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479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保护器。



背景技术:

热保护器是两片不同的合金组合在一起,通过电流后会发热,由于两种不同的合金热膨胀系数不同,合金势必向一个方向弯曲,弯曲速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成正比。市场上现有的热保护器通过在常温时,双金属片电性连接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在工作电路温度达到额定动作温度时,双金属簧片发生弹开动作,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性断开;从而实现保护电路的作用。

现有的热保护器在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连接时,一般在其内侧形成空间较大的内腔;同时由于调节点的存在,第一导电件或是第二导电件一般都有做成占用空间的外壳状设计,也不利于热保护器的小型化。同时现有的热保护器一般都需要在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设置一个薄片式的绝缘纸或者塑料片作为绝缘片,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热保护器的生产流程不易实现一体机械自动化生产。

中国专利公开的“热保护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2758811U) 通过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设置为相邻片状结构,并通过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连接机构实现二者的绝缘,避免了腔体的形成,极大地缩小了热保护器的体积,实现了热保护器的小型化。但两个导电件的连接是通过铆接和机械卡合的方式实现,在生产的过程中导致产品的一致性不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松动,影响性能,缩短产品使用寿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发生松动的固定结构,以及应用该固定结构的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热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保护器,包括内部组件和保护壳,所述内部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基片、第二金属基片和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基片上设有第一接线端、第一绝缘部和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金属基片上设有第二接线端、第二绝缘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一导电部电性导通,所述第二接线端和第二导电部电性导通;所述双金属片焊接在第一导电部上,所述双金属片上焊接点的远端设有动触点;所述第一绝缘部通过一体注塑设置在第一金属基片上,所述第二绝缘部通过一体注塑设置在第二金属基片上,所述第一绝缘部与第二绝缘部通过热熔方式固定,所述第二导电部上对应动触点位置设有静触点,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可接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部设置在第一金属基片,所述第二绝缘部设置在第二金属基片中部,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一导电部设置在第一金属基片两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和第二导电部设置在第二金属基片两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金属基片上对应第一绝缘部的位置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二金属基片上对应第二绝缘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焊接区、开槽区和调节区;所述焊接区设有焊接凸点。

进一步,所述开槽区设有横向开槽,所述调节器设有凸起的调节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部中心设有铆接孔,所述第二绝缘部包括塑料铆钉区、凸台区和缓冲区,所述塑料铆钉区对应于第一绝缘部的铆接孔位置设有一匹配的塑料铆钉,所述凸台区对应于第二导电件上焊接凸点位置设有一横向凸台,所述缓冲区的长度与第一导电部长度匹配,所述第一绝缘部与第二绝缘部通过所述铆接孔和塑料铆钉铆合固定。

进一步,所述双金属片中部设有一碟形圈,双金属片碟形圈凸起的一侧位于正对于第一导电部的调节点。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绝缘部上的第一止漏机构和设置在保护壳上的第二止漏机构,所述第二止漏机构为一设置在保护壳内侧的台阶结构,所述第一止漏机构为设置在第一绝缘部上与第二止漏机构对应的凸台。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均通过电焊方式与对应的导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包括塑料壳和金属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热保护器,通过塑料铆钉和对应的铆接孔先铆接再热熔的方式固定,使得产品一致性高,结构稳定,在使用中不易发生松动,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路安全性能。该热保护器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性高,可用于精度集成度和精度要求高的小型电子设备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保护器内部组件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金属基片的正面图;

图3是图1中第二金属基片的侧面图;

图4是图1中第一金属基片的正面图;

图5是图1中第一金属基片的侧面图;

图6是图1中双金属片的正面图;

图7是图1装配保护壳后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具有止漏功能的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装配保护壳后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1、第一金属基片,11、第一接线端,12、第一绝缘部,13、第一导电部,121、第一开孔,122、铆接孔,130、焊接区,131、焊接凸点,132、开槽区,133、横向开槽,134、调节区,135、调节点;

2、第二金属基片,21、第二接线端,22、第二绝缘部,23、第二导电部,24、静触点,221、塑料铆钉区,222、塑料铆钉,223、凸台区,224、凸台,225、缓冲区,226、第二开孔;

3、双金属片,31、动触点,32、碟形圈;

4、保护壳;

5、第一止漏机构,51、第二止漏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保护器。

一种热保护器,包括内部组件和保护壳4,所述内部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基片1、第二金属基片2和双金属片3,所述第一金属基片1 上设有第一接线端11、第一绝缘部12和第一导电部13,所述第二金属基片2上设有第二接线端21、第二绝缘部22和第二导电部23,所述第一接线端11和第一导电部13电性导通,所述第二接线端21和第二导电部23电性导通;所述双金属片3焊接在第一导电部13上,所述双金属片3上焊接点的远端设有动触点31;所述第一绝缘部12 通过一体注塑设置在第一金属基片1上,所述第二绝缘部22通过一体注塑设置在第二金属基片2上,所述第一绝缘部12与第二绝缘部 22通过热熔方式固定,所述第二导电部13上对应动触点31位置设有静触点24,所述动触点31和静触点24可接触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基片1和第二金属基片2分别通过在很薄的第一金属基片1和第二金属基片2的上注塑的方式成型,所述第一金属基片1和第二金属基片2上注塑的部分作为绝缘机构和连接机构,通过对第一金属基片1 和第二金属基片2的注塑的部分采用热熔的方式固定,既可以实现热保护器的小型化生产,又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同时还提升了热保护器机构的稳定性,延长了热保护器的使用寿命,确保了电器使用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部12设置在第一金属基片1,所述第二绝缘部22设置在第二金属基片2中部,所述第一接线端11和第一导电部13设置在第一金属基片1两端,所述第二接线端21和第二导电部23设置在第二金属基片2两端。所述注塑的部分位于第一金属基片和第二金属基片的中部,通过注塑将第一金属基片和第二金属基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金属基片和第二金属基片中部位置的注塑部分构成第一绝缘部12和第二绝缘部分22,第一金属基片和第二金属基片前端的凸耳构成第一接线端11和第二接线端21,第一金属基片和第二金属基片的后端构成第一导电件13和第二导电件23。通过将第一绝缘部12和第二绝缘部22分别设置在第一金属基片和第二金属基片中部,实现了在一片金属薄片上设置导电部和接线端两个功能机构,进而实现了第一金属基片1和第二金属基片2的一体化生产,简化了产品的结构和生产工艺。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基片1上对应第一绝缘部12的位置设有第一开孔121,所述第二金属基片2上对应第二绝缘部22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孔226。由于所述第一开孔121和第二开孔226的存在,注塑到第一金属基片1和第二金属基片2上的塑料与第一金属基片1和第二金属基片2的连接更加牢靠,受力结构更稳定,实现了加固注塑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13包括焊接区130、开槽区132和调节区134;所述焊接区130设有焊接凸点131。所述第一导电部13上的焊接凸点131位于第一绝缘部12一侧,所述双金属片3焊接在第一导电部13的焊接凸点131上。设置焊接凸点131便于生产时的机械定位,有利于自动化的生产。

进一步,所述开槽区132设有横向开槽133,所述调节区134设有凸起的调节点135。远离焊接凸点131的一端的设有调节区134,所述调节区134上的凸起的调节点135位于第一导电部13上焊接有双金属片3的一侧,所述调节区134和焊接区130间设有开槽区132,开槽区132设有横向开槽133,开槽方向背对调节点135一侧。通过横向开槽133和调节点135的设计,对存在温度偏差的产品进行调节,使其恢复正确的参数。

所述第一绝缘部12中心设有铆接孔122,所述第二绝缘部22包括塑料铆钉区221、凸台区223和缓冲区225,所述塑料铆钉区221 对应于第一绝缘部12的铆接孔122位置设有一匹配的塑料铆钉222,所述凸台区223对应于第二导电件23上焊接凸点131位置设有一横向凸台224,所述缓冲区225的长度与第一导电部13长度匹配。所述第一金属基片1和第二金属基片2固定时,先通过所述第一绝缘部12和第二绝缘部22分别设有的匹配的铆接孔122和塑料铆钉222铆接,然后再热熔,相较于现有的金属铆接和其他卡合形式的固定,既降低了生产难度,又可以提高第一金属基片1和第二金属基片2热熔时的对接精准度。同时所述凸台区223和所述缓冲区225的存在使得双金属片3和第二导电部23之间维持一个足够大的绝缘空间,保证热保护器断开时的绝缘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双金属片3中部设有一碟形圈32,双金属片3碟形圈32凸起的一侧位于正对于第一导电部13的调节点135。所述碟形圈32具有两个作用,一是给双金属片3一个弯曲度,使得双金属片3在常温时保持动、静触点的稳定闭合,在达到额定动作温度时弹开的幅度更大;二是改变双金属片3的受力结构,使得双金属片3在达到额定动作温度时能更快的发生形变,保证热保护器的灵敏度。

对于上述实施例,为了防止胶水渗漏,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绝缘部上的第一止漏机构5和设置在保护壳4上的第二止漏机构51,所述第二止漏机构51为一设置在保护壳4内侧的台阶结构,所述第一止漏机构5为设置在第一绝缘部12上与第二止漏机构51对应的凸台 224。在第一绝缘部12上设置一个凸台224作为第一止漏机构5,同时在保护壳4内部相对与第一止漏机构5的位置设置一个台阶机构的卡位作为第二止漏机构51,当内部组件套接进保护壳4后,第一止漏机构5和第二止漏机构51就能够相互卡紧,阻挡胶水渗漏到内部。通过第一止漏机构5和第二止漏机构51的相互配合,解决了热保护器灌胶工艺中的漏胶问题,避免了胶水渗透到双金属片3上,保证了热保护器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端11和第二接线端21均通过电焊方式与对应的导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4包括塑料壳和金属壳。所述保护壳4为塑料壳时,内部组件直接装配在塑料壳中;所述保护壳4为金属壳时,需要在金属壳内部设置一层绝缘内壳,将内部组件和金属壳电性绝缘。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