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8129发布日期:2018-07-13 19:4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尤其涉及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属于连接器端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基础元件,因其具有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 起着连接或断开电路的作用。

授权公告号CN2024743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套筒式激光焊接连接器端子,其套筒与弹性栅格之间通过激光焊接一体,激光焊接增加了工序,并且成本较高。

授权公告号CN2027723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插孔接触件,通过套环对冠簧进行固定,套环需要翻边、套筒外壁需要开槽,增加了限位件的同时增加了加工及安装工序。

申请公告号CN105470683A的中国发明专利揭示了一种笼式片簧及使用该片簧的插孔和电连接器,采用外翻沿与安装筒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对笼式片簧的限位,限位结构稳定性差,笼式片簧存在松脱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连接器端子中接触弹片固定结构复杂及配接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包括接触弹片和端子主体,

所述端子主体设有一套筒配接端,所述接触弹片呈管套状,

所述接触弹片设置于所述套筒配接端内部,并且所述套筒配接端的端口设有用于限制固定所述接触弹片的收口,所述收口的内沿与所述接触弹片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接触弹片的两端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套筒配接端的内腔壁相过盈配接。

优选地,所述收口为锥状压环轴向冲压成型的收口。

优选地,所述收口为收口滚轮成型的收口。

优选地,所述接触弹片为套筒状栅格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将端子、套筒、接触弹片集成一体,无需焊接、螺接、卡扣等配接,整体结构简洁,稳定性优良,接触弹片不易移位及晃动。

2.接触弹片采用过盈的二次配接,进一步限制了接触弹片的轴向位移,延长了端子的使用寿命。

3.采用套筒状栅格弹片,抗插拔疲劳,防止接触不良,电导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4.设计简单可靠,易于制造,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收口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体式收口大电流端子,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接触弹片1和端子主体2,该端子主体2设有一套筒配接端3,即将接线端子与套筒集成一体,接触弹片1呈管套状。

接触弹片1设置于套筒配接端3内部,并且套筒配接端3的端口设有用于限制固定接触弹片1的收口4,收口4的内沿与接触弹片1相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套筒配接端3的端口原始装配为一内凹的收口环壁,通过压接使得收口环壁产生形变形成收口4。

接触弹片1和端子主体2通过收口4一体成型,无需进行螺纹装配或卡接等操作,直接集成一体,免去了各部件配接的操作,收口4的结构固定,不会出现装配松脱的情况发生。

优选实施例中,接触弹片1的两端设有卡环5,卡环5与套筒配接端3的内腔壁相过盈配接,该卡环5能起到二次限位的功能,防止接触弹片1在套筒配接端3能产生轴向位移,增加了端子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对收口4进行相关描述,收口4为锥状压环轴向冲压成型的收口。即通过锥状压环进行轴向冲压,使得收口4内沿形变与接触弹片1相抵接,收口形变量可靠,杜绝接触弹片1存在轴向间隙的情况发生,在套筒配接端3内固定有效,无活动间隙。

该收口4还可采用收口滚轮成型的收口。收口滚轮能进行渐变式的压持收口,使得收口形变量可控,对接触弹片1的固定有效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锥状压环轴向冲压成型的收口和收口滚轮成型的收口均是对收口形态的说明,并非是方法描述,如此成型的收口所呈现的结构形态才满足对接触弹片1的限位固定,当然其它能实现固定的收口形态也可适用。

最后,接触弹片1为套筒状栅格弹片。栅格弹片的接触稳定,能增加端子的使用寿命,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将端子、套筒、接触弹片集成一体,无需焊接、螺接、卡扣等配接,整体结构简洁,稳定性优良,接触弹片不易移位及晃动。接触弹片采用过盈的二次配接,进一步限制了接触弹片的轴向位移,延长了端子的使用寿命。采用套筒状栅格弹片,抗插拔疲劳,防止接触不良,电导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设计简单可靠,易于制造,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