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距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9788发布日期:2018-06-23 01:1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变距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行业,主要是一种新型变距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产品结构:L端子(图1)+R端子(图2)+L/R端子合并(图3)+注塑(图4),产品工艺:L端子和R端子分别冲压、电镀,然后L+R端子合并,最后注塑。产品结构说明:L和R两种端子由于需要保证端子之间的距离1.8mm,而受端子本身包圆部位的限制(端子的包圆部位展平后宽度为2.4mm),需要开发两套冲压模具来完成端子的冲压工序。且需要两套电镀模具来完成电镀工序。造成模具成本高,冲压和电镀制造费用高,管理成本高;两个端子在做合并工序时,常会有偏差出现,合并不到位,导致产品在注塑工序出现不合格或注塑模具损坏的异常,所以往往需要手工将端子调整按压到位,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变距端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新型变距端子结构,主要包括L端子和R端子,并由L端子和R端子构成一体结构,L端子上设有包圆部位A,R端子上设有包圆部位B4,L端子和R端子的连接处设有拱桥结构,使能在冲压拱桥结构时,L端子向R端子方向拉拢,从而满足成品的端子间距要求。

在L端子和R端子之间设置有塑胶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原来的两个端子分别冲压和分别电镀,改善成了冲压一次和电镀一次,节省原材料成本、模具成本和加工成本。并可采用全自动连续注塑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质量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L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R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L/R端子合并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L/R端子合并注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合并注塑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端子1,R端子2,包圆部位A3,包圆部位B4,塑胶件5,拱桥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如图5-图6所示,这种新型变距端子结构,主要包括L端子1和R端子2,并由L端子1和R端子2构成一体结构,L端子1上设有包圆部位A3,R端子2上设有包圆部位B4,L端子1和R端子2的连接处设有拱桥结构6,使能在冲压拱桥结构6时,L端子1向R端子2方向拉拢,从而满足成品的端子间距要求。

①产品工艺:L和R端子冲压--电镀--注塑。

②产品结构:端子(L和R二合一,图5)+注塑(在L端子1和R端子2之间设置有塑胶件5,图6)。

产品端子结构经过改进,通过新设计的拱桥结构,将原有两种规格的L端子和R端子合2为1设计为一体。设计原理:先将两端子之间的下料间距冲压成3.8mm,然后将产品端子包圆部位结构冲压完成,最后冲压拱桥结构来将L端子向R端子方向拉拢,使其间距变为1.8mm,从而满足成品的端子间距要求。解决了原有端子结构因包圆部位展平后宽度太宽(2.4mm)不能满足两个端子之间间距(1.8mm)的问题。

这个新颖的端子结构,仅需要一套冲压模具及和一套电镀模具,只需要生产一次,模具成本及管理成本均显著降低;且解决了原有两种端子合并工序的不到位问题,使注塑工序能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合格率提升了20%以上。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