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439发布日期:2018-08-14 13:4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组装时能盲配并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属于通讯传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用于电路板对电路板或电路板对射频模块或射频模块对射频模块的互连。现有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1310364681.5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以及连接两者的转接器;第一插座包括第一外导体、第一中心导体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第一绝缘体;转接器包括第二外导体、第二中心导体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第二绝缘体;第二插座包括第三外导体、第三中心导体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第三绝缘体,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外导体接触面为内部圆柱面,第一中心导体接触面为外部圆柱面,第二中心导体末端为带弹性的外部形状为T形,内部孔口呈碗口状;所述转接器的第二外导体的5端与6端的端部均为具有弹性且设有径向带凸点呈舌头状的卡块;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三外导体接触面为内部圆柱面且底部带有径向槽,第三中心导体接触面为内部圆柱面。转接器的5端插设在第一插座内,转接器的5端的第二外导体的5端与第一插座上的第一外导体连接、第二中心导体的5端与第一插座上的第一中心导体连接。转接器的6端插设在第二插座内,转接器的6端的第二外导体的6端与第二插座上的第三外导体连接、第二中心导体的6端与第二插座上的第三中心导体连接。这种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具有允许轴向较大偏移量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阻抗不匹配的缺陷,导致加大了电压驻波比,从而降低了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结构,即可使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相互匹配,能大幅提高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有效保证射频信号传输质量和可靠性的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擒纵连接器、光孔连接器以及置于所述擒纵连接器与光孔连接器之间的转接器;所述擒纵连接器包括擒纵外导体、擒纵内导体和设置在所述擒纵外导体与擒纵内导体之间的擒纵绝缘子,所述转接器包括转接外导体、转接内导体和设置在转接外导体与转接内导体之间的转接绝缘子,所述光孔连接器包括光孔外导体、光孔内导体和设置在光孔外导体与光孔内导体之间的光孔绝缘子,所述转接外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擒纵外导体、光孔外导体插接相连,所述转接内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擒纵内导体、光孔内导体插接相连,所述转接外导体呈圆管状,所述转接绝缘子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转接外导体的两端内孔中,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均为具有内孔的中空圆柱体,在每个转接绝缘子的柱身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盲孔,所述两个转接绝缘子的盲孔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转接外导体两端内孔的内侧,所述转接内导体安装在所述两个转接绝缘子的内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接绝缘子的盲孔深度与盲孔底部的柱身轴向壁厚之比为3∶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的盲孔数量为3~8个,且各盲孔的横截面均呈扇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的盲孔数量优选为6个,且各盲孔之间的壁厚以及盲孔处的柱身径向壁厚均优选为0.2~0.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接外导体的两端沿轴向分别开设有若干条开口槽,在所述转接外导体两端的端头处分别设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顶部轴向截面形状是以转接外导体的中心轴线为圆心轴线且在轴向±4°范围内的一段圆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绝缘子采用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转接外导体的两端内孔中,每个转接绝缘子均采用具有内孔的中空圆柱体,且在每个转接绝缘子的柱身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盲孔,两个转接绝缘子的盲孔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转接外导体两端内孔的内侧,这样当转接器与擒纵连接器、光孔连接器插接互连时,由于转接绝缘子外侧为实心结构,内侧为具有若干盲孔的轮辐状空心结构,外侧实心结构的相对介电常数高,在转接器的两端面处形成低阻抗区域,从而匹配由于与擒纵连接器、光孔连接器互连时轴向浮动带来的高阻抗区域,内侧具有若干盲孔的轮辐状空心结构的相对介电常数低,保证了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相互匹配。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了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有效保证了射频信号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转接绝缘子的盲孔深度与盲孔底部的柱身轴向壁厚之比为3∶1,更好地保证了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相匹配和射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转接绝缘子的盲孔数量优选为6个,各盲孔之间的壁厚以及盲孔处的柱身径向壁厚均优选为0.2~0.4mm。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使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匹配效果达到最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转接外导体两端的端头处分别设置一个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顶部轴向截面形状是以转接外导体的中心轴线为圆心轴线且在轴向±4°范围内的一段圆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保证转接外导体的两端与擒纵外导体、光孔外导体插接相连时接触处为线接触,保证接触面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擒纵连接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擒纵外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擒纵外导体的半剖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擒纵内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擒纵内导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光孔连接器的半剖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光孔外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光孔外导体的半剖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光孔内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光孔内导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套的半剖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器的半剖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外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外导体的半剖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外导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内导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绝缘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绝缘子的右视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绝缘子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3所示的一种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擒纵连接器A、光孔连接器C以及置于所述擒纵连接器A与光孔连接器C之间的转接器B,这三部分构成三件套,可达轴向浮动±1mm,径向浮动±4°,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擒纵连接器A包括有限擒纵连接器和全擒纵连接器。所述擒纵连接器A包括擒纵外导体1、擒纵内导体2和设置在所述擒纵外导体1与擒纵内导体2之间用于绝缘的擒纵绝缘子3,所述转接器B包括转接外导体4、转接内导体5和设置在转接外导体4与转接内导体5之间用于绝缘的转接绝缘子6,所述光孔连接器C包括光孔外导体7、光孔内导体8和设置在光孔外导体7与光孔内导体8之间用于绝缘的光孔绝缘子9,如图1、7、12、13所示,所述光孔连接器C还包括一个由塑料制成的导向套10,该导向套10过盈配合地安装在光孔外导体7的外侧。如图1、2、3、4、7、8、9所示,所述擒纵外导体1前端、光孔外导体7前端均呈圆筒形,所述转接外导体4的两端分别与擒纵外导体1、光孔外导体7插接相连,所述转接内导体5的两端分别与擒纵内导体2、光孔内导体8插接相连,如图1、14、20所示,所述转接内导体5的两端均为插孔,即两端均为母头,当然,所述转接内导体5的两端也可为插针,即为公头,所述转接外导体4呈圆管状,所述转接绝缘子6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转接外导体4的两端内孔4-1中,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6均为具有内孔6-1的中空圆柱体,在每个转接绝缘子6的柱身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盲孔6-2,所述两个转接绝缘子6的盲孔6-2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转接外导体4两端内孔4-1的内侧,所述转接内导体5安装在所述两个转接绝缘子6的内孔6-1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所述转接绝缘子6的盲孔6-2深度L1与盲孔6-2底部的柱身轴向壁厚L2之比为3∶1。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更好地保证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相匹配和射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6的盲孔6-2数量为3~8个,且各盲孔6-2的横截面均呈扇形状,如图21、22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1、22所示,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6的盲孔6-2数量进一步优选为6个,且各盲孔6-2之间的壁厚W1以及盲孔6-2处的柱身径向壁厚W2均优选为0.2~0.4mm, 0.3mm为最佳选择。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使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匹配效果达到最佳,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14~19所示,所述转接外导体4的两端沿轴向分别开设有若干条开口槽4-2,在所述转接外导体4两端的端头处分别设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环形凸起4-3,所述环形凸起4-3的顶部4a轴向截面形状是以转接外导体4的中心轴线4b为圆心轴线且在轴向±4°范围内的一段圆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保证转接外导体4的两端与擒纵外导体1、光孔外导体7插接相连时接触处为线接触,保证接触面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B与擒纵连接器A、光孔连接器C插接互连时,各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相互匹配,同时允许轴向和径向具有较大的偏移量,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了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有效保证了射频信号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