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地热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0895发布日期:2019-01-05 10:4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地热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接电采暖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的地热采暖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采暖全称为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简称地暖,是以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导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地暖的采暖管上需要安装采暖连接头,这种普通采暖连接头上设有螺栓部,装固座体上设有螺帽部,其插接步骤复杂,另外,再多次的拆卸与组装过程中,起固定作用的螺丝结构容易出现滑丝现象而使螺丝固定结构失效,使得连接不牢固、连接稳定性较差,从而引起采暖传输的故障,并且缩短了采暖管的使用寿命。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提供一种连接更可靠、稳定性好,且装配简单的改进型的地热采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地热采暖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的地热采暖装置,包括装固座体以及用以与所述装固座体配合连接的采暖连接头,所述装固座体左右两侧端面下侧处固设有装接块,所述装接块中上下贯穿设有穿孔,所述装固座体内设有旋转腔,所述旋转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顶部端面内设有内丝腔,所述内丝腔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丝转柱,所述装固座体顶部端面内设有向下拓展设置的插联槽,所述插联槽底部拓展末端与所述旋转腔顶部末端互通设置,所述插联槽内滑行配合连接由向下拓展至所述内丝腔内且与所述外丝转柱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方形块,所述旋转块外壁上环设有外接齿圈,所述旋转腔左侧的所述装固座体内设有前后拓展设置的第一滑移腔,所述第一滑移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移块,所述旋转腔右侧的所述装固座体内设有前后拓展设置的第二滑移腔,所述第二滑移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二滑移块,所述第一滑移腔与所述旋转腔之间的部分内通联设有第一通联槽,所述第二滑移腔与所述旋转腔之间的部分内通联设有第二通联槽,所述旋转腔前后两侧的所述装固座体内镜像设有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三滑移腔,每个所述第三滑移腔内均滑行配合连接有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三滑移块,所述第三滑移块左右拓展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移块以及所述第二滑移块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通联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紧柱,所述锁紧柱左侧拓展末端与所述第一滑移块右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由向左侧拓展设置的螺丝杆,所述螺丝杆左侧拓展末端与第一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嵌于所述第一滑移腔左侧内壁内,所述第二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通联槽相对设置的沉腔,所述沉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底部拓展末端与所述沉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杆顶部拓展末端与第二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固嵌于所述沉腔内顶壁内,所述沉腔内的所述转杆上周向固设有齿合轮,所述方形块中还设置有指明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柱疏远所述第一滑移块一侧的末端处固设有抗摩橡胶垫。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齿合轮左侧架出所述第二滑移块左侧端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联槽左右两侧端面内镜像设有导腔,所述导腔疏远所述旋转腔一侧设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与外端相通,所述导腔接近所述旋转腔一侧设有双向斜坡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采暖连接头包括连接端部以及左右镜像固设在所述连接端部前端端面上的弹压杆,两组所述弹压杆疏远所述连接端部一侧背对固设有双向斜坡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方形块顶部端面内设有接电腔;所述两组所述弹压杆之间的所述连接端部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用以与所述接电腔配合连接的接电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指明装置包括嵌设在所述方形块中的所述接电腔内底壁内的接触器以及嵌设在所述装固座体右侧端面内的提醒灯,所述接触器与所述提醒灯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装固座体内设旋转腔,旋转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旋转块,旋转块顶部端面内设内丝腔,内丝腔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丝转柱,装固座体顶部端面内设向下拓展设置的插联槽,插联槽底部拓展末端与旋转腔顶部末端互通设置,插联槽内滑行配合连接由向下拓展至内丝腔内且与外丝转柱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方形块,旋转块外壁上环设外接齿圈,旋转腔左侧的装固座体内设前后拓展设置的第一滑移腔,第一滑移腔内滑行配合连接第一滑移块,旋转腔右侧的装固座体内设前后拓展设置的第二滑移腔,第二滑移腔内滑行配合连接第二滑移块,第一滑移腔与旋转腔之间的部分内通联设第一通联槽,第二滑移腔与旋转腔之间的部分内通联设第二通联槽,旋转腔前后两侧的装固座体内镜像设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三滑移腔,每个第三滑移腔内均滑行配合连接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三滑移块,第三滑移块左右拓展末端分别与第一滑移块以及第二滑移块固定配合连接,第一通联槽内滑行配合连接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紧柱,锁紧柱左侧拓展末端与第一滑移块右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第一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由向左侧拓展设置的螺丝杆,螺丝杆左侧拓展末端与第一马达动力配合连接,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嵌于第一滑移腔左侧内壁内,第二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与第二通联槽相对设置的沉腔,沉腔内转动配合连接上下拓展设置的转杆,转杆底部拓展末端与沉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转杆顶部拓展末端与第二马达动力配合连接,第二马达外表面固嵌于沉腔内顶壁内,沉腔内的转杆上周向固设齿合轮,从而实现快速安插工作,提高插接效率,同时,能通过自动控制快速锁定工作,减少人工操作步骤,且大大提高了插接的稳固性,防止连接不牢固松动后导致接电采暖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装固座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采暖连接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装固座体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型的地热采暖装置,包括装固座体6以及用以与所述装固座体6配合连接的采暖连接头7,所述装固座体6左右两侧端面下侧处固设有装接块67,所述装接块67中上下贯穿设有穿孔671,所述装固座体6内设有旋转腔64,所述旋转腔64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旋转块641,所述旋转块641顶部端面内设有内丝腔642,所述内丝腔642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丝转柱643,所述装固座体6顶部端面内设有向下拓展设置的插联槽61,所述插联槽61底部拓展末端与所述旋转腔64顶部末端互通设置,所述插联槽61内滑行配合连接由向下拓展至所述内丝腔642内且与所述外丝转柱643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方形块644,所述旋转块641外壁上环设有外接齿圈645,所述旋转腔64左侧的所述装固座体6内设有前后拓展设置的第一滑移腔65,所述第一滑移腔65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移块651,所述旋转腔64右侧的所述装固座体6内设有前后拓展设置的第二滑移腔66,所述第二滑移腔66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二滑移块661,所述第一滑移腔65与所述旋转腔64之间的部分内通联设有第一通联槽67,所述第二滑移腔66与所述旋转腔64之间的部分内通联设有第二通联槽68,所述旋转腔64前后两侧的所述装固座体6内镜像设有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三滑移腔69,每个所述第三滑移腔69内均滑行配合连接有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三滑移块691,所述第三滑移块691左右拓展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移块651以及所述第二滑移块661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通联槽67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紧柱654,所述锁紧柱654左侧拓展末端与所述第一滑移块651右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移块651左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由向左侧拓展设置的螺丝杆653,所述螺丝杆653左侧拓展末端与第一马达652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652外表面固嵌于所述第一滑移腔65左侧内壁内,所述第二滑移块661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通联槽68相对设置的沉腔662,所述沉腔662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设置的转杆665,所述转杆665底部拓展末端与所述沉腔662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杆665顶部拓展末端与第二马达664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664外表面固嵌于所述沉腔662内顶壁内,所述沉腔662内的所述转杆665上周向固设有齿合轮663,所述方形块644中还设置有指明装置。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锁紧柱654疏远所述第一滑移块651一侧的末端处固设有抗摩橡胶垫(未图示),从而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齿合轮663左侧架出所述第二滑移块661左侧端面。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插联槽61左右两侧端面内镜像设有导腔611,所述导腔611疏远所述旋转腔64一侧设有斜坡面613,所述斜坡面613与外端相通,所述导腔611接近所述旋转腔64一侧设有双向斜坡腔612,从而方便快速插接工作,大大提高了采暖连接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步骤。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采暖连接头7包括连接端部71以及左右镜像固设在所述连接端部71前端端面上的弹压杆72,两组所述弹压杆72疏远所述连接端部71一侧背对固设有双向斜坡头721,从而方便提高锁定的稳固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方形块644顶部端面内设有接电腔6441;所述两组所述弹压杆72之间的所述连接端部71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用以与所述接电腔6441配合连接的接电头73,从而实现接电采暖的连接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指明装置包括嵌设在所述方形块644中的所述接电腔6441内底壁内的接触器67以及嵌设在所述装固座体6右侧端面内的提醒灯671,所述接触器67与所述提醒灯671电性连接,从而当所述接电头73与所述接触器67触碰时,提醒灯671亮起。

初始状态时,外丝转柱643位于内丝腔642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有外丝转柱643带动方形块644底部段最大程度伸入内丝腔642内,且与之过渡配合连接,同时,使方形块644顶部段最大程度疏远双向斜坡腔612,此时,第一马达652带动螺丝杆653转动,由螺丝杆653带动第一滑移块651位于第一滑移腔65内的最左侧位置,同时,由第一滑移块651带动锁紧柱654上的抗摩橡胶垫最大程度疏远外接齿圈645,此时,由第一滑移块651带动第三滑移块691左侧段最大程度伸入第一滑移腔65内,同时,由第三滑移块691带动右侧末端的第二滑移块661最大程度滑行至第二滑移腔66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由第二滑移块661带动齿合轮663左侧经第二通联槽68后最大程度伸入旋转腔64内,同时,使齿合轮663左侧端与外接齿圈645右侧端动力配合连接。

当需要接电采暖连接时,首先将采暖连接头7移动至装固座体6的顶部位置,同时,使采暖连接头7前侧的弹压杆72与导腔611处于相对位置,此时,向下移动采暖连接头7,首先使弹压杆72上的双向斜坡头721与斜坡面613顶压滑行配合连接,进而使弹压杆72受到斜坡面613顶压力发生弹性变形,继续向下移动移动采暖连接头7,直至双向斜坡头721移动至双向斜坡腔612相对位置时,此时,双向斜坡头721受到弹压杆72自身的弹性力将双向斜坡头721顶入双向斜坡腔612内,然后通过第二马达664带动转杆665以及转杆665上的齿合轮663转动,进而实现由齿合轮663带动外接齿圈645以及旋转块641转动,此时,由旋转块641内的内丝腔642与外丝转柱643动力配合连接,进而实现由外丝转柱643带动方形块644逐渐朝插联槽61内的顶部方向滑行,直至方形块644顶部端面与连接端部71前侧端面相抵接时,此时,使连接端部71前侧端面上的接电头73完全插入接电腔6441内,然后通过控制第二马达664停止转动,接着通过控制第一马达652带动螺丝杆653反向转动,此时,由螺丝杆653带动第一滑移块651朝第一滑移腔65内的右侧方向滑行,同时,由第一滑移块651带动锁紧柱654右侧末端逐渐伸入旋转腔64内,直至第一滑移块651滑行至第一滑移腔65内的最右侧位置时,此时,由第一滑移块651带动锁紧柱654最大程度伸入旋转腔64内,同时,使锁紧柱654上的抗摩橡胶垫与外接齿圈645顶压配合连接,进而实现稳固锁定工作,此时,由第一滑移块651经第三滑移块691带动第二滑移块661朝第二滑移腔66内的右侧方向滑行至第二滑移腔66内的最右侧位置,同时,由第二滑移块661带动齿合轮663最大程度疏远外接齿圈6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装固座体内设旋转腔,旋转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旋转块,旋转块顶部端面内设内丝腔,内丝腔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丝转柱,装固座体顶部端面内设向下拓展设置的插联槽,插联槽底部拓展末端与旋转腔顶部末端互通设置,插联槽内滑行配合连接由向下拓展至内丝腔内且与外丝转柱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方形块,旋转块外壁上环设外接齿圈,旋转腔左侧的装固座体内设前后拓展设置的第一滑移腔,第一滑移腔内滑行配合连接第一滑移块,旋转腔右侧的装固座体内设前后拓展设置的第二滑移腔,第二滑移腔内滑行配合连接第二滑移块,第一滑移腔与旋转腔之间的部分内通联设第一通联槽,第二滑移腔与旋转腔之间的部分内通联设第二通联槽,旋转腔前后两侧的装固座体内镜像设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三滑移腔,每个第三滑移腔内均滑行配合连接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三滑移块,第三滑移块左右拓展末端分别与第一滑移块以及第二滑移块固定配合连接,第一通联槽内滑行配合连接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紧柱,锁紧柱左侧拓展末端与第一滑移块右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第一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由向左侧拓展设置的螺丝杆,螺丝杆左侧拓展末端与第一马达动力配合连接,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嵌于第一滑移腔左侧内壁内,第二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与第二通联槽相对设置的沉腔,沉腔内转动配合连接上下拓展设置的转杆,转杆底部拓展末端与沉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转杆顶部拓展末端与第二马达动力配合连接,第二马达外表面固嵌于沉腔内顶壁内,沉腔内的转杆上周向固设齿合轮,从而实现快速安插工作,提高插接效率,同时,能通过自动控制快速锁定工作,减少人工操作步骤,且大大提高了插接的稳固性,防止连接不牢固松动后导致接电采暖故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