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的生产线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2474发布日期:2018-07-20 22:3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的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电缆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工序,生产时物料运转量大,现有技术存在生产流程涉及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的生产线及生产工艺,能够合理设置生产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的生产线,其包括依次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拉丝装置、成缆机、火花试验机、过粉机、编织机,

所述拉丝装置包括第一放线架、拉丝机、第一收线架,线坯经过所述拉丝机的模孔发生塑性变形后收卷于所述第一收线架上;所述成缆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架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上从前至后依次连接有第二放线架和导线环,所述导线环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主轴的后端连接有并线模;所述火花试验机包括开设有供待测电缆穿过的进口和出口的机体,所述机体内挂有垂直向下的金属珠链,金属珠链下方连接有绝缘支撑架,所述绝缘支撑架的上端设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两侧竖直设置有挡板;所述过粉机包括过粉室和导线室,所述过粉室内可转动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上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导线室内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导轮;所述编织机包括放线机构、编织组件、收线机构,所述编织组件包括通过空心轴可转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若干个锭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放线架包括套设于所述主轴外部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沿所述主轴的轴心周向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卡装线盘的放线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放线轴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线盘沿所述放线轴轴向运动的限位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心轴内开设有用于储存润滑油的润滑孔,所述润滑孔从所述空心轴的上端面连通至其内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位置安装有标识机构,所述标识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刷头,所述刷头的底面设有可挤出颜料的颜料袋。

同样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电缆的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线坯经过所述拉丝机的模孔发生塑性变形后收卷于所述第一收线架上;

s2:多根拉制后的电缆经所述成缆机绞合成一股,绞合的节距为80㎜;

s3:成缆后的电缆分别穿过火花试验机的进口和出口,在所述机体内检测电缆的表面是否有疵点;

s4:经火花试验机出口出来的电缆依次通过所述过粉机的过粉室和导线室,电缆的表面粘附上一层滑石粉;

s5:最后,电缆穿过编织机的空心轴,所述编织组件运转将金属丝交织于电缆的表面,以形成编织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的生产线及基于所述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拉丝装置、成缆机、火花试验机、过粉机、编织机,线坯依次通过所述拉丝装置、成缆机、火花试验机、过粉机、编织机以分别完成线芯拉制、电缆成缆、检测疵点、表面粘附滑石粉及在电缆表面覆盖编织层的工序,最终完成电缆的生产。利用所述生产线能够大大提高电缆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缆的生产线中的成缆机;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缆的生产线中的火花试验机;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缆的生产线中的过粉机;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缆的生产线中的编织机。

图中,10、工作台;20、拉丝装置;21、第一放线架;22、拉丝机;23、第一收线架;30、成缆机;31、第一支座;32、第二支座;33、主轴;34、第二放线架;35、导线环;36、并线模;40、火花试验机;41、机体;42、金属珠链;43、绝缘支撑架;44、金属板;45、挡板;46、标识机构;461、刷头;462、颜料袋;50、过粉机;51、过粉室;511、滚轴;52、导线室;521、导轮;60、编织机;61、放线机构;62、编织组件;621、空心轴;622、转动盘;623、锭子;63、收线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的生产线,其包括依次设置于工作台10上的拉丝装置20、成缆机30、火花试验机40、过粉机50、编织机60。所述拉丝装置20包括第一放线架21、拉丝机22、第一收线架23,线坯经过所述拉丝机22的模孔发生塑性变形后收卷于所述第一收线架23上;如图3所示,所述成缆机3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座31和第二支座32,所述第一支座31和第二支座32之间架设有主轴33,所述主轴33上从前至后依次连接有第二放线架34和导线环35,所述导线环35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主轴33的后端连接有并线模36;参照图4所示,所述火花试验机40包括开设有供待测电缆穿过的进口和出口的机体41,所述机体内挂有垂直向下的金属珠链42,金属珠链下方连接有绝缘支撑架43,所述绝缘支撑架43的上端设有金属板44,所述金属板44的两侧竖直设置有挡板45;由图5可知,所述过粉机50包括过粉室和51导线室52,所述过粉室51内可转动安装有滚轴511,所述滚轴511上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导线室52内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导轮521;参照图6所示,所述编织机60包括放线机构61、编织组件62、收线机构63,所述编织组件62包括通过空心轴621可转动连接于工作台10上的转动盘622,所述转动盘622上设置有若干个锭子623。利用所述生产线生产电缆的工艺过程中,线坯依次通过所述拉丝装置20、成缆机30、火花试验机40、过粉机50、编织机60以分别完成线芯拉制、电缆成缆、检测疵点、表面粘附滑石粉及在电缆表面覆盖编织层的工序,最终完成电缆的生产,各工序布置合理,进而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缆的生产线,所述第二放线架34包括套设于所述主轴33外部的支撑座341,所述支撑座341上沿所述主轴33的轴心周向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卡装线盘的放线轴342,简化了成缆机30的放线装置,使设备运行过程中噪音减小。

具体地,所述放线轴34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线盘沿所述放线轴342轴向运动的限位块343。

优选地,所述空心轴621内开设有用于储存润滑油的润滑孔,所述润滑孔从所述空心轴621的上端面连通至其内表面,能够减少转动盘622运行过程中相关组件的磨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后期补修电缆,无需后期再浪费时间找疵点的位置,优选地,所述机体41靠近所述出口的位置安装有标识机构46,所述标识机构46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刷头461,所述刷头461的底面设有可挤出颜料的颜料袋462,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电缆存在疵点时,标识机构46的刷头向下运动至接触电缆表面,从而挤出颜料至电缆上做出标记。

参照图2所示,其为基于上述电缆的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线坯经过所述拉丝机22的模孔发生塑性变形后收卷于所述第一收线架23上;

s2:多根拉制后的电缆经所述成缆机30绞合成一股,绞合的节距设置为80㎜;

s3:成缆后的电缆分别穿过火花试验机40的进口和出口,在所述机体41内检测电缆的表面是否有疵点;

s4:经火花试验机40的出口出来的电缆依次通过所述过粉机50的过粉室51和导线室52,电缆的表面粘附上一层滑石粉;

s5:最后,电缆穿过编织机60的空心轴621,所述编织组件62运转将金属丝交织于电缆的表面,以形成编织层。

利用上述生产工艺生产电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成本低廉。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的生产线及生产工艺,所述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于工作台10上的拉丝装置20、成缆机30、火花试验机40、过粉机50、编织机60,线坯依次通过穿过所述拉丝装置20、成缆机30、火花试验机40、过粉机50、编织机60以分别完成线芯拉制、电缆成缆、检测疵点、表面粘附滑石粉及在电缆表面覆盖编织层的工序,最终完成电缆的生产。利用所述生产线能够大大提高电缆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