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布线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746发布日期:2018-10-23 22:1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布线模块,装配于车辆的高电压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在作为行驶驱动用电源而被搭载的高电压的二次电池装配有电池布线模块。电池布线模块具备:母线,其与二次电池的电极电连接;电线,其与该母线连接;以及壳体,其收纳该母线以及电线。壳体中的电线收纳部形成为具有相互相对的一对侧壁部的槽形状,在该一对侧壁部中的任意一方经由铰链部能转动地设置有盖部,盖部将电线收纳部局部地覆盖。盖部从打开状态以铰链部为中心而转动到将电线收纳部覆盖的覆盖位置,在该覆盖位置,以跨在所述各个侧壁部的上端部的方式将电线收纳部的上部开口覆盖。该盖部抑制电线从电线收纳部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31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述的电池布线模块中,若被收纳于电线收纳部的电线具有弯曲痕等,则可能有导致电线骑到连结有盖部的电线收纳部的侧壁部上。于是,在使盖部转动而关闭到覆盖位置时,有可能在铰链部附近咬入骑到侧壁部上的电线。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使盖部转动而关闭时咬入电线的电池布线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上述课题的电池布线模块,具备装配于车载用二次电池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电线收纳部和盖部,所述电线收纳部具有相互相对的第1侧壁部以及第2侧壁部,在所述第1侧壁部和所述第2侧壁部之间收纳电线,所述盖部经由铰链部而设置于所述第1侧壁部,所述盖部以所述铰链部为中心转动到从第1侧壁部的上端部跨于所述第2侧壁部的上端部的覆盖位置,从而将所述电线收纳部局部地覆盖,所述电池布线模块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侧壁部的上端部设置有盖相对面和突出部,所述盖相对面在上下方向上与处于所述覆盖位置的所述盖部相对,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盖相对面相邻,相比于所述盖相对面向上方突出。

根据该结构,利用突出部来抑制电线骑到盖相对面,其结果,能够在使盖部转动到覆盖位置时,抑制在盖相对面和盖部之间、铰链部咬入电线。

在上述电池布线模块中,所述突出部具有引导部,在向所述突出部的电线收纳部相反侧冒出的电线随着所述盖部向所述覆盖位置侧转动而移动时,该引导部将所述电线向所述突出部的上方引导。

根据此结构,即使在万一电线越过突出部的情况下,仅仅使盖部转动到覆盖位置,就能在使电线返回至电线收纳部内而不被咬入。

在上述电池布线模块中,在所述引导部的电线收纳部相反侧的端面形成有随着朝向上方而向所述电线收纳部侧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此结构,在随着在突出部的电线收纳部相反侧冒出的电线向盖部的覆盖位置侧转动而移动时,容易通过倾斜面而将该电线引导至突出部的上方,其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电线的咬入。

在上述电池布线模块中,所述引导部向电线收纳部相反侧延伸至与所述铰链部中的转动轴线一致的位置或者越过该转动轴线的位置。

根据此结构,在使盖部转动至覆盖位置时,容易将电线引导至突出部的上方,其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电线的咬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布线模块,能够抑制在使盖部转动而关闭时的电线的咬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池布线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布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盖部附近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盖部附近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5(a)、图5(b)、图5(c)是用于说明在使该实施方式中的盖部向覆盖位置转动时的作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5对电池布线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图中的X、Y、Z)分别作为电池布线模块的进深方向X、宽度方向Y、高度方向Z而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构成的一部分夸张或者简化而示出。另外,针对各个部分的尺寸比率,可能与实际尺寸不同。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布线模块10装配于高电压车载用的二次电池B,二次电池B被设置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二次电池B向行驶驱动用电动机(省略图示)供给电力,并且根据充电状态,通过从电动机、发电机供给的发电电力而进行充电。另外,二次电池B构成为例如多个板状电池沿进深方向X层积的电池模块,进深方向X的一端侧成为正电极侧,进深方向X的另一端侧成为负电极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池布线模块10具备:壳体11,其装配于二次电池B的上部;多个母线12,其被收纳于壳体11;以及多个电线13(参照图2),其收纳于壳体11,并与各个母线12连接。另外,构成二次电池B的所述多个板状电池经由各个母线12而串联连接。另外,壳体11通过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形而形成。

壳体11具有多个母线收纳部14和电线收纳部15,母线收纳部14朝上方(二次电池的相反侧)开口,电线收纳部15也相同地朝上方开口。多个母线收纳部14沿进深方向X排列设置成2列。在各个母线收纳部14分别收纳有平板状的母线12。另外,二次电池B的电极Ba沿高度方向Z贯通于各个母线收纳部14以及母线12。并且,各个电极Ba和各个母线12通过未图示的基于螺栓的紧固、焊接等而被相互电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1一体地形成有盖16,盖16能够开闭,用于将母线收纳部14以及电线收纳部15的上方一并覆盖。

在母线收纳部14的各列在宽度方向Y的内侧分别形成有电线收纳部15,电线收纳部15收纳与母线12连接的电线13。各个电线收纳部15沿进深方向X延伸,与母线收纳部14的各列分别相邻。

电线收纳部15具有在宽度方向Y上相互相对的第1侧壁部21以及第2侧壁部22。第1侧壁部21以及第2侧壁部22分别形成为与宽度方向Y正交的板状。另外,电线收纳部15具有将第1以及第2侧壁部21、22的各个下端部相连的底部23。电线收纳部15通过第1以及第2侧壁部21、22和底部23而形成为第1以及第2侧壁部21、22的上端侧向高度方向Z开口的截面呈字形状的形状。

第1侧壁部21是将母线收纳部14和电线收纳部15区划的壁。另外,第2侧壁部22相对于第1侧壁部21设置于宽度方向Y的内侧(母线收纳部14的相反侧)。在第1侧壁部21形成有将各个母线收纳部14和电线收纳部15连通的多个开口部21a。各个电线13穿过各个开口部21a而与各个母线收纳部14内的母线12连接。另外,分别与各个母线12连接的各个电线13穿过电线收纳部15而布设于壳体11的电线导出部11a。并且,从电线导出部11a导出的各个电线13的端部与例如未图示的连接器部连接。另外,该连接器部与例如被搭载于车辆的充电控制用ECU(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在第1侧壁部21一体地形成有盖部24,盖部24在该电线收纳部15的长边方向(进深方向X)上将电线收纳部15的上部开口局部地覆盖。盖部24形成为具有与电线收纳部15的长边方向正交的边的矩形板状,该盖部24中的一边经由铰链部25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1侧壁部21的上端部。并且,盖部24构成为能够通过铰链部25而在将电线收纳部15覆盖的覆盖位置和没有将电线收纳部15覆盖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另外,在图1中示出盖部24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打开状态),在图2中示出盖部24处于覆盖位置的状态(关闭状态)。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盖部24形成为平板状,经由铰链部25而与第1侧壁部21的上端部连结。铰链部25是形成为比盖部24的板厚薄的薄壁、具有可挠性的部位。另外,铰链部25从第1侧壁部21的外侧面21b(母线收纳部14侧的侧面)向宽度方向Y延伸,其延伸顶端与盖部24的基端部相连。

盖部24构成为能够以铰链部25(主要以铰链弯曲点25a)为中心而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将电线收纳部15覆盖的覆盖位置。另外,图4示出呈铰链部25与高度方向Z正交的平板状的盖部24的打开状态,在该状态下的铰链弯曲点25a设定于铰链部25的延伸方向(宽度方向Y)上的中央。

在覆盖位置(参照图4中的双点划线),盖部24以从第1侧壁部21的上端部跨到第2侧壁部22的上端部的方式配置。在该覆盖位置,形成于盖部24的前端部的卡止片24a与形成于壳体11的被卡止部11b卡止,由此盖部24在覆盖位置被保持。另外,被卡止部11b设置于比第2侧壁部22靠宽度方向Y的内侧的位置(位于电线收纳部15相反侧的位置)。

在第1侧壁部21的上端部形成有盖相对面26,盖相对面26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Z)上与处于覆盖位置的盖部24相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相对面26形成为与高度方向Z正交的平面状,盖相对面26和处于覆盖位置的盖部24以抵接状态相对。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第1侧壁部21的上端部,在盖相对面26的进深方向X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突出部27,突出部27相比于盖相对面26向上方(电线收纳部15的开口方向)突出。各个突出部27在进深方向X上与盖相对面26相邻。也就是说,各个突出部27在进深方向X与处于覆盖位置的盖部24相对。另外,各个突出部27在进深方向X上隔着间隙而与铰链部25相对。另外,突出部27在沿进深方向X延伸的第1侧壁部21的上端部,遍及从盖相对面26的进深方向X的两个端部到位于该盖相对面26的两侧附近的各个开口部21a的范围形成。另外,各个突出部27在进深方向X上设定成相同的高度。另外,各个突出部27的高度设定成各个突出部27的上端面与处于覆盖位置的盖部24的上表面对齐。

各个突出部27分别具有引导部28,引导部28从与盖相对面26相邻的端部向宽度方向Y的母线收纳部14侧(电线收纳部15的相反侧)突出。在各个引导部28的宽度方向Y的端面(突出方向的顶端面)形成有倾斜面28a。倾斜面28a随着朝向上方(突出部27的上端侧)而向电线收纳部15侧倾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8形成为在进深方向X观察时,倾斜面28a与铰链部25的上表面重叠的点与铰链弯曲点25a一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可能有沿进深方向X被收纳(布线)于电线收纳部15的电线13因为弯曲痕等而从电线收纳部15冒出。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1侧壁部21的盖相对面26的两侧设置有突出部27,所以通过这些各个突出部27而抑制电线13骑到盖相对面26。其结果,能够在使盖部24转动到覆盖位置时,抑制在盖相对面26和盖部24之间、铰链部25咬入电线13。

另外,如图5(a)所示,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盖部24处于打开状态时,万一电线13越过突出部27而骑到铰链部25之上。在从该电线13位于铰链部25上的状态使盖部24朝向覆盖位置以铰链弯曲点25a为中心转动时,如图5(b)所示,电线13与转动的铰链部25的一部分以及盖部24一起移动。此时,电线13被引导部28的倾斜面28a引导而向突出部27的上方移动。然后,电线13被转动到覆盖位置的盖部24按压,如图5(c)所示,被收纳于电线收纳部15内。

接着,记载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为了抑制电线13从电线收纳部15冒出,将电线收纳部15的上部开口局部地覆盖的盖部24经由铰链部25而设置于电线收纳部15的第1侧壁部21。并且,在第1侧壁部21的上端部设置有盖相对面26和突出部27,盖相对面26与处于覆盖位置的盖部24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Z)上相对,突出部27与盖相对面26相邻、且比该盖相对面26向上方突出。根据此结构,通过突出部27抑制电线13骑到盖相对面26,其结果,在使盖部24转动到覆盖位置时,能够抑制在盖相对面26与盖部24之间、铰链部25咬入电线13。

(2)突出部27具有引导部28,在突出部27的电线收纳部相反侧冒出的电线13随着盖部24向覆盖位置侧转动而移动时,该引导部28向突出部27的上方引导该电线13。由此,万一电线13越过突出部27的情况下,仅仅使盖部24转动至覆盖位置,就能够使电线13返回至电线收纳部15内而不被咬入。

(3)在引导部28的电线收纳部相反侧的端面形成有倾斜面28a,倾斜面28a朝向上方(突出部27的上端侧)向电线收纳部15侧倾斜。由此,在向突出部27的电线收纳部相反侧冒出的电线13随着向盖部24的覆盖位置侧转动而移动时,容易利用倾斜面28a而将该电线13引导至突出部27的上方,其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电线13的咬入。

(4)引导部28在宽度方向Y中延伸到与铰链部25中的转动轴线(本实施方式中为铰链弯曲点25a)一致的位置。由此,因为在电线13向突出部27的电线收纳部相反侧冒出时,该电线13位于比转动轴线靠处于打开状态的盖部24侧,所以在使盖部24转动到覆盖位置时容易将电线13引导到突出部27的上方,其结果,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线13的咬入。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进深方向X观察时的倾斜面28a与铰链部25的上表面重叠的点与铰链弯曲点25a一致,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使得在进深方向X观察时的倾斜面28a与铰链部25的上表面重叠的点相比于铰链弯曲点25a位于电线收纳部相反侧的方式设定引导部28在宽度方向Y上的延伸长度、倾斜面28a的倾角。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处于覆盖位置的盖部24和盖相对面26在高度方向Z上以抵接状态相对,但不限于此,处于覆盖位置的盖部24和盖相对面26也可以构成为在高度方向Z上隔着间隙相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电线收纳部15的第1以及第2侧壁部21、22,经由铰链部25而将盖部24一体地设置于将电线收纳部15和母线收纳部14区划的第1侧壁部2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经由铰链部一体地设置于第2侧壁部22。在这种情况下,盖相对面26以及突出部27设置于第2侧壁部22的上端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电线收纳部15的长边方向(进深方向X)以隔着间隔的方式排列设置多个盖部2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与盖部24的卡止片24a卡止的被卡止部11b设置于相比于第2侧壁部22靠宽度方向Y的内侧位置(位于电线收纳部15x相反侧的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于第2侧壁部22的外侧面。

·壳体11的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各个电线收纳部15设置于母线收纳部14的各列的宽度方向Y内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各个电线收纳部15设置于母线收纳部14的各列的宽度方向Y外侧。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各个变形例也可以适当地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布线模块

11…壳体

13…电线

15…电线收纳部

21…第1侧壁部

22…第2侧壁部

24…盖部

25…铰链部

25a…铰链弯曲点(转动轴线)

26…盖相对面

27…突出部

28…引导部

28a…倾斜面

B…二次电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