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片、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8433发布日期:2018-06-01 20:5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转接片、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片、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通常采用转接片来连接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而转接片一般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电极端子。但是,转接片一般为冲压而成的薄片体,其冲压面比较光滑,所以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因反光而导致虚焊或焊接不良。当二次电池收到冲击时,转接片容易与电极端子脱离,从而导致二次电池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片、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其能提高转接片与电极端子的焊接强度,提高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片,其用于对电极组件与第一电极端子进行电连接,且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用于面向第一电极端子,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凹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板、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转接片。第一电极端子固定于顶盖板;转接片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第一电极端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顶盖组件、电极组件以及壳体。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以及固定于第一电极的第一极耳,且第一极耳固定于转接片。壳体收容电极组件,且顶盖板固定于壳体并将电极组件封闭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转接片的第一表面开设凹坑,可以增大第一表面的粗糙度,降低反光率,避免因反光造成的虚焊或焊接不良,提高焊接优率,保证转接片与第一电极端子的连接强度和连接面积。由于转接片与第一电极端子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连接面积,因此当二次电池受到外界冲击时,可以避免转接片与第一电极端子部分脱离或完全脱离,防止二次电池过流能力不足或完全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一分解图。

图3为图2的二次电池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成型前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片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顶盖组件 22 第一极耳

11 转接片 23 第二电极

111 第一表面 24 第二极耳

112 第二表面 25 隔膜

12 顶盖板 3 壳体

13 第一电极端子 A 斜角

14 第二电极端子 C 凹坑

2 电极组件 R 过渡圆角

21 第一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片、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转接片。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片11用于对电极组件2与第一电极端子13进行电连接,且具有第一表面111和与第一表面111相对的第二表面112,第二表面112用于面向第一电极端子13,第一表面111具有多个凹坑C。

转接片11的第二表面112可通过激光焊接与第一电极端子13连接,第一表面111与激光焊接头相对。而通过在转接片11的第一表面111开设凹坑C,可以增大第一表面111的粗糙度,降低反光率,避免因反光造成的虚焊或焊接不良,提高焊接优率。同时,如果在转接片11的第一表面111不开设凹坑C而是在第一表面111做磨砂面或网格面,将会产生很多的金属碎屑,这些碎屑进入电极组件2时会产生短路,从而对二次电池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第二表面112是转接片11与第一电极端子13贴合的表面,而如果第二表面112上也开设有凹坑C,那么会因漏激光而导致虚焊,甚至会焊穿第一电极端子13,因此,参照图2,第二表面112优选为平面。

转接片11通常为冲压形成的薄片体,且第一表面111为直接受冲压的表面。但是,转接片11直接受冲压的表面(即第一表面111)比较光滑,容易反光;因此,在转接片11冲压成形的过程中,同时在第一表面111上冲出多个凹坑C,以提高第一表面111的粗糙度,降低反光率。另外,凹坑C直接冲压而成,以避免形成尖锐的毛刺。

转接片11的厚度为0.3mm~3mm,凹坑C的深度小于0.2mm。如果凹坑C的深度过大,那么在冲压后,转接片11不易脱模,同时凹坑C处容易形成拉丝或金属屑。

参照图5和图6,第一表面111的周缘设有过渡圆角R。过渡圆角R可在冲压过程中直接成型。

在激光焊接中,转接片11的第一表面111需要与激光焊接头相对,因此可以在转接片11上设置防呆结构,防止转接片11放反。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转接片11为矩形,且至少一个边角处开设有斜角A。优选地,参照图5,转接片11在两个相对的边角处开设有45°斜角A,且两个斜角A的大小不同。当然,参照图6,转接片11也可仅在一个边角处开设非45°斜角A。转接片11可在未开设斜角A的边角处开设圆角。

凹坑C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椭圆形。

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顶盖组件。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板12、第一电极端子13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转接片11。第一电极端子13固定于顶盖板12;转接片11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第一电极端子13。

在焊接转接片11和第一电极端子13过程中,首先将转接片11放置到第一电极端子13上,且转接片11的第二表面112面向第一电极端子13;然后,将激光焊接头与转接片11的第一表面111相对,激光焊接头射入激光并将转接片11和第一电极端子13熔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1中,通过在转接片11的第一表面111开设凹坑C,可以增大第一表面111(即激光射入面)的粗糙度,降低反光率,避免因反光造成的虚焊或焊接不良,提高焊接优率,保证转接片11与第一电极端子13的连接强度和连接面积。

通常,转接片11只有一部分与第一电极端子13焊接,因此,参照图6,转接片11的凹坑C可仅布置在第一表面111的激光焊接区域。当然,可替代地,参照图5,转接片11的凹坑C也可以布满整个第一表面111。

参照图5和图6,通过在转接片11上设置防呆结构(即斜角A)可以保证转接片11的第一表面111与激光焊接头相对,防止转接片11放反,避免出现焊接不良。

另外,凹坑C的深度过大也会导致焊接不良,造成转接片11和第一电极端子13的焊接强度降低,因此优选凹坑C的深度小于0.2mm。

最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顶盖组件1、电极组件2以及壳体3。电极组件2包括第一电极21以及固定于第一电极21的第一极耳22,且第一极耳22固定于转接片11。壳体3收容电极组件2,且顶盖板12固定于壳体3并将电极组件2封闭在壳体3内。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中,通过在转接片11的第一表面111开设凹坑C,可以增大第一表面111(即激光射入面)的粗糙度,降低反光率,避免因反光造成的虚焊或焊接不良,提高焊接优率,保证转接片11与第一电极端子13的连接强度和连接面积。由于转接片11与第一电极端子13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连接面积,因此当二次电池受到外界冲击(例如振动)时,可以避免转接片11与第一电极端子13部分脱离或完全脱离,防止二次电池过流能力不足或完全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7,电极组件2还包括与第一电极21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23以及将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3隔开的隔膜25。第一电极21、隔膜25及第二电极23可以卷绕在一起以形成卷绕式的电极组件2;当然,可替代地,第一电极21、隔膜25及第二电极23也可以依此层叠并形成叠片式的电极组件2。

第一极耳22与第一电极21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具体地,第一极耳22可为单独的片体并通过焊接固定到第一电极21。当然,可替代地,第一极耳22也可直接由第一电极21的边缘裁切而成。

参照图4和图7,电极组件2还可包括第二极耳24,固定于第二电极23。第二极耳24的成型方式可与第一极耳22相同。

顶盖组件1还可包括固定于顶盖板12的第二电极端子14,且第二电极端子14可通过另外一个转接片11与第二极耳24电连接。

参照图4,第一极耳22可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于转接片11的第一表面111。由于第一极耳22为薄片体,因此,如果第一表面111的周缘为尖锐的棱边,则容易割破第一极耳22;而通过在第一表面111的周缘设置过渡圆角R,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风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