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绕制电感线圈的六工位全自动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1716发布日期:2018-07-11 04:1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绕制电感线圈的六工位全自动绕线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制造电感行业中采用半自动和单轴等方式进行,采用半自动方式进行生产导致生产效率低、品质不稳定,如绕线时会造成铜线摩伤、线圈高低、线圈层数不可控现象,且产量低;当采用单轴方式时,此机器相对应成本较低,但产量低,客户投入成本过高,且实行一体成型时较为复杂。

因此,在生产电感时,半自动和单轴方式均无法同时达到低成本及在线连续生产的方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绕制电感线圈的六工位全自动绕线机,该用于绕制电感线圈的六工位全自动绕线机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且能够直接接合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电感自动化生产作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绕制电感线圈的六工位全自动绕线机,包括有三个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绕线治具;绕线治具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布置的治具上板、治具中板、治具下板,治具中板通过锁紧螺丝与治具下板螺接,治具中板与治具下板之间卡装有两列左右间隔布置的绕线中柱,各列绕线中柱分别包括有六个沿着前后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绕线中柱,各绕线中柱的上端部分别穿过治具上板并延伸至治具上板的上端侧,各绕线中柱的旁侧分别装设有挂线销、料片定位销,各挂线销、各料片定位销的下端部分别卡装于治具中板与治具下板之间,各挂线销、各料片定位销的上端部分别穿过治具上板并延伸至治具上板上端侧;

绕线治具的上端侧装设有自动绕线组件,自动绕线组件包括有前后水平动作的前后驱动线性模组、装设于前后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且水平左右动作的左右驱动线性模组,左右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装设有活动安装架,活动安装架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六个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绕线头;绕线头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过线管,过线管的内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过线孔,过线管的下端部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绕线轴安装块,绕线轴安装块的下端部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绕线轴,绕线轴的下端部延伸至绕线轴安装块的下端侧,绕线轴安装块开设有侧向开口且与过线孔连通的安装块通孔,过线管的外围套装有中空转轴,中空转轴的下端部装设有位于绕线轴旁侧的导线杆安装块,导线杆安装块的下端部装设有导线杆,导线杆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导线孔;

活动安装架对应绕线头装设有上端活动块、位于上端活动块下端侧的下端活动块,各绕线头的过线管的上端部分别装设于上端活动块,各绕线头的中空转轴的上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下端活动块,活动安装架装设有分别上下动作的第一驱动线性模组、位于第一驱动线性模组旁侧的第二驱动线性模组,第一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与上端活动块连接,第二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与下端活动块连接;

活动安装架还装设有旋转驱动伺服电机,旋转驱动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各中空转轴的上端部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绕线轴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绕线轴通孔,绕线轴通孔内嵌装有弹簧阻塞。

其中,所述治具上板对应各所述绕线中柱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中柱通孔,各绕线中柱分别穿过相应的中柱通孔。

其中,各所述绕线中柱的上端部分别呈圆锥形状。

其中,各所述中柱通孔的上端边缘部分别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定位凸出部。

其中,所述治具上板对应各所述挂线销、各所述料片定位销分别开设有销孔,各挂线销、各料片定位销的上端部分别穿过相应的销孔。

其中,所述治具下板与所述治具中板之间卡装有定位销,定位销的上端部穿过治具中板并延伸至治具中板的上端侧,所述治具上板对应定位销装设有定位套,定位销与定位套相配合。

其中,所述治具上板、所述治具中板、所述治具下板的四个竖向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倒角。

其中,所述治具上板的边缘部设置有水平朝外凸出延伸的上板凸缘,所述治具中板的边缘部于上板凸缘的正下方设置有水平朝外凸出延伸的中板凸缘,上板凸缘与中板凸缘间隔布置。

其中,各所述料片定位销的上端部分别呈圆锥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绕制电感线圈的六工位全自动绕线机,其包括有三个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绕线治具;绕线治具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布置的治具上板、治具中板、治具下板,治具中板通过锁紧螺丝与治具下板螺接,治具中板与治具下板之间卡装有两列左右间隔布置的绕线中柱,各列绕线中柱分别包括有六个沿着前后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绕线中柱,各绕线中柱的上端部分别穿过治具上板并延伸至治具上板的上端侧,各绕线中柱的旁侧分别装设有挂线销、料片定位销,各挂线销、各料片定位销的下端部分别卡装于治具中板与治具下板之间,各挂线销、各料片定位销的上端部分别穿过治具上板并延伸至治具上板上端侧;绕线治具的上端侧装设有自动绕线组件,自动绕线组件包括有前后水平动作的前后驱动线性模组、装设于前后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且水平左右动作的左右驱动线性模组,左右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装设有活动安装架,活动安装架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六个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绕线头;绕线头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过线管,过线管的内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过线孔,过线管的下端部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绕线轴安装块,绕线轴安装块的下端部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绕线轴,绕线轴的下端部延伸至绕线轴安装块的下端侧,绕线轴安装块开设有侧向开口且与过线孔连通的安装块通孔,过线管的外围套装有中空转轴,中空转轴的下端部装设有位于绕线轴旁侧的导线杆安装块,导线杆安装块的下端部装设有导线杆,导线杆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导线孔;活动安装架对应绕线头装设有上端活动块、位于上端活动块下端侧的下端活动块,各绕线头的过线管的上端部分别装设于上端活动块,各绕线头的中空转轴的上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下端活动块,活动安装架装设有分别上下动作的第一驱动线性模组、位于第一驱动线性模组旁侧的第二驱动线性模组,第一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与上端活动块连接,第二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与下端活动块连接;活动安装架还装设有旋转驱动伺服电机,旋转驱动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各中空转轴的上端部驱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且能够直接接合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电感自动化生产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治具的分解示意图。

在图1至图7中包括有:

1——绕线治具 11——治具上板

111——中柱通孔 112——定位凸出部

113——销孔 114——上板凸缘

12——治具中板 121——中板凸缘

13——治具下板 14——绕线中柱

15——挂线销 16——料片定位销

171——定位销 172——定位套

18——倒角 2——自动绕线组件

21——前后驱动线性模组 22——左右驱动线性模组

23——活动安装架 24——绕线头

241——过线管 2411——过线孔

242——绕线轴安装块 2421——安装块通孔

243——绕线轴 2431——弹簧阻塞

244——中空转轴 245——导线杆安装块

246——导线杆 2461——导线孔

25——上端活动块 26——下端活动块

27——第一驱动线性模组 28——第二驱动线性模组

29——旋转驱动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绕制电感线圈的六工位全自动绕线机,包括有三个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绕线治具1;绕线治具1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布置的治具上板11、治具中板12、治具下板13,治具中板12通过锁紧螺丝与治具下板13螺接,治具中板12与治具下板13之间卡装有两列左右间隔布置的绕线中柱14,各列绕线中柱14分别包括有六个沿着前后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绕线中柱14,各绕线中柱14的上端部分别穿过治具上板11并延伸至治具上板11的上端侧,各绕线中柱14的旁侧分别装设有挂线销15、料片定位销16,各挂线销15、各料片定位销16的下端部分别卡装于治具中板12与治具下板13之间,各挂线销15、各料片定位销16的上端部分别穿过治具上板11并延伸至治具上板11上端侧。

进一步的,绕线治具1的上端侧装设有自动绕线组件2,自动绕线组件2包括有前后水平动作的前后驱动线性模组21、装设于前后驱动线性模组21的驱动端且水平左右动作的左右驱动线性模组22,左右驱动线性模组22的驱动端装设有活动安装架23,活动安装架23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六个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绕线头24;绕线头24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过线管241,过线管241的内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过线孔2411,过线管241的下端部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绕线轴安装块242,绕线轴安装块242的下端部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绕线轴243,绕线轴243的下端部延伸至绕线轴安装块242的下端侧,绕线轴安装块242开设有侧向开口且与过线孔2411连通的安装块通孔2421,过线管241的外围套装有中空转轴244,中空转轴244的下端部装设有位于绕线轴243旁侧的导线杆安装块245,导线杆安装块245的下端部装设有导线杆246,导线杆246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导线孔2461。

更进一步的,活动安装架23对应绕线头24装设有上端活动块25、位于上端活动块25下端侧的下端活动块26,各绕线头24的过线管241的上端部分别装设于上端活动块25,各绕线头24的中空转轴244的上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下端活动块26,活动安装架23装设有分别上下动作的第一驱动线性模组27、位于第一驱动线性模组27旁侧的第二驱动线性模组28,第一驱动线性模组27的驱动端与上端活动块25连接,第二驱动线性模组28的驱动端与下端活动块26连接。

另外,活动安装架23还装设有旋转驱动伺服电机29,旋转驱动伺服电机29的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各中空转轴244的上端部驱动连接。

需进一步指出,绕线轴243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绕线轴243通孔,绕线轴243通孔内嵌装有弹簧阻塞2431。

在自动绕线组件2与绕线治具1相配合并实现电感线圈绕制作业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线性模组27驱动上端活动块25以及各过线管241下移,下移的各过线管241分别带动相应的绕线轴243下移,且各绕线轴243的下端在弹簧阻塞2431的作用下紧压在相应位置的绕线中柱14上,铜线依次穿过过线管241的过线孔2411、软线轴安装块的安装块通孔2421、导线杆246的导线孔2461而伸入至绕线中柱14位置,其中,第二驱动线性模组28驱动下端活动块26以及各中空转轴244下移,下移的各中空转轴244分别带动相应的导线杆安装块245、导向杆下移,并使得从导线孔2461伸出的铜线下移至绕制位置;待第一驱动线性模组27、第二驱动线性模组28动作到位后,旋转驱动伺服电机29动作并驱动各中空转轴244转动,各中空转轴244带动相应的导线杆246转动,进而实现绕制动作;待一个位置的绕线中柱14绕线完毕后,前后驱动线性模组21驱动整个活动安装架23朝后移动,进而对下一位置的绕线中柱14进行绕线作业。

需进一步解释,治具上板11对应各绕线中柱14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中柱通孔111,各绕线中柱14分别穿过相应的中柱通孔111;各绕线中柱14的上端部分别呈圆锥形状;各中柱通孔111的上端边缘部分别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定位凸出部112。还有就是,治具上板11对应各挂线销15、各料片定位销16分别开设有销孔113,各挂线销15、各料片定位销16的上端部分别穿过相应的销孔113。

治具下板13与治具中板12之间卡装有定位销171,定位销171的上端部穿过治具中板12并延伸至治具中板12的上端侧,治具上板11对应定位销171装设有定位套172,定位销171与定位套172相配合。

治具上板11、治具中板12、治具下板13的四个竖向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倒角18,其作用:一美观,二直角在运转过程中容易挂伤其他零件,三运转过程导向作用。

治具上板11的边缘部设置有水平朝外凸出延伸的上板凸缘114,治具中板12的边缘部于上板凸缘114的正下方设置有水平朝外凸出延伸的中板凸缘121,上板凸缘114与中板凸缘121间隔布置。

各料片定位销16的上端部分别呈圆锥形状,该结构设计有利于装配治具导向,其主要作用料片上孔小,利用针型把料片自然的导入料片定位销16钉上,以便后续加工。

需进一步指出,在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治具1进行电感线圈绕制动作的过程中,绕线在挂线销15缠绕1~2圈,使绕线的一端固定在挂线销15上,然后再给绕线中柱14实施绕线,绕线治具1上设置若干挂线销15和绕线中柱14,该设计使线圈不会左右晃动,而且可以在绕线时给线圈产生一定的径向张力,使得线圈更为紧密;在绕线结束后,绕线再在挂线销15上缠绕1~2圈。对于绕线中柱14而言,通过采用顶部锥形结构设计,一方面起到装配治具是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绕线头24进入中柱时也可以导向。对于治具上板11的定位凸出部112而言,绕线时有利于线圈定位,脱线圈方便,以达到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绕线中柱14、定位销171、定位套172、挂线销15、料片定位销16等部件的均匀分布,有利于减小治具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同心度偏差,均匀分布的零件使线圈受力均匀,有利于提高线圈的质量。

上板凸缘114与下板凸缘之间形成一槽结构,该槽结构有利于脱线圈、美观、简单、可靠。

需进一步解释,如果没有挂线销15,绕线直接在绕线中柱14上绕线,会导致绕线凌乱后序处理麻烦。另一方面,容易损伤铜线。设置挂线销15,一方面可以减少绕线磨损,还可对绕线有一定导向作用,让绕线自然地导入治具中柱,实施绕线,保证线圈的规整度。还有就是,在绕制线圈时,挂线销15和中柱可以对绕线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绕线更为整齐。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且能够直接接合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电感自动化生产作业。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