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断点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419发布日期:2018-06-30 06:19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双断点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双断点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工业行业的迅速发展,小型断路器作为保护装置被广泛应用到日常家用设备及各种公共场所电气线路中,它不仅可以分断和接通正常的负载电流,而且当线路出现过载、短路等故障时,自动切断线路,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现有的小型断路器采用的分断结构均是单断点式,即通过单个动触头与相应的静触头相配合实现分断或闭合,但是单断点式在分断过程中由于电流较大,限流性能差,而导致触头之间分断不够及时,造成触头烧损比较严重,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结构设计复杂,导致该小型断路器存在分合闸速度缓慢、分断能力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分断、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双断点小型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双断点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电磁脱扣器,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与操作机构联动设置的动触头、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所述的第一静触头的一端设置在电磁脱扣器的支架上,第一静触头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静触点,所述的第二静触头设置在壳体内,且第二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所述的第二静触头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静触点,且第二静触头的另一端连接在进接线端子内,所述的动触头的一端上对应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接触部,两个接触部上均设置有动触点,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分隔在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之间、两个接触部之间的夹板,夹板的两侧上对应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与接触部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隔弧板。

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该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具有高分断、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触头系统的动触头采用双断点式结构,可满足大电流小型断路器的需求,且两个动触点之间设置有夹板、隔弧板,提高了该断路器的灭弧能力,增强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特别地,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机构架、转动设置在机构架的第一轴上的手柄、与手柄联动设置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联动设置的第二连杆、转动设置在机构架的第二轴上且与第二连杆联动设置的第三连杆、连接在第三连杆与机构架的侧板之间的拉簧,机构架的第三轴上转动设置有跳扣,机构架的第四轴上设置有与跳扣相扣合的锁扣,所述的锁扣与机构架的侧板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所述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U型杆连接,所述的跳扣上对应第二连杆处设置有弧形导向孔,所述的U型杆的一端穿置在弧形导向孔内,且可随第一连杆可在弧形导向孔内往复滑动,所述的U型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手柄上,所述的第三轴上转动设置有与U型杆相配合的转板,转板与机构架的侧板之间设置有扭簧,转板上设置有与U型杆相卡合的弧形槽,所述的第三连杆随第二连杆动作且可驱动动触头动作。在合闸操作时,转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上的U型杆在弧形导向槽内滑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驱动第三连杆动作,当U型杆滑动至弧形导向槽的弧形凸起部时,动触头停止动作,继续转动手柄,待操作机构过死点后,U型杆与转板上的弧形槽相卡合,第三连杆驱动动触头迅速与静触头闭合,从而实现瞬间合闸的目的。

特别地,所述的壳体内对应对应第二连杆处转动设置有指示件,所述的指示件的上端设置有弧形指示片,弧形指示片的上端面上对应壳体的指示窗口处设置有红色合闸标志和绿色分闸标志,且弧形指示片的一侧上设置有卡块,所述的卡块卡装在第二连杆的凹槽内且构成指示件与第二连杆的联动配合。通过在壳体内有与第二连杆联动设置的指示件,指示件随第二连杆的分合闸动作,从而实现指示件的分合闸指示。

特别地,所述的电磁脱扣器的支架上对应锁扣处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下部连接有铜编织带,铜编织带的一端连接在导电板上,导电板的一端连接在出线接线端子内,所述的锁扣上设置有抵触在双金属片上部的拨杆。当线路发生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双金属片拨动锁扣上的拨杆,锁扣与再扣分离,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快速分闸。

特别地,所述的电磁脱扣器的推杆上设置有顶板,所述的锁扣上设置有抵触在顶板上部的拨动杆。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电磁脱扣器的推杆推动顶板,顶板推动锁扣上的拨动杆,锁扣与跳扣分离,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快速分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视角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视角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机构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机构去掉侧板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组装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板与隔弧板的组装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指示件与壳体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一种双断点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10、操作机构20、触头系统30、电磁脱扣器40,所述的操作机构20包括机构架21、转动设置在机构架21的第一轴211上的手柄201、与手柄201联动设置的第一连杆22、与第一连杆22联动设置的第二连杆23、转动设置在机构架21的第二轴212上且与第二连杆23联动设置的第三连杆24、连接在第三连杆24与机构架21的侧板213之间的拉簧241,机构架21的第三轴214上转动设置有跳扣25,机构架10的第四轴215上设置有与跳扣25相扣合的锁扣26,所述的锁扣26与机构架21的侧板213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261,所述的第一连杆22与第二连杆23通过U型杆27连接,所述的跳扣25上对应第二连杆23处设置有弧形导向孔251,所述的U型杆27的一端穿置在弧形导向孔251内,且随第一连杆22可在弧形导向孔251内往复滑动,所述的U型杆27的另一端连接在手柄21上,所述的第三轴214上转动设置有与U型杆27相配合的转板28,转板28与机构架21的侧板213之间设置有扭簧29,转板28上设置有与U型杆27相卡合的弧形槽281,所述的第三连杆24随第二连杆23动作且可驱动动触头31动作。在合闸操作时,转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上的U型杆在弧形导向槽内滑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驱动第三连杆动作,当U型杆滑动至弧形导向槽的弧形凸起部时,动触头停止动作,继续转动手柄,待操作机构过死点后,U型杆与转板上的弧形槽相卡合,第三连杆驱动动触头迅速与静触头闭合,从而实现瞬间合闸的目的。如图1、2、6所示,所述的触头系统30包括与第三连杆24联动设置的动触头31、第一静触头32、第二静触头33,所述的第一静触头32的一端设置在电磁脱扣器40的支架41上,第一静触头3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静触点321,所述的第二静触头33设置在壳体10内,且第二静触头33与动触头31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34,所述的第二静触头33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静触点331,且第二静触头33的另一端连接在进接线端子35内,所述的动触头31的一端上对应第一静触头32、第二静触头33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接触部311,两个接触部311上均设置有动触点312,所述的壳体10内设置有分隔在第一静触头32与第二静触头33之间、两个接触部311之间的夹板36,夹板36的两侧上对应第一静触头32、第二静触头33与接触部311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隔弧板37。该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具有高分断、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触头系统的动触头采用双断点式结构,可满足大电流小型断路器的需求,且两个动触点之间设置有夹板、隔弧板,提高了该断路器的灭弧能力,增强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如图1、2、7所示,所述的壳体10内对应对应第二连杆23处转动设置有指示件11,所述的指示件11的上端设置有弧形指示片111,弧形指示片111的上端面上对应壳体10的指示窗口101处设置有红色合闸标志和绿色分闸标志,且弧形指示片111的一侧上设置有卡块112,所述的卡块112卡装在第二连杆23的凹槽231内且构成指示件11与第二连杆23的联动配合。通过在壳体内有与第二连杆联动设置的指示件,指示件随第二连杆的分合闸动作,从而实现指示件的分合闸指示。

如图1所示,所述的电磁脱扣器40的支架41上对应锁扣26处双金属片42,双金属片42的下部连接有铜编织带43,铜编织带43的一端连接在导电板44上,导电板44的一端连接在出线接线端子45内,所述的锁扣36上设置有抵触在双金属片42上部的拨杆361。当线路发生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双金属片拨动锁扣上的拨杆,锁扣与再扣分离,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快速分闸。所述的电磁脱扣器40的推杆401上设置有顶板46,所述的锁扣36上设置有抵触在顶板46上部的拨动杆362。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电磁脱扣器的推杆推动顶板,顶板推动锁扣上的拨动杆,锁扣与跳扣分离,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快速分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