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2237发布日期:2018-09-15 00:1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的结构和外形也呈现多样化,一方面,基于显示装置的特殊外形的需求,显示面板的整体轮廓形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矩形结构,例如应用于电子手表的圆形显示面板;另一方面,当前的显示面板正在由早期的低屏占比向高屏占比过度,为了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具有r角和/或预留摄像头和听筒等功能模块的“刘海”结构或者局部挖槽结构(notch结构)的显示面板。与普通的矩形显示面板相比,这些异形显示面板各个像素行中像素的数量并不相同,导致驱动不同像素数量的像素行的驱动信号走线的负载不相同,进而导致在提供相同的驱动信号时,由于像素数量不同,各像素行的显示亮度也不一致。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进一步提出对负载不同的驱动信号线,通过连接补偿电容,而达到各驱动信号线的负载均衡,但是,申请人发现,设置有补偿电容的显示面板,仍然存在显示亮度也不一致的像素行。

因此,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使得具有补偿电容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能够达到显示亮度一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置有补偿电容的显示面板,仍然存在显示亮度也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一侧的有机发光元件;所述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朝向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用于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中的至少一层,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一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驱动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数量大于一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驱动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数量;多个补偿电容,至少一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连接有所述补偿电容;其中,所述补偿电容包括第一极走线和第二极走线,所述第一极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极走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极走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极走线的线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对于负载小的驱动信号线,设置补偿电容进行负载补偿,以使不同负载的驱动信号线所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在相同的驱动电流下具有相同的发光亮度,可选地,在设置补偿电容时,将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极走线外扩,外扩的第一极走线不存在断差,位于第一极走线的线宽之内的第二极走线也不存在断差,从而减小了补偿电容发生断线的风险,提升了补偿电容的可靠性,提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整体显示的一致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申请人发现,对于设置有补偿电容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仍然存在部分像素行的显示亮度不一致的现象,并且,这种显示亮度不一致的情况会出现在连接有相同补偿电容、且驱动相同数量的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信号线所驱动的像素行之间。为此,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部分补偿电容出现了断线的情况,由此导致驱动相同数量的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信号线实质上并没有连接相同的补偿电容。关于补偿电容断线的情况,申请人继续研究如下:图1为现有技术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补偿电容包括第一极走线c1'和第二极走线c2',第一极走线c1'和第二极走线c2'分别构成补偿电容的两个极板,第一极走线c1'设置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极走线c2'设置于第二金属层m2',且第二极走线c2'相对第一极走线c1'外扩,外扩后,对于第二极走线c2',在区域o'的位置形成了断差,该断差的存在,导致补偿电容出现断线。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解决了上述断线问题,使得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各像素行被提供相同的驱动信号时,显示亮度一致,提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关于本发明提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下将通过多种实施例详细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以及位于基板10一侧的有机发光元件20,基板10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有机发光元件20位于显示区aa内,其中,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4以及在衬底基板14的一侧,朝向有机发光元件20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层11、第二金属层12和第三金属层13,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11与第二金属层12之间、第二金属层12与第三金属层13之间的绝缘层。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驱动信号线s,该驱动信号线s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元件20,且位于第一金属层11、第二金属层12和第三金属层13中的至少一层。

该驱动信号线s可以为扫描线,也可以为数据线。具体地,有机发光元件20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向有机发光元件20的阳极施加驱动电流时,有机发光元件20发光,驱动电流不同,有机发光元件20的发光程度不同,实现不同灰阶的显示。衬底基板10中设置有像素电路,通过像素电路控制有机发光元件20的发光程度,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01、控制模块02、保持模块03和一个驱动管t,像素电路用于向有机发光元件20提供驱动电流,其中,各模块由若干开关管和/或电容组成,其中,开关管的栅极可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1,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可设置于第三金属层13,电容的一个极板设置于第二金属层12,具体部分也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像素电路,该处不再详述。扫描线g和数据线d分别与数据写入模块01电连接,驱动管t与有机发光元件20电连接,在截止阶段,控制模块02的控制端写入控制信号ctrl,控制模块02导通,将其输入端输入的截止信号vt写入驱动管t的栅极,控制驱动管t工作于完全截止区域。然后,控制模块02根据其控制端写入的控制信号关断,扫描驱动电路通过扫描线g将显示扫描驱动信号写入数据写入模块01的控制端,数据写入模块01导通,数据驱动电路通过数据线d将数据驱动信号写入驱动管t的栅极,驱动管t根据其栅极写入的数据信号产生相应的驱动电流,驱动电流驱动有机发光元件20发光显示。同时,保持模块03保持驱动管t的栅极电压,驱动管t持续产生驱动电流以驱动有机发光元件20持续发光。

请继续参考图2,每条驱动信号线s驱动在第一方向a上排列的多个有机发光元件20,由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形状设置,例如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圆形、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r角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notch区等,都会导致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驱动信号线s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数量不同,如图2示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notch区的情况。基于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20的数量不同,驱动信号线s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s1和第二驱动信号线s2,其中,在第一方向a上,一第一驱动信号线s1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20的数量大于一第二驱动信号线s2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20的数量,也即第二驱动信号线s2的负载小于第一驱动信号线s1的负载,会导致第二驱动信号线s2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20和第一驱动信号线s1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20在相同的驱动电流下具有不同的发光程度,也即发光不一致。为了避免该不一致的情况,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补偿电容c,该补偿电容c可设置于非显示区ba,至少一第二驱动信号线s2连接有该补偿电容c,使得连接该补偿电容c的第二驱动信号线s2的负载增大,趋于与第一驱动信号线s1的负载相同。进一步,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补偿电容c包括第一极走线c1和第二极走线c2,第一极走线c1和第二极走线c2相对设置形成补偿电容c的两个极板,第一极走线c1位于第一金属层11,第二极走线c2位于第二金属层12,第一极走线c1的线宽w1大于第二极走线c2的线宽w2,也即将第一极走线c1外扩。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于负载小的驱动信号线,设置补偿电容进行负载补偿,以使不同负载的驱动信号线所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在相同的驱动电流下具有相同的发光亮度,可选地,在设置补偿电容时,将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极走线外扩,外扩的第一极走线不存在断差,位于第一极走线的线宽之内的第二极走线也不存在断差,从而减小了补偿电容发生断线的风险,提升了补偿电容的可靠性,提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整体显示的一致性。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缺口n,该缺口n可以设置显示装置的听筒和摄像头等功能模块,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在第一方向a上,第二显示区aa2的有机发光元件20的数量小于第一显示区aa1的有机发光元件20的数量,在图2中示意出,第二显示区aa2在第一方向a具有4个有机发光元件20,第一显示区aa1在第一方向a具有10个有机发光元件20,第一驱动信号线s1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aa1的有机发光元件20,第二驱动信号线s2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aa2的有机发光元件20。可选地,显示区aa包括两个第二显示区aa2和一个第一显示区aa1,其中,两个第二显示区aa2位于缺口n的两侧之间,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显示区aa1位于缺口n的一侧,其中,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的有机发光元件20的个数和排列仅用于示意性的说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内有机发光元件20的差异,并不构成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限定。

对于具有缺口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补偿电容位于缺口所在一侧的非显示区,具体如图2所示,补偿电容c可位于与第二显示区aa2顶部相邻的非显示区,或者也可也可位于与缺口n两侧或缺口n底部相邻的非显示区。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极走线c1与第二极走线c2均沿第一方向a延伸,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极走线c1的宽度为第一极走线c1的线宽w1,第二极走线c2的宽度为第二极走线c2的线宽w2,线宽w1大于线宽w2。可选地,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极走线c1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极走线c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以使第一极走线c1与第二极走线c2相对形成补偿电容。

采用该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并且,第一极走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极走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覆盖的部分,形成相互对置的电容极板,能够增大补偿电容的电容值。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极走线c1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部分覆盖第二极走线c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极走线c1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第二极走线c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使得第一极走线c1与第二极走线c2形成的补偿电容最大。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的补偿电容,第一极走线c1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b上的对称轴p1与第二极走线c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b上的对称轴p2不重合;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的补偿电容,第一极走线c1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b上的对称轴p1与第二极走线c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b上的对称轴p2重合。

采用该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补偿电容两侧极板,也即第一极走线与第二极走线的中心正对,有利于增大补偿电容的电容值。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8,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极走线c1的边缘与第二极走线c2的边缘之间具有一预设距离d1。

采用该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第一极走线的线宽大于第二极走线的线宽的基础上,两极走线的边缘之间还具有预设的距离,也即第一极走线在线宽的方向上相对第二极走线,两侧同时外扩,既能够最大化的增大补偿电容,又能够避免外扩导致的断线问题。

可选地,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三方向c为垂直于基板的方向,补偿电容还包括辅助极板c3,辅助极板c3位于第三金属层13,辅助极板c3与第二级走线c2通过过孔电连接。通过设置辅助极板c3,能够增大补偿电容的电容值。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0所示,辅助极板c3沿第二方向b延伸。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信号线为扫描线,与第一极走线位于同一金属层,请继续参考图9和图10,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线,数据线设置于第三金属层13,且数据线复用为辅助极板c3。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补偿电容对扫描线进行补偿,扫描线与第一极走线位于同一金属层,无需设置打孔或过桥等连接结构四线扫描线与补偿电容的连接,同时,形成补偿电容的第一极走线和第二极走线的延伸方向均与扫描线的走线方向相同,能够使得补偿电容通过占用较小的非显示区面积来提供较大的补偿能力,通过设置辅助极板,进一步增大补偿电容的电容值,同时,将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复用为辅助电极,而无需额外增加走线作为辅助电极,能够在增大补偿电容值的同时不增大补偿电容在非显示区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实现窄边框,同时,数据线上的信号可作为电压信号施加至补偿电容,无需额外提供电压信号线。可选地,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补偿电容的俯视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补偿电容包括多个线段,具体地,第一极走线包括第一子区域c11和第二子区域c12,第二极走线包括第三子区域c21和第四子区域c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4的方向上,第一子区域c11与第三子区域c21对应形成补偿电容的一个线段,第二子区域c12与第四子区域c22对应形成补偿电容的一个线段,且第一子区域c11的线宽大于第三子区域c21的线宽,第二子区域c12的线宽大于第四子区域c22的线宽。采用该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设置多个线段的走线方式,使得补偿电容的整体走线更灵活,能够更加有效利用非显示区的面积,同时,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同时还需要设置驱动电路以及防静电电路等结构,通过设置多个线段的走线方式,有利于对上述结构进行避让,进一步地,还能够起到调节驱动信号线的电阻的作用。可选地,在第一方向a上和/或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子区域c11和第二子区域c12可交替设置,第三子区域c21和第四子区域c22可交替设置,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子区域c11与第二子区域c12均沿第二方向b延伸,第一子区域c11与第二子区域c12相互连接且第一子区域c11与第二子区域c12在第一方向a上具有一预设距离d2;第三子区域c21与第四子区域c22均沿第二方向b延伸,第三子区域c21与第四子区域c22相互连接且第三子区域c21与第四子区域c22在第一方向a上具有一预设距离d3,使得补偿电容整体呈弓字型走线,同时,在第一方向a上,补偿电容包括多条在第一方向a上延伸的走线时,辅助极板c3呈交错式排布,改善补偿电容的断线风险,同时,有效利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面积。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包裹于壳体之内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相应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对于负载小的驱动信号线,设置补偿电容进行负载补偿,以使不同负载的驱动信号线所驱动的有机发光元件在相同的驱动电流下具有相同的发光亮度,可选地,在设置补偿电容时,将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极走线外扩,外扩的第一极走线不存在断差,位于第一极走线的线宽之内的第二极走线也不存在断差,从而减小了补偿电容发生断线的风险,提升了补偿电容的可靠性,提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整体显示的一致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