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结构及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2329发布日期:2018-07-07 10:1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结构及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驱动或者混合驱动的车辆中,通常安装有电池包,由于电池包通常重量较大,因此采用吊装设备将电池包吊装到车辆中,以便于安装。

为了便于吊装电池包,通常在电池包的外侧边缘安装铁板,在铁板上打孔,在吊装时,吊装设备勾住铁板上的孔,从而将电池包提起并带动电池包移动。

但是,由于电池包的重量通常较大,在吊装的过程中,铁板容易发生变形,易被撕裂或者拉断,从而影响电池包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包的吊装区域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结构,包括:第一吊件,所述第一吊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吊持板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用于与待吊装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吊持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吊持板设置有第一吊装孔,所述第一吊持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吊持板的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边缘区域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吊件,所述第二吊件包括第二吊持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吊持板位于所述第一吊持板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待吊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吊持板上设置有第二吊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持板与所述第二吊持板之间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吊持板和所述第二吊持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的顶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吊装孔的外围区域,所述支撑部的底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吊装孔的外围区域,所述支撑部的中空腔与所述第一吊装孔和所述第二吊装孔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托载件,所述托载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件连接,所述托载件的顶面与所述待吊装装置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吊件分别连接与所述托载件相对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吊件呈镜像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托载件包括托载板和设置于所述托载板上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托载板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多个所述减重孔沿所述托载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装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装结构应用于车辆中,与电池包连接,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固定板与电池包的侧壁相连,由于第一吊持板与第一固定板垂直,且在第一吊持板与第一固定板的边缘连接有连接板,因此,第一吊持板、第一固定板和连接板之间围成中空箱型结构。当需要吊装电池包时,起升装置的吊钩勾住第一吊持板上的第一吊装孔,从而提起吊装结构,以提起电池包。吊钩提起第一吊持板,第一吊持板的边缘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连接板相连,从多个方向对于第一固定板起到固定作用,因此第一固定板不易发生弯折、撕裂等情况。

与现有技术中的铁板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吊装结构,在吊装过程中,吊装结构的结构稳定性更强,不易出现撕裂或者断裂的情况,从而使得电池包的吊装过程更为稳定、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包的吊装区域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供电装置,包括:电池包和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吊装结构,所述吊装结构与所述电池包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吊装结构中,托载件的顶面与所述电池包的底面接触,第一吊件和第二吊件均连接于所述电池包的侧面。

所述供电装置与上述吊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应用于电池包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应用于电池包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应用于电池包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应用于电池包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应用于电池包的示意图五。

图中:

11-第一吊持板; 12-第一固定板; 13-连接板;

14-第一吊装孔; 21-第二吊持板; 22-第二固定板;

23-第二吊装孔; 24-翻边; 30-支撑部;

40-托载件; 41-托载板; 42-加强筋;

43-减重孔; 50-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包括:第一吊件,第一吊件包括第一吊持板11和第一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12用于与待吊装装置连接,第一吊持板11与第一固定板12连接,且垂直于第一固定板12,第一吊持板11设置有第一吊装孔14,第一吊持板11与第一固定板12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边缘区域分别与第一吊持板11的边缘区域和第一固定板12的边缘区域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第一吊持板11可以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水平设置,第一吊持板11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吊装孔14;第一吊持板11的一侧边缘与第一固定板12连接,第一固定板12的结构形状与电池包50的侧面形状匹配,当电池包50的侧面具有台阶面或者侧面设置有侧围板时,第一固定板12具有弯折区域,该弯折区域与电池包50的台阶面或侧围板匹配。第一吊持板1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与两个连接板13的顶部一一对应连接,连接板13的侧面与第一固定板12的边缘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装结构应用于车辆中,具体可为电动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吊装结构与电池包50连接,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固定板12与电池包50的侧壁相连,由于第一吊持板11与第一固定板12垂直,且在第一吊持板11与第一固定板12的边缘连接有连接板13,因此,第一吊持板11、第一固定板12和连接板13之间围成中空箱型结构。当需要吊装电池包50时,起升装置的吊钩勾住第一吊持板11上的第一吊装孔14,从而提起吊装结构,以提起电池包50。吊钩提起第一吊持板11,第一吊持板11的边缘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2和连接板13相连,从多个方向对于第一固定板12起到固定作用,因此第一固定板12不易发生弯折、撕裂等情况。

与现有技术中的铁板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吊装结构,在吊装过程中,吊装结构的结构稳定性更强,不易出现撕裂或者断裂的情况,从而使得电池包50的吊装过程更为稳定、安全。

为了进一步提高吊装结构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吊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吊件,第二吊件包括第二吊持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第二吊持板21位于第一吊持板11上方,第二固定板22分别与连接板13和待吊持装置连接,第二吊持板21上设置有第二吊装孔23。

也就是说,第二吊件包覆于第一吊件外侧,在图1所示方向上,第二吊持板21位于第一吊持板11的上方,且与第一吊持板1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两个第二固定板22中,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22位于左侧的第一固定板12的左侧,且与该第一固定板12连接,另一个第二固定板22位于右侧的第一固定板12的右侧,且与该第一固定板12连接。对应的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22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板22的侧面设置有翻边24,翻边24与电池包50的侧面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吊装结构与电池包50的连接稳定性。

当使用吊钩吊装电池包50的时候,吊钩同时勾住第一吊装孔14和第二吊装孔23,第二吊持板21的设置分摊了原本加持于第一吊持板11上的拉力,从而使得吊装结构在吊装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更强。

进一步地,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吊持板11与第二吊持板21之间设置有支撑部30,支撑部30分别与第一吊持板11和第二吊持板21连接。支撑部30支撑于第一吊持板11与第二吊持板21之间,使得第一吊持板11与第二吊持板21之间的间隙不变,从而防止在吊钩吊装过程中第一吊持板11与第二吊持板21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吊装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吊装结构发生变形。

支撑部30可为条状、柱状、筒状等多种结构形式,举例来说,当支撑部30为条状时,支撑部30在第一吊持板11与第二吊持板21之间倾斜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支撑部30与第一吊持板11或者第二吊持板21共同围成多个三角形区域;当支撑部30为柱状时,支撑部30在第一吊持板11与第二吊持板21之间均匀设置,且各支撑部30分别垂直于第一吊持板11和第二吊持板21。

当支撑部30为筒状结构时,支撑部3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当支撑部3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支撑部30在第一吊持板11和第二吊持板21之间均匀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当支撑部30的数量为一个时,支撑部30的顶面连接于第二吊装孔23的外围区域,支撑部30的底面连接于第一吊装孔14的外围区域,支撑部30的中空腔与第一吊装孔14和第二吊装孔23连通。如此设置,支撑部30对于第一吊持板11与第二吊持板21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对于第一吊装孔14和第二吊装孔23起到加强作用,防止第一吊装孔14和第二吊装孔23的边缘区域撕裂。

如图2和图3所示,吊装结构还包括托载件40,托载件40的一端与第一吊件连接,托载件40的顶面与待吊装装置接触。也就是说,当吊装结构与电池包50连接时,托载件40设置于电池包50的底部,且托载件40的顶面与托载件40的底面接触,从而使得吊装时,拉力不仅仅集中于吊装孔处,还分散到托载件40处。同时,由于托载件40的设置,使得电池包50在起吊过程中,受力更为均匀,吊装过程中稳定性更好。

一个托载件40可以与两个第一吊件连接,具体地,第一吊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吊件分别连接与托载件40相对的两侧,且两个第一吊件呈镜像对称设置。如此设置,托载件40位于电池包50的底部,两个第一吊件分别位于电池包5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从而提高吊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吊装结构中,相连的一个第一吊件、一个第二吊件和一个支撑部30组成一个吊装组件,一个托载件40可以与两个吊装组件相连,具体地,两个吊装组件分别安装于托载件40的两端,且呈镜像对称设置。

或者,一个托载件40可以仅与一个吊装组件连接,该托载件40的另一端可以与另一个托载件40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托载件40包括托载板41和设置于托载板41上的加强筋42。如图3所示,每个托载板41上设置有两个加强筋42,两个加强筋42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托载板41的两侧,且两个加强筋42的长度方向均与托载板41的长度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托载板41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43,多个减重孔43沿托载板4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如此设置,在保证吊装结构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吊装结构的重量。如图3所示,减重孔43为长圆孔,且沿托载板41的长度方向均匀且间隔设置。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包括:电池包和如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吊装结构,吊装结构与电池包连接。

供电装置与上述吊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吊装结构中,托载件的顶面与电池包的底面接触,第一吊件和第二吊件分别连接于电池包的侧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