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3740发布日期:2018-08-14 18:1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同轴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广泛应用在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有线传输网络系统中,它作为主干线、干线或者支干线,传输电视图像、声音、数据、符号等信息,也应用于有类似用途的其他阻抗匹配的有线传输网络中,更适合应用于敷设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中,达到良好的传输效果。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获得更加真实的传输信息,对同轴电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对于抗弯折能力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射频同轴电缆,绝缘层作为射频同轴电缆的支撑介质,一般采用实心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高发泡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等材料,造成射频同轴电缆的抗弯折能力存在一定的制约,限制了其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具有抗弯折强度高、特性阻抗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外护套,所述绝缘层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所述绝缘层的蜂窝结构上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蜂窝孔,所述蜂窝孔内部贯穿有若干钢丝线。通过在绝缘层采用蜂窝状结构,在保证了绝缘层的支撑能力的前提下,在蜂窝孔中设置贯穿其内部的钢丝线,钢丝线在蜂窝孔内部既形成二次结构支撑,又充分发挥钢丝线的抗弯折能力强的特点,从而使射频同轴电缆具有较强的抗弯折能力;通过在蜂窝孔内部设置钢丝线,避免在提升射频同轴电缆抗弯折能力的同时对于绝缘层的介电常数造成影响,防止特性阻抗升高对于射频同轴电缆造成性能影响;在结构设计上,只需要在传统射频同轴电缆的基础上针对绝缘层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即可满足要求,其结构设计非常简单;蜂窝孔采用大小不一的结构设置,降低了加工的难度,钢丝线贯穿设置在绝缘层的内部,简化了加工的环节,有效提高了加工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内壁设有铜箔层或铝箔层。既利用了铜箔和铝箔在屏蔽层的屏蔽能力,又进一步保障了射频同轴电缆的耐弯折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的外壁设有铜带包绕层。既利用了铜带包绕层在屏蔽层的屏蔽能力,又进一步保障了射频同轴电缆的耐弯折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为金属铠管护套或有机编制外皮,进一步提升射频同轴电缆的耐弯曲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为单股或多股无氧铜线。

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抗弯折能力强,通过在绝缘层采用蜂窝状结构,在保证了绝缘层的支撑能力的前提下,在蜂窝孔中设置贯穿其内部的钢丝线,钢丝线在蜂窝孔内部既形成二次结构支撑,又充分发挥钢丝线的抗弯折能力强的特点,从而使射频同轴电缆具有较强的抗弯折能力;

第二、特性阻抗低,通过在蜂窝孔内部设置钢丝线,避免在提升射频同轴电缆抗弯折能力的同时对于绝缘层的介电常数造成影响,防止特性阻抗升高对于射频同轴电缆造成性能影响;

第三、结构简单,在结构设计上,只需要在传统射频同轴电缆的基础上针对绝缘层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即可满足要求,其结构设计非常简单;

第四、加工方便,蜂窝孔采用大小不一的结构设置,降低了加工的难度,钢丝线贯穿设置在绝缘层的内部,简化了加工的环节,有效提高了加工的便捷性;

第五、成本低廉,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的总体结构与常规射频同轴电缆类似,对于材料也无特殊要求,有效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绝缘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包括:1、内导体;2、绝缘层;3、屏蔽层;4、外护套;5、蜂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弯折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内导体1、绝缘层2、屏蔽层3和外护套4,所述绝缘层2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所述绝缘层2的蜂窝结构上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蜂窝孔5,所述蜂窝孔5内部贯穿有若干钢丝线。所述屏蔽层3内壁设有铜箔层或铝箔层。所述屏蔽层3的外壁设有铜带包绕层。所述外护套4为金属铠管护套或有机编制外皮。所述内导体1为单股或多股无氧铜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