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板淋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8457发布日期:2018-06-01 20:5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板淋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板淋酸装置。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可逆直流电源,靠内部化学反应储存电能或向用电设备供电。铅蓄电池是由极板、隔板、电解液、电池槽等所组成。极板是铅蓄电池的核心部分,蓄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进行,极板分为正极板与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都由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组成。

极板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涂板步骤将活性物质涂覆到板栅上。铅蓄电池的涂板工艺是将和制好的铅膏均匀涂填到板栅上后用淋酸压辊对极板表面进行滚压。用淋酸压辊对极板进行滚压是为了提高极板表面的平整度和强度,以改善生极板表面的物质结构。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585624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铅板淋酸装置,包括传送辊支架,传送辊支架上安装有传送辊,所述传送辊上方设置有淋酸辊,淋酸辊上方设置有淋酸管,所述淋酸辊与淋酸管均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固定在所述传送辊支架的上方,所述淋酸辊与淋酸管之间的导向杆上套有弹簧。

授权公告号为CN 203589135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板淋酸装置,包括支架、设在支架上的极板传送带和通过极板传送带依次连接的涂板装置、淋酸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淋酸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极板传送带上方和下方的上压酸辊和下压酸辊,所述上压酸辊上方设有与上压酸辊平行的上淋酸管,所述下压酸辊侧上方设有与下压酸辊平行的下淋酸管,在所述上、下淋酸管下方且位于极板传送带下方设有三级沉淀酸槽,所述上、下淋酸管均通过酸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连接有酸泵和压缩空气发生机,所述酸泵与三级沉淀酸槽相连通。

现有技术中,均是在上压辊(上压酸辊/淋酸辊)的上方设置一淋酸管,淋酸管上设有淋酸孔,硫酸溶液从淋酸管中淋到上压辊上后在上压辊的滚动过程中接触到极板。这种设计一方面极板的各处淋到的硫酸不够均匀,另一方面硫酸浪费较多,而且硫酸溶液在滴下的过程中易挥发,影响生产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增加废气处理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淋酸均匀、酸液使用节约、挥发少的极板淋酸装置。

一种极板淋酸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上压辊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压辊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轴密封装置连接进酸管,所述上压辊的辊壁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透酸孔,辊面上包覆吸收酸液的织物层。

优选的,所述透酸孔的孔径为2.5~3.5mm。

优选的,相邻透酸孔之间的间距为25~35mm。

优选的,所述织物层为毡布。

更优选的,所述毡布为1~2层,每层厚度0.5~1mm。

本实用新型极板淋酸装置通过将上压辊设计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连接进酸管,上压辊的辊壁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透酸孔,辊面上包覆吸收酸液的织物层,从而使得酸液从上压辊的透酸孔中渗出并被织物层吸收后涂覆到极板上,用酸节约,涂覆到极板上各处比较均匀,且硫酸溶液不易挥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板淋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极板淋酸装置,包括支架1以及安装在支架1上的上压辊2和下压辊3,上压辊2为中空结构,上压辊2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轴密封装置4连接进酸管5,上压辊2的辊壁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透酸孔6,辊面上包覆吸收酸液的织物层7。织物层7为毡布。毡布为1~2层,每层厚度0.5~1mm。同样的,下压辊3的辊面上也包覆吸收酸液的织物层8,织物层8为毡布,毡布为1~2层,每层厚度0.5~1mm。

透酸孔6的孔径为2.5~3.5mm,相邻透酸孔6之间的间距为25~35mm。透酸孔6以小孔均匀分布在上压辊2的表辊壁上,有利于硫酸溶液以一定的速度均匀从上压辊2内腔中渗出,保证满足极板淋酸量的同时,避免硫酸溶液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极板淋酸装置通过将上压辊2设计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连接进酸管5,上压辊2的辊壁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透酸孔6,辊面上包覆吸收酸液的织物层7,从而使得酸液从上压辊2的透酸孔6中渗出并被织物层7吸收后涂覆到极板上,用酸节约,涂覆到极板上各处比较均匀,且硫酸溶液不易挥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