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4118发布日期:2018-06-16 00:5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



背景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刚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较为轻薄,可弯折,运用范围更为广泛,特别适合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但柔性光伏组件封装良率普遍偏低,成为阻碍柔性光伏组件大规模生产的主要障碍,而层压不良又是柔性光伏组件生产不良的主要原因。

层压中的主要不良是前板褶皱和边缘密封胶气泡,不仅影响组件的外观,而且影响光伏组件的长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对光伏组件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前板褶皱主要是组件在层压的初始抽真空阶段,此时层压机对组件加热,组件温度不断升高,由于柔性光伏组件前板是高分子塑料的叠层组合,加热时会收缩变形,出现局部隆起,且随温度的升高形变量越来越大,抽真空阶段结束后,进入加压阶段,变形量较大的前板一旦受到层压机上腔室硅胶板的压力,如果前板无法被顺利压平而消除形变,就容易形成褶皱,直至整个层压结束也难以恢复,产生不良。

边缘密封胶分布在组件的四周边缘,主要防止组件使用时水汽进入而腐蚀电池片、封装胶膜和汇流条等,而边缘密封胶气泡将降低其阻止水汽进入的能力,气泡产生机制如下:在层压的抽真空阶段,层压机对组件进行加热,边缘密封胶温度不断升高,开始软化,边缘密封胶上面的气体不断被抽走,温度越高,密封胶流动性越大,附近的气体越容易被抽走,抽真空阶段完成后,进入加压阶段,一旦加压,前板边缘将与边缘密封胶紧密贴合,一旦受压贴合后,未抽出的气体就很难再被抽出,直至层压完成,未抽出的气体在组件的边缘密封胶表面便形成了气泡。

因此,加压前的温度对组件前板褶皱和边缘密封胶气泡的形成影响非常大,而且温度越大,褶皱越多,气泡越少;温度越小,褶皱越少,气泡越多,两种缺陷此消彼长,难以根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前板褶皱及边缘密封胶气泡的问题,降低柔性光伏组件的层压不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包括:

高导热框,所述高导热框上设置有通孔;

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固定嵌设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高导热框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通孔的形状为矩形。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导热基板,所述高导热框和所述导热板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高导热框与所述导热基板之间设置有耐高温胶层,所述高导热框通过所述耐高温胶层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导热基板之间设置有耐高温胶层,所述导热板通过所述耐高温胶层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高导热框上。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机构为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高导热框之间设置有耐高温胶层,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耐高温胶层固定设置在所述高导热框上。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通孔。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槽的两侧壁的端部设置有圆角,所述圆角设置在所述端部上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边缘。

如上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板的厚度小于待层压的柔性光伏组件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通过设置导热系数不同的高导热框和导热板,实现了柔性光伏组件上前板主体区域的升温速度小于密封胶区域的升温速度,进而实现了对柔性光伏组件密封胶区域的快速导热,加速气泡抽离,同时降低了前板主体区域导热速度,避免了褶皱的产生,降低了前板的变形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在实际应用中的状态图;

图4为定位板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热板 200-高导热框 210-通孔

300-导热基板 400-定位板 410-定位槽

420-侧壁 421-圆角 500-柔性光伏组件

510-前板主体区域 520-密封胶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其包括高导热框200和导热板100,其中,高导热框200上设置有通孔210,导热板100固定嵌设在通孔210中,高导热框200的导热系数高于导热板100的导热系数。

如图3所示,在柔性光伏组件500层压过程中,柔性光伏组件500需要铺设在导热板100和高导热框200的上表面,其中,柔性光伏组件500的前板主体区域510完全覆盖在导热板100上,而柔性光伏组件500的周围边缘密封胶区域520覆盖在高导热框200上。即,导热板100用于对待层压的柔性光伏组件500的前板主体区域510进行加热,高导热框200用于对待层压的柔性光伏组件500上设置的密封胶区域520进行加热,由于高导热框200的导热系数高于导热板100的导热系数,故高导热框200的导热能力较高,其温度上升较快,而导热板100的导热能力相对较低,其温度上升相对较慢,从而可以使柔性光伏组件500的前板主体区域510温度上升速度落后于其边缘密封胶区域520的温度上升速度,进而实现了对柔性光伏组件500密封胶区域520的快速导热,加速气泡抽离,同时降低前板主体区域510导热速度,避免褶皱的产生,降低前板的变形率。

可以理解的是,通孔2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具体可以根据待层压的柔性光伏组件500的形状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该通孔210的形状为矩形。其中,导热板100与通孔210的配合可以为过盈配合,以保证导热板100在通孔210中固定的可靠性。

该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还包括导热基板300,高导热框200和导热板100均可以固定设置在导热基板300上。对柔性光伏组件500的层压操作通常通过层压机来实现,层压机上设置有加热板,导热基板300可以放置到该加热板上,其中,导热基板300为一种材料均匀的板状部件,受加热板加热后,导热基板300各处的温度一致,导热基板300上的热量在经过导热系数不同的高导热框200和导热板100后,可以实现向柔性光伏组件500的前板主体区域510和密封胶区域520传递不同的热量。另外,设置导热基板300也可以便于对高导热框200及导热板100的固定和保护。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高导热框200与导热基板300之间设置有耐高温胶层,高导热框200通过耐高温胶层固定设置在导热基板300上,从而可以保证高导热框200与导热基板300固定的稳定性,同时耐高温胶层的耐高温特性也可以防止其在柔性光伏组件500层压过程中融化变形。而导热板100与导热基板300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耐高温胶层,当然,也可以在导热板100与导热基板300之间选用其它耐热性物质来实现连接,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上述耐高温胶层具体的可以为硅酮密封胶,当然不限于所列举的材料。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热板100与导热基板300之间设置有耐高温胶层,导热板100通过耐高温胶层固定设置在导热基板300上,从而可以保证导热板100与导热基板300固定的稳定性。而高导热框200与导热基板300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耐高温胶层,当然,也可以在高导热框200与导热基板300之间选用其它耐热性物质来实现连接,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对柔性光伏组件500在高导热框200及导热板100上的固定限位,该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还包括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固定设置在高导热框200上。

具体而言,该定位机构可以为定位板400,定位板400与高导热框200之间设置有耐高温胶层,定位板400通过耐高温胶层固定设置在高导热框200上,以保证定位板400与导热基板300固定的稳定性。

具体地,定位板400上设置有定位槽410,定位槽410的开口朝向通孔210,以使柔性光伏组件500的端部卡设在该定位槽410中,实现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定位槽410的两侧壁420的端部设置有圆角421,圆角421设置在端部上靠近通孔210的一侧边缘,由此可以在柔性光伏组件500与定位板400配合的过程中,避免定位槽410两侧壁420的棱角划伤柔性光伏组件500。

为了便于柔性光伏组件500在该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上的取放,定位板400的厚度可以小于待层压的柔性光伏组件50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通过设置导热系数不同的高导热框和导热板,实现了柔性光伏组件上前板主体区域的升温速度小于密封胶区域的升温速度,进而实现了对柔性光伏组件密封胶区域的快速导热,加速气泡抽离,同时降低了前板主体区域导热速度,避免了褶皱的产生,降低了前板的变形率。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