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8437发布日期:2018-06-01 20:5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铅蓄电池。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可逆直流电源,靠内部化学反应储存电能或向用电设备供电。铅蓄电池是由极板、隔板、电解液、电池槽等所组成。极板是铅蓄电池的核心部分,蓄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进行,极板分为正极板与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都由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组成。

一定数量的正、负极板及隔板组成极群,正、负汇流排分别将每个极群所有的正极板、负极板的极耳连接起来,正、负汇流排上分别连接正、负极柱,位于串联电路首尾的正、负极柱为端极柱,分别连接正、负端子,正、负端子用于使用时连接电源线。

授权公告号为CN2027370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端子内置式蓄电池,包括电池槽、中盖、盖板和正负极电池端子,所述电池槽里设有极群,在极群上设有汇流排以及铅极柱;所述中盖粘合在电池槽上方,中盖上设有多个安全阀,安全阀上设有配合的盖板,所述正负极电池端子分别沉在“E”型中盖一端的两侧凹槽内。

授权公告号为CN2032426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铅酸蓄电池的端子槽结构,包括蓄电池的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一侧的两端对称设有正、负极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内设有端子凹槽和极柱的铅套孔,所述端子槽为两端呈半圆形、中间直线过渡连接的凹槽,所述端子槽靠近电池盖外侧的半圆半径略小于内侧的半圆半径。

授权公告号为CN20582852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蓄电池侧出端子固定结构,包括端子和中盖,端子由铜片和铜柱连接呈“几”字型,中盖一端隔墙设有极柱焊接槽和铜柱安放槽,铜片内端置于极柱焊接槽内连接极柱,铜片外端跨过隔墙与置于铜柱安放槽内的横倒的铜柱连接,铜柱安放槽底部为与铜柱表面配合的半圆槽,所述铜柱外表面设有若干条周向凹槽,中盖的铜柱安放槽内设有与凹槽配合卡装的半圆凸台。

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端子,用于适应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端子往往只是单一结构的,即只能使用于一种情况下,限制了铅蓄电池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铅蓄电池,具有两组接线端子,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一种铅蓄电池,包括相互盖合的槽体和盖体,所述铅蓄电池包括两组接线端子,其中第一组接线端子设于盖体上,第二组接线端子穿过槽体侧壁设置,两组接线端子中同极性的接线端子连接同一汇流排。设于盖体上的第一组接线端子向上设置,而第二组接线端子穿过槽体侧壁后为侧卧式设置,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两种情况,即原来只有一组接线端子时接线端子位于顶端的情况和接线端子侧卧式设置位于侧面的情况,适用性更强。

所述槽体的侧壁凸设有与第二组接线端子配合的孔柱,所述第二组接线端子穿过孔柱并与孔柱内壁嵌合。凸设于槽体侧壁的孔柱增加了与第二组接线端子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第二组接线端子与槽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密封性。生产时,第二组接线端子为金属材质,槽体一般为塑料材质,将制备的第二组接线端子放入槽体制备的模具中,使得槽体成型时第二组接线端子嵌入槽体中,这样取得的密封效果较好。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第二组接线端子安装到槽体上,比如螺纹配合等,为了增强密封性也可以使用环氧树脂胶进一步密封处理。

所述第二组接线端子的中心设有螺纹接线孔。

所述汇流排上具有向槽体侧壁延伸的连接桥,第一组接线端子与位于连接桥中部的端极柱配合连接,第二组接线端子与连接桥的端部连接。

所述连接桥的端部设有与第二组接线端子配合的半包式铅套。在铅蓄电池装配时,极群入槽,半包式铅套开口向下将第二组接线端子用于连接的凸起部分卡入其中,使得半包式铅套包住第二组接线端子用于连接的凸起部分,然后为了增强连接强度,将第二接线端子与半包式铅套焊接固定。

所述端极柱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铅套,铅套位于连接桥和盖体之间。铅套的设置,使得电解液在无法浸没端极柱位于盖体内部分时(特别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铅蓄电池的电解液往往会减少,液位下降),电解液通过毛细现象,由铅套与端极柱之间的微小缝隙上升,使铅套覆盖部分端极柱保持湿润状态,端极柱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有效防止接线端子熔断。

所述槽体内具有将其内腔分隔成若干小室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侧面设有若干弹片。在极群厚度变化时,弹片能够挤压极群,使极群保持一定的装配压力。

所述槽体的底部侧面设有挖手。挖手在槽体的相对两侧面各有一个,方便搬运。

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通过设计两组接线端子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其中第一组接线端子设于盖体上,第二组接线端子穿过槽体侧壁设置,两组接线端子中同极性的接线端子连接同一汇流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极群与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槽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铅蓄电池,包括相互盖合的槽体1和盖体2,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包括两组接线端子,其中第一组接线端子3设于盖体2上,第二组接线端子4穿过槽体1侧壁设置,两组接线端子中同极性的接线端子连接同一汇流排5。设于盖体2上的第一组接线端子3向上设置,而第二组接线端子4穿过槽体1侧壁后为侧卧式设置,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两种情况,即原来只有一组接线端子时接线端子位于顶端的情况和接线端子侧卧式设置位于侧面的情况,适用性更强。

槽体1的侧壁凸设有与第二组接线端子4配合的孔柱11,第二组接线端子4穿过孔柱11并与孔柱11内壁嵌合。凸设于槽体1侧壁的孔柱11增加了与第二组接线端子4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第二组接线端子4与槽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密封性。生产时,第二组接线端子4为金属材质,槽体1一般为塑料材质,将制备的第二组接线端子4放入槽体1制备的模具中,使得槽体1成型时第二组接线端子4嵌入槽体1中,这样取得的密封效果较好。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第二组接线端子4安装到槽体1上,比如螺纹配合等,为了增强密封性也可以使用环氧树脂胶进一步密封处理。第二组接线端子4的中心设有螺纹接线孔41。

汇流排5上具有向槽体1侧壁延伸的连接桥51,第一组接线端子3与位于连接桥51中部的端极柱31配合连接,第二组接线端子4与连接桥51的端部连接。连接桥51的端部设有与第二组接线端子4配合的半包式铅套52。在铅蓄电池装配时,极群6入槽过程中,半包式铅套52开口向下将第二组接线端子4用于连接的凸起部分卡入其中,使得半包式铅套52包住第二组接线端子4用于连接的凸起部分,然后为了增强连接强度,将第二接线端子4与半包式铅套52焊接固定。

端极柱31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铅套53,铅套53位于连接桥51和盖体2之间。铅套53的设置,使得电解液在无法浸没端极柱31位于盖体2内的部分时(特别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铅蓄电池的电解液往往会减少,液位下降),电解液通过毛细现象,由铅套53与端极柱31之间的微小缝隙上升,使铅套53覆盖部分的端极柱31保持湿润状态,端极柱31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有效防止第一组接线端子3熔断。

槽体1内具有将其内腔分隔成若干小室15的隔板12,隔板12的侧面设有若干弹片13。在极群6厚度变化时,弹片13能够挤压极群6,使极群6保持一定的装配压力。槽体1的底部侧面设有挖手14,挖手14在槽体1的相对两侧面各有一个,方便搬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