属脱扣机构B3,所述第三安装空间C中设置有接线端子D、漏电磁环C1和漏电短路脱扣机构C2和手柄操作机构C3,上述的这种机构在现有断路器中也是常见的,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就不详细描述了,在本实施例种,所述中座2位于L极灭弧机构B2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凸起22,所述接线端子D与凸起22之间间隔D1设置,漏电磁环C1设置在该间隔D1处,所述中座2上且位于L极灭弧机构B2处成凹陷21设置,L极灭弧机构B2设置在该凹陷21处,所述手柄操作机构C3一侧设置有试验按压装置4,试验按压装置4包括有按钮41、扭簧42、导电片43和活块44,扭簧42包括有第一延伸臂421和第二延伸臂422,扭簧42设置在底座1的销轴或凸台上,扭簧42的第一延伸臂421置于按钮41下方,并随按钮41的按压实现上下摆动从而实现与导电片43的接触或断开配合,所述活块44通过轴设置在底座1上,活块44包括有上侧面441、下侧面442、下底面443、上端面444、左侧面445和右侧面446,所述上侧面441、下侧面442分别与底座1的边抵触或贴近设置,这里的边可以使外周的边也可以内部凸筋的边,所述左侧面445高低设置有两个面,其中一个面4451与底座1的边抵触或贴近设置,另一个面4452与导电片43抵触或贴近设置实现对导电片43的限位,所述上端面444上设置有肩阶4441,手柄操作机构C3的手柄扭簧的一抵触臂抵触在该肩阶4441上,所述下底面443上设置有限位凸台4431,该限位凸台4431与按钮41的抵触脚对应设置限制按钮41的下压幅度。采用上述方案,我们使该断路器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具体表现在断路器两层布局后并不影响L极灭弧机构B2的功能,试验按压装置4采用上述方式,只通过活块44一个部件实现了很多的功能,如按钮41的限位功能、导电片43的定位功能、手柄扭簧的抵触功能等,所述这样使整个断路器内部的机构大大简化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E设置在中座2的设置L极灭弧机构B2的反侧,在手柄操作机构C3的一侧还设置有取电机构5,取电机构5包括有取电柱或取电弹簧51和滑移设置在底座1上的推杆52,所述推杆52的一端与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A1的动触头铰接摆动端A111配合,另一端与扭簧42的第二延伸臂422抵触配合,所述取电柱或取电弹簧51与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B1的L极动触头电连接,当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A1的N极动触头合闸时,第二延伸臂422推动推杆52移动实现第二延伸臂422与取电柱或取电弹簧51电连接,当N极动触头操作机A1构的N极动触头分闸时,N极动触头的铰接摆动端推动推杆52移动,推杆52推动第二延伸臂422摆动实现第二延伸臂422与取电柱或取电弹簧51断开;采用上述方式取电,我们可以很好通过N极动触头、推杆52和扭簧42的配合实现扭簧42的取电,具体原理是,当L极动触头B11合闸时,第二延伸臂422推动推杆52移动实现第二延伸臂422与取电柱或取电弹簧51电连接,这样L极动触头上的电就可以通过取电柱或取电弹簧51传导到扭簧42上,当N极动触头分闸时,N极动触头A11的铰接摆动端A111推动推杆52移动,推杆52推动第二延伸臂422摆动实现第二延伸臂422与取电柱或取电弹簧51断开,扭簧42就不带电,这里我们需要申明的是L极动触头和N极动触头的断开或闭合是相互关联的,若N极动触头A11闭合时,扭簧42带电,则按压按钮41可以使第一延伸臂421与导电片43接触,从而使导电片43有电,即可使与导电片43接触的电路进行试验;若N极动触头A11断开时,扭簧42不带电,即使按压按钮41,导电片43也不带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B1包括有L极动触头B11、跳扣B12、L极动触头支架B13、锁扣弹簧B14、锁扣B15和第一拉簧B16,其中L极动触头B11固定设置在动触头支架B13上,L极动触头支架B13上设置有长通孔,长通孔内设置有销轴,该销轴的两端设置在中座2和上盖3上,所述第一拉簧B16一端连接在L极动触头支架B13上,且与L极动触头支架B13的连接点位于长通孔的上方,第一拉簧B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座2或底座1上,所述跳扣B12铰接设置在L极动触头支架B13的上端,跳扣B12与手柄操作机构C3的手柄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锁扣B15中部通过设置的通孔活动套设在销轴上,锁扣B15上方延伸设置有可与跳扣B12抵触配合限制跳扣B12转动的抵触脚B151,所述锁扣B15下方设置有推动脚B152和复位脚B153,其中推动脚B152与漏电、短路脱扣机构C2的推杆对应设置,所述复位脚B153的顶端部设置有弹簧座,所述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A1包括有N极动触头A11、第二拉簧A12、连接轴A13和抵触销A14,所述连接轴A13置于中座2上方的长孔中,连接轴A13连接在N极动触头A11和L极动触头支架B13的上方,所述N极动触头A11中部设置有弧形抵触面,所述抵触销A14设置在中座2和底座1之间,且与弧形抵触面A112对应设置,N极动触头A11的弧形抵触面A112上方设置有连接孔或连接凸台A113,第二拉簧A12一端连接在连接孔或连接凸台A113上,另一端连接在中座2或底座1上,所述N极动触头A11下端为触点A114,采用上述方案,该产品可以很好在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B1出现故障时也可以使N极动触头A11断开,则试验电路就无法取电,这样满足特殊场合的需要,其中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A1包括有N极动触头A11、第二拉簧A12、连接轴A13和抵触销A14的设置方案,这样可以通过第二拉簧A12实现N极动触头A11的超程功能,使触头接触效果更好,另外本实施例中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A1是在L极动触头操作机构B1闭合之前闭合,断开之后断开,这些动作在该领域也是常规的,所述在这里我们就不详细描述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取电柱或取电弹簧51之间选择取电弹簧5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套接凸柱11,所述取电弹簧51套设在套接凸柱11上,所述取电弹簧51下端的弹簧圈贴近设置形成非弹性端511,取电弹簧51上端的弹簧圈松开设置形成弹性端512,所述取电弹簧51的非弹性端511套接在套接凸柱11上,取电弹簧51的上端弹性端512与第一拉簧B16抵触连接形成电连接,所述扭簧42的第二延伸臂422与非弹性端511对应设置。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种类型的取电弹簧51实现取电,其中下端并拢为非弹性端511,这样第二延伸臂422与之接触会比较好,其上端为弹性端512,这样第一拉簧B16在移动的时候不会与取电弹簧51出线卡住现象,当然我们也可以不设置取电弹簧51,而直接使金属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按钮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手柄操作机构C3的手柄侧边,按钮41包括有按压头411、挡板412和抵触脚413,其中挡板412设置在按压头411的下端,所述按钮41贴着底座1内侧面设置,挡板412的一侧边与按压头411的一侧持平设置,挡板412的其余三侧边均凸出按压头411对应边设置,挡板412凸出按压头411的部分形成遮挡凸台,所述抵触脚413上设置有卡槽4131,扭簧42的第一延伸臂421置于卡槽4131中,所述活块44靠近下侧面442处设置有通孔,活块44通过该通孔与底座1上的轴套接,所述活块44的右侧面446设置成与手柄操作机构C3的手柄转轴适配的弧面;采用上述方案,按钮41的设置位置方便操作,也不会对操作者实现伤害,按钮采用上述方式的结构可以很好的对操作者进行保护,其中最明显的是可以很好的增加爬电距离,大大的增加了防护等级,卡槽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延伸臂进行很好的卡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推杆52一端设置有第一肩阶521,第一肩阶521与底座1上的凸筋之间形成一个容置腔522,所述扭簧42的第二延伸臂422抵触在容置腔522内,所述N极动触头操作机构A1的N极动触头A11的铰接摆动端上设置有凸起A111,该凸起A111与推杆52另一端523配合可推动推杆52滑移,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滑槽12,所述推杆52置于滑槽12中,所述推杆52上且位于N极动触头铰接摆动端部设置有第二肩阶524,所述滑槽12上设置有限位凸台121,这样使推杆53的移动受到限位,可以很好的保护N极动触头A1和扭簧42。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