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1891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退扭对绞机是将多股线束合成一股的设备。传统的退扭对绞机上的自动排线装置排线不均匀,而且合股后的线束卷绕到绕线盘上的涨紧力不受控制,过紧会造成线束的断裂,过松会造成脱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排线均匀,而且绕线时的线束涨紧力可以自动调节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设于底座上的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和后支架上分别设有同轴线分布且带中心孔的前转轴和后转轴,前转轴和后转轴之间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弓带,该对弓带内设有绕线盘,绕线盘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底座上设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与前转轴和后转轴传动连接,还具有排线装置,所述排线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丝杆、滑移座、轴线与绕线盘轴线平行的移动轮和安装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滑移座与丝杆连接,移动轮与滑移座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过渡轮和抵住第一过渡轮的抵住轮,且安装座下部设有摆臂涨紧杆,摆臂涨紧杆上安装有涨紧轮。

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前转轴和后转轴平行的传动长轴,传动电机通过传动带与传动长轴传动连接,传动长轴通过传动带与前转轴和后转轴传动连接。

还包括水平放置的轴线平行的第二过渡轮和第三过渡轮,垂直放置的第四过渡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退扭对绞机的基础上,在合股线束至绕线盘之间设置摆臂涨紧杆,摆臂涨紧杆可以根据当前的线束涨紧力进行摆动,从而达到自动涨紧线束的目的。而且第一过渡轮和抵住第一过渡轮的抵住轮,合股后的线束需要经过第一过渡轮,抵住轮可以抵住经过第一过渡轮的线束,不会造成脱轮。驱动丝杆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其排线速度可调,而且伺服电机的正反转可以更好的实现排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2所示,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设于底座20上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前支架1和后支架2上分别设有同轴线分布且带中心孔的前转轴3和后转轴4,前转轴3和后转轴4之间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弓带5,该对弓带5内设有绕线盘6,绕线盘6通过第一伺服电机7驱动转动,底座20上设有传动电机30,传动电机30与前转轴3和后转轴4传动连接,还具有排线装置8,所述排线装置8包括第二伺服电机81、丝杆82、滑移座83、轴线与绕线盘6轴线平行的移动轮84和安装座8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1与丝杆82传动连接,滑移座83与丝杆82连接,移动轮84与滑移座83连接,所述安装座85上设有第一过渡轮86和抵住第一过渡轮86的抵住轮87,且安装座85下部设有摆臂涨紧杆88,摆臂涨紧杆88上安装有涨紧轮89。摆臂涨紧杆88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安装座85上。

参见图1、2所示,为了能更好的驱动前转轴3和后转轴4同步转动,所述底座20上还设有与前转轴3和后转轴4平行的传动长轴9,传动电机30通过传动带与传动长轴9传动连接,传动长轴9通过传动带与前转轴3和后转轴4传动连接。

参见图1、2所示,还包括水平放置的轴线平行的第二过渡轮10和第三过渡轮11,垂直放置的第四过渡轮12。从第二过渡轮10、第三过渡轮11和第四过渡轮12能很好的对合股后的线束进行导向,保证线束能顺利进入绕线盘6。

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退扭对绞机工作时,两股线缆从前转轴3的中心孔进入,从前转轴3的出线口引出,分开进入两弓带5。所述传动电机30带动前转轴3和后转轴4转动,并使两弓带5做360°旋转,从而使弓带5上的两股线缆开始对绞,并从弓带5后端处进入后转轴4,然后从后转轴4的前端口引出,并依次经过第二过渡轮10、摆臂涨紧杆88上的涨紧轮89、第一过渡轮86、第四过渡轮12和第三过渡轮11,再从移动轮84进入绕线盘6,绕制成盘。绕线盘6通过第一伺服电机7驱动转动,第一伺服电机7与第二伺服电机81同步,排线装置8通过第二伺服电机81带动丝杆82转动,第二伺服电机81正反转的同时带动滑移座83来回移动,进行摆线,使得合股线束均匀的绕制在绕线盘6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