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超宽带LC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7090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超宽带LC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特别是一种小型超宽带LC滤波器。



背景技术:

微波滤波器具有选频、分频和隔离信号等重要作用,在现代电子战系统中,超宽带滤波器在前级接收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

目前在电子战系统中常用的超宽带滤波器大多采用悬置带线结构,其实现形式为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相互级联,这就导致滤波器本身尺寸和重量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LC滤波器无法应用在高频段的不足,提出一种可以替换电子战系统中悬置带线结构的超宽带小型LC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型超宽带LC滤波器,它包括壳体、传输主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电感,壳体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绝缘隔板,绝缘隔板将空腔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传输主路位于上腔体内,壳体的一侧安装有主路输入端,壳体的另一侧安装有主路输出端,主路输入端与传输主路连接,主路输出端与传输主路连接,主路输出端上安装有多个第一电容,两相邻第一电容之间并联一组LC谐振装置,且传输主路的输入输出端并联一组LC谐振装置,壳体上还设置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冷却腔体、散热电机、散热轴、叶片和出风口,冷却腔体位于壳体内空腔的外围,散热电机、散热轴均安装在壳体上,且散热电机驱动散热轴转动,散热轴上安装叶片,壳体上靠近散热轴处开设有与冷却腔体连通的进风口,在壳体上设置有与冷却腔体连通的出风口。

进一步的,LC谐振装置包括电感和第二电容,电感的一端与传输主路连接,电感的另一端于第二电容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电容为接地电容。

进一步的,传输主路采用Roger5880基材。

进一步的,电感为漆包线电感。

进一步的,壳体的四个边角上开设有弧形缺口,散热轴安装在弧形缺口内,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开设在弧形缺口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实用新型LC滤波器克服了传统LC滤波器无法工作在高频段的缺点,通过引入介质基材形式的电容和漆包线形式电感实现了可工作到18GHz高性能滤波器。该滤波器对比悬置带线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在军用设备小型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的形式下,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减轻设备重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该装置设置有冷却功能,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从而演出了该滤波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 为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主路输入端,3-传输主路,4-主路输出端,5-第一电容,6-电感,7-第二电容,8-冷却腔体,9-散热电机,10-散热轴,11-叶片,12-出风口,13-绝缘隔板,14-上腔体,15-下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小型超宽带LC滤波器,它包括壳体1、传输主路3、第一电容5、第二电容7和电感6,壳体1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绝缘隔板13,绝缘隔板13将空腔分割成上腔体14和下腔体15,传输主路3位于上腔体14内,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主路输入端2,壳体1的另一侧安装有主路输出端4,主路输入端2与传输主路3连接,主路输出端4与传输主路3连接,主路输出端4上安装有多个第一电容5,两相邻第一电容5之间并联一组LC谐振装置,且传输主路3的输入输出端并联一组LC谐振装置,壳体1上还设置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冷却腔体8、散热电机9、散热轴10、叶片11和出风口12,冷却腔体8位于壳体1内空腔的外围,散热电机9、散热轴10均安装在壳体1上,且散热电机9驱动散热轴10转动,散热轴10上安装叶片11,壳体1上靠近散热轴10处开设有与冷却腔体8连通的进风口,在壳体1上设置有与冷却腔体8连通的出风口12。

在本实施例中,LC谐振装置包括电感6和第二电容7,第二电容7为接地电容,电感6的一端与传输主路3连接,电感6的另一端于第二电容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为5个,第二电容为6个,电感为6个,进一步的,上腔体14位于下腔体15上方,整个结构分为上下上部分,上方传输主路3采用Roger5880基材,下方连接线采用高介电常数基材,第一电容5和第二电容7其实现形式均为直接采用高介电常数基材,其结构类似为平板电容,直接焊接在传输线上。其相比贴片电容优势为:Q值高、寄生效应小,可以应用到高频段,在本实施例中,电感6为漆包线电感,且电感6为漆包线绕成的空心电感,其Q值可以达到100左右,在本实施例中,LC滤波器可以实现指标:工作频率:2.6~18GHz;带外抑制:≥40dBc@2.4GHz;插入损耗:≤2.5dB;输入输出驻波:≤2,该滤波器通过三维仿真实现,调试时只需对电感线圈和电容C1进行调节便可实现指标,调试一致性好,易于制造和返修。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四个边角上开设有弧形缺口,散热轴10安装在弧形缺口内,进风口和出风口12均开设在弧形缺口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弧形缺口有三个安装有散热轴10,而剩余一个弧形缺口则用于开设出风口12,通过散热电机9工作,从而带动散热轴10转动,散热轴10上的叶片11将外界的低温气体通过进风口送入冷却腔体8内,低温气体将第一电容5、电感6和第二电容7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了第一电容5、电感6和第二电容7在密闭腔体的冷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