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车载点烟器插座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9919发布日期:2018-08-07 11:43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元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结构车载点烟器插座触片。



背景技术:

触片是一种常用的电气元器件,其作为连接器的一部分,也可作为单独的部分承担导电的任务。目前大多数触片的接触区域为点接触,导致接触电阻较大,限制了其通流性能,且导电触点二次加工形成的连接边角,使其具有毛刺、毛边、平整度差等缺陷,其形成的触点一致性较差,对于接触电阻也有不利影响,即影响其导电性能。

车载点烟器插座是通过内壁的光滑接触面与外部插头边缘的弹片接驳,看似简单,却具有最大电流负载和最大输入输出的限制,同样也有接触不良的可能,也有可能若草率使用可能会造成危险。而为了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提高接驳的可靠性,需要优化设计车载点烟器插座接口的触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进结构车载点烟器插座触片,该结构电接触面为曲面,与插头的边缘弹片完美接驳,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一种改进结构车载点烟器插座触片,点烟器插座内壁具有接触壳,所述接触壳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凹部和凸部,点烟器插座底部具有接驳外部插头的中间极,所述凹部和凸部均呈圆角矩形,所述凹部到凸部之间的过渡线呈光滑曲线,所述凹部与外部插头边缘的弹片的形状一致,且凹部的最大凹陷深度略小于弹片伸出外部插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凹部为凹陷的球面、抛物面或双曲面中的一种。球面、抛物面或双曲面为常用稳定曲面,易加工。

进一步,所述凹部的相对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4。凹部低的表面粗糙度利于配合紧密度。

作为优选,所述凹部和凸部在点烟器插座内壁环向均匀分布6~8组,在竖直方向均匀分布3~5组。凹部和凸部在点烟器插座内壁分布的组数使其符合车载点烟器插头的大小尺寸,并能能够合理匹配插头。

进一步,所述凹部的横向宽度为1~2.5cm,纵向宽度为2.5~4cm。横向宽度和纵向宽度使其符合车载点烟器插头的大小尺寸并留有合理大小的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壳的厚度为0.8~2.5mm。接触壳的厚度取得加工成本和导电性能的平衡。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间隔排列的凹部和凸部便于外部的插头配合,并带有卡接性能,使插头不易脱落;凹部、凸部的曲面形式和数量分布使其能够与插头的电极匹配性极佳,且不受位置影响,接触面大,导电性好且稳定;银镀层增加了表面薄弱环节的导电顺畅性。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车载点烟器的插座与外部插头配合的结构,增加了接触面,提高了匹配性,使电性能骤变和衰减的可能性下降,提高了车载电器的稳定续航能力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点烟器插座,1-接触壳,11-凹部,12-凸部,13-中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如图1~2,一种改进结构车载点烟器插座触片,点烟器插座10内壁具有接触壳1,接触壳1的厚度为0.8~2.5mm,所述接触壳1包括均匀间隔排列的凹部11和凸部12,点烟器插座10底部具有接驳外部插头的中间极13;所述凹部11和凸部12在点烟器插座10内壁环向均匀分布6~8组,在竖直方向均匀分布3~5组;

所述凹部11和凸部12均呈圆角矩形,所述凹部11为凹陷的球面、抛物面或双曲面中的一种,所述凹部11的横向宽度为1~2.5cm,纵向宽度为2.5~4cm,凹部11的相对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4,所述凹部11材质为不锈钢、铜或铜合金,外表面镀银,银镀层的相对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2,对应地,所述凸部12为凸出的球面、抛物面或双曲面中的一种,所述凹部11到凸部12之间的过渡线呈光滑曲线,所述凹部11与外部插头边缘的弹片的形状一致,且凹部11的最大凹陷深度略小于弹片伸出外部插头的距离。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