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51306发布日期:2018-11-24 11:1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器件是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体半导体发光器件,目前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材料可以分为有机发光材料和无机发光材料。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发红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相比,发蓝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比较落后。一方面因为蓝光发光材料种类较少,另一方面蓝光发光材料稳定性能较差,因此实现oled白光显示或照明就会出现相应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致发光层和量子点光转换层;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方;电致发光层和量子点光转换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设置在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出光侧,并且在来自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来自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光颜色相同且与来自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光相比波长范围窄的光。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位于所述电致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还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层之间,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位于所述电子注入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二电极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层之间。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层之间,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中,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为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中,来自所述电致发光层的所述光包括蓝光,所述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在所述蓝光的激发下产生蓝光。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中,所述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的厚度为5-30nm。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发光器件。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发光阵列,所述发光阵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每个包括所述发光器件。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电极、电致发光层、量子点光转换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方,所述电致发光层和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设置在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出光侧并且在来自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来自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光颜色相同且与来自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光相比波长范围窄的光。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一电极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形成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层之间形成电子注入层,其中,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形成于所述电子注入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二电极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形成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层之间形成空穴注入层,其中,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形成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为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发光阵列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7a-7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图8a-8h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图9a-9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图10a-10h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电致发光层;4-量子点光转换层;5-电子注入层;6-电子传输层;7-空穴注入层;8-空穴传输层;9-;10-发光器件;11-像素界定层;14-电子装置;101-衬底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中的附图的尺寸并不是严格按实际比例绘制,电子装置中发光单元的个数也不限定为图中所示的数量,各个结构的具体地尺寸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公开中所描述的附图仅是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致发光层和量子点光转换层;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方;并且电致发光层和量子点光转换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量子点光转换层设置在电致发光层的出光侧,并且在来自电致发光层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来自电致发光层的光颜色相同且与来自电致发光层的光相比波长范围窄的光。

示范性地,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器件10包括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电致发光层3和量子点光转换层4。第二电极2设置在第一电极1的上方,电致发光层3和量子点光转换层4设置在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之间。电致发光层3在被施加电压的情况下能够发光,例如,给第一电极1施加高电平信号,给第二电极2施加低电平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给第一电极1施加低电平信号,给第二电极2施加高电平信号,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量子点光转换层4设置在电致发光层3的出光侧,也就是,电致发光层3发出的光在出射到外部环境之前需经过量子点光转换层4。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第二电极2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此时,电致发光层3的出光侧为其远离第一电极1的一侧,即发光器件10为顶发光型。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射入量子点光转换层4,量子点光转换层4在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颜色相同且与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相比波长范围窄的光。由此,可以利用量子点光转换层4将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单色光转换为颜色相同且色纯度更高的光。例如,电致发光层3发出的光包括蓝光,量子点光转换层4能够把该蓝光转换成具有更高的色纯度的蓝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能够利用量子点光转换层4对单色光的质量进行改善,以使其达到更高的色纯度。例如,利用经由量子点光转换层4出射的光进行显示,可以获得更高的色域,提升显示质量。此外,随着电致发光层3的发光材料的老化电致发光层3发出的光的色纯度降低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能够利用量子点光转换层4对单色光的质量进行改善,以使其达到要求的色纯度,从而提高发光器件10的发光性能,延长发光器件10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该金属材料例如可以是镁、铝、银、镁铝合金或镁银合金等。或者,第一电极1可以包括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透明电极以及位于该透明电极上的反射金属层,该反射金属层的材料可以是上述金属材料。例如,第二电极2的材料是透明导电材料,该透明导电材料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铝掺杂的氧化锌(azo)或氟掺杂的氧化锡(fto)等。当然,第一电极1、反射金属层和第二电极2的材料不限于上述列举种类,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电致发光层4可以为无机发光层或有机发光层。例如,下面以电致发光层4为有机发光层以使得该发光器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量子点光转换层4为纳米量子点薄膜层。量子点(quantumdot)是一种低维半导体材料,其三个维度上的尺寸都不大于其对应的半导体材料的激子玻尔半径的两倍。量子点通常为球形或类球形,其径向尺寸通常在纳米级。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量子点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当受到电或光刺激时就会发光,产生亮光和纯色,发出的光线颜色由量子点的组成材料和大小、形状所决定。例如,量子点材料可为硫化锌、氮化镓、硒化锌、硫化镉、硒化镉、碲化镉、砷化镓、碲化铅、碳等。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中,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进入纳米量子点薄膜层后,纳米量子点薄膜层在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单色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相比波长范围窄(即,色纯度更高)且与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颜色相同的单色光。例如,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包括蓝光,蓝光波段的波长范围为400nm-450nm,纳米量子点薄膜层能够把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蓝光转换成具有更高的色纯度的蓝光,以增强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蓝光的色纯度,改善电致发光层3所发出的蓝光的质量。例如,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的波长小于纳米量子点薄膜层所发出的光的波长,从而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光具有较高的能量以对纳米量子点薄膜层进行激发。例如,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00nm-430nm,纳米量子点薄膜层所发出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30-440nm。又例如,来自电致发光层3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00nm-430nm,纳米量子点薄膜层所发出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20-440nm。

由于蓝光的能量较高,容易引起材料的衰变,与发红光及绿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相比,发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衰老较快,例如在具有红、绿、蓝发光单元的显示装置中,蓝光不足或色纯度低会导致色域变窄、显示画面泛黄等缺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能够增强该蓝光的色纯度,从而当电致发光层发出的蓝光质量下降时,也可以获得色纯度较好的蓝光,从而增加发蓝光的发光器件的寿命,改善或避免上述缺点。

例如,上述纳米量子点薄膜层为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即,量子点光转换层4为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在电致发光器件中,如果载流子迁移率较低则会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因此有必要提高发光器件中的载流子迁移率。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能够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有利于使更多的电子与空穴在电致发光层3内结合,以激发出强度更高的光,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例如,对于发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蓝光较大的能量对应于发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较宽的带隙,这就意味着发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的lumo能级高而homo能级低,使得电致发光层3与电极(图1中为第二电极2)存在较大能级差,不利于载流子注入,从而影响其发光性能。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中,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除了如上所述能够提高发光器件的色纯度之外还能够使来自第二电极2的电子更容易地越过第二电极2与电致发光层3之间的能级势垒而进入电致发光层3,从而激发出强度更高的光。此外,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无毒,对环境危害小。

例如,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中的碳纳米量子点的形状为球形,碳纳米量子点的直径约为8nm,以发射上述蓝光。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量子点光转换层4位于电致发光层3与第二电极2之间。例如,该量子点光转换层4为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其与第二电极2接触,当给第二电极2施加低电平且给第一电极1施加高电平时,第二电极2为阴极,第一电极1为阳极。这种情况下,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相当于与第二电极2一起构成复合阴极,以辅助电子传输。来自第二电极2的电子进入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能够提高电子的迁移率,使电子更容易地越过第二电极2与电致发光层3之间的能级势垒,而传输到电致发光层3中,从而更多的电子与空穴在电致发光层3内结合,激发出强度更高的光,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

例如,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的厚度约为5-30nm。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的厚度过大,会增加发光器件10的厚度,不利于应用该发光器件10的电子装置的薄化。纳米点的厚度过小,无法激发其发出特定波长范围的光。

例如,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发光器件10与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的区别在于,该发光器件10还包括电子注入层5和电子传输层6,电子注入层5位于第二电极2与电致发光层3之间,电子传输层位于电子注入层5与电致发光层3之间,量子点光转换层4位于电子注入层5与第二电极2之间。关于电子注入层5和电子传输层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常规技术。在改善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方面,该发光器件能够达到与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相同的技术效果。例如,量子点光转换层4为位于电子注入层5与第二电极2之间的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该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能够提高发光器件10的色纯度。进一步地,例如,该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与第二电极2一起构成复合阴极,辅助电子传输。来自第二电极2的电子进入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能够提高电子的迁移率,使电子更容易地越过第二电极2与电子注入层5之间的能级势垒,而传输到电致发光层3中,从而更多的电子与空穴在电致发光层3内结合,激发出强度更高的光,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例如,可以不设置电子传输层6,以使得电子注入层5与电致发光层3直接接触。图2所示的发光器件的其他特征均与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的特征相同,请参考之前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发光器件10与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的区别在于,该发光器件10中,第二电极2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第一电极1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此时,电致发光层3的出光侧为其朝向第一电极1的一侧,即发光器件10为底发光型,量子点光转换层4位于第一电极1与电致发光层3之间。在改善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方面,该发光器件能够达到与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相同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之前的描述。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例如,当给第一电极施加高电平信号且给第二电极施加低电平信号时,第二电极2为阴极,第一电极1为阳极。这种情况下,例如,量子点光转换层4为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用作量子点光转换层4的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与第一电极1一起构成复合阳极,以辅助空穴传输。来自第一电极1的空穴进入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能够提高空穴的迁移率,使空穴更容易地越过第一电极1与电致发光层3之间的能级势垒,而传输到电致发光层3中,从而有更多的空穴可以与电子在电致发光层3内结合,激发出强度更高的光,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图3所示的发光器件的其他特征均与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的特征相同,请参考之前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发光器件10与图3所示的发光器件的区别在于,该发光器件10还包括空穴注入层7和空穴传输层8,空穴注入层7位于第一电极1与电致发光层3之间,空穴传输层8位于空穴注入层7与电致发光层3之间,量子点光转换层4位于第一电极1与空穴注入层7之间。关于空穴注入层7和空穴传输层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常规技术。在改善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方面,该发光器件能够达到与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相同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之前的描述。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例如,量子点光转换层4为位于空穴注入层7与第一电极1之间的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该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与第一电极1一起构成复合阳极,以辅助空穴传输。来自第一电极1的空穴进入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能够提高空穴的迁移率,使空穴更容易地越过第一电极1与空穴注入层7之间的能级势垒,而传输到电致发光层3中,从而更多的空穴与电子在电致发光层3内结合,激发出强度更高的光,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例如,可以不设置空穴传输层8,以使得空穴注入层7与电致发光层3直接接触。图4所示的发光器件的其他特征均与图3所示的发光器件的特征相同,请参考之前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电极1与空穴注入层7之间、第二电极2与电子注入层5之间均设置碳纳米量子点薄膜层,以在达到上述改善发光器件的色纯度的技术效果的同时,提高电子迁移率以及空穴迁移率二者。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发光器件。示范性地,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装置14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发光器件10。对于电子装置14的其他技术特征,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装置14可以是显示装置或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oled显示装置。例如,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导航仪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较广的色域,其发光器件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例如,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发光阵列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14包括发光阵列,发光阵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9和限定出多个发光单元9的像素界定层11。多个发光单元9中的每个包括本公开实施提供的任意一种发光器件。至于发光阵列的其他结构(例如驱动元件,例如驱动晶体管、栅线、数据线等),可参考常规技术。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单元9中的每个包括红色发光单元901、绿色发光单元902和蓝色发光单元903,其中,至少蓝色发光单元903包括该发光器件,以使蓝色发光单元903所发出的蓝光具有更高的色纯度,蓝色发光单元903所发出的色纯度更高的蓝光与红色发光单元901发出的红光以及绿色发光单元902发出的绿光可形成更广的色域。并且,当蓝色发光单元903中的发蓝光的发光材料先于红色发光单元901中的发光材料和绿色发光单元902中的发光材料发生衰老时,能够提高蓝色发光单元903中的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电极、电致发光层、量子点光转换层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方,电致发光层和量子点光转换层位于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量子点光转换层设置在电致发光层的出光侧并且在来自电致发光层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来自电致发光层的光颜色相同且与来自电致发光层的光相比波长范围窄的光。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量子点光转换层形成于发光层与第二电极之间。

示范性地,图7a-7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如图7a所示,提供衬底基板101,在衬底基板101上形成第一电极1。例如,衬底基板101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等。例如,第一电极1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第一电极1的材料是不透明金属材料,具体请参考之前实施例中的描述。例如,可以采用蒸镀方法等形成第一电极1。

如图7b所示,在第一电极1上形成电致发光层3。例如,电致发光层3为有机发光层或无机发光层。例如,电致发光层3可以发出蓝光。例如,电致发光层3可以通过半导体工艺形成。

如图7c所示,在电致发光层3上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4。例如,量子点光转换层4为碳纳米量子点层,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形成。例如,该碳纳米量子点层为可以发射蓝光的量子点层。例如,碳纳米量子点层的碳纳米量子点的形状为球形,碳纳米量子点的直径约为8nm。该蓝光的波长等特征请参考之前的实施例中的描述。

如图7d所示,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上形成第二电极2。例如,第二电极2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第二电极2的材料请参考之前的描述。例如,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形成第二电极2。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电极与电致发光层之间形成电子注入层,量子点光转换层形成于电子注入层与第二电极之间。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电极与电致发光层之间形成空穴注入层,在空穴注入层与电致发光层之间形成空穴传输层。

示范性地,图8a-8h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如图8a所示,采用与图7a相同的方法形成第一电极1。

如图8b所示,在第一电极1上形成空穴注入层7。例如,出于增强空穴迁移率的目的,在形成空穴注入层7之前还可以在第一电极1上形成碳纳米量子点层。如图8c所示,在空穴注入层7上形成空穴传输层8。空穴注入层7和空穴传输层8的具体制作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本领域常规技术。

如图8d所示,在空穴传输层8上形成电致发光层3。形成电致发光层3的具体方法请参考对图7b的描述。

如图8e所示,在电致发光层3上形成电子传输层6。如图8f所示,在电子传输层6上形成电子注入层5。电子传输层6和电子注入层5的具体制作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本领域常规技术。

如图8g所示,在电子注入层5上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4。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4的具体方法请参考对于图7c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h所示,采用与图7d相同的方法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上形成第二电极2。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极为不透明的反射电极,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量子点光转换层形成于电致发光层与第一电极之间。

示范性地,图9a-9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如图9a所示,采用与图7a相同的方法形成第一电极1。

如图9b所示,在第一电极1上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4。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4的具体方法请参考对于图7c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c所示,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上形成电致发光层3。形成电致发光层3的具体方法请参考对图7b的描述。

如图9d所示,在电致发光层3上形成第二电极2。第二电极2的材料和方法请参考对图7d的描述。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第一电极与电致发光层之间形成空穴注入层,量子点光转换层形成于空穴注入层与第一电极之间。例如,该制作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电极与电致发光层之间形成电子注入层,在电子注入层与电致发光层之间形成电子传输层。

示范性地,图10a-10h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如图10a所示,采用与图7a相同的方法形成第一电极1。

如图10b所示,在第一电极1上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4。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4的具体方法请参考对于图7c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c所示,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上形成空穴注入层7。如图10d所示,在空穴注入层7上形成空穴传输层8。空穴注入层7和空穴传输层8的具体制作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本领域常规技术。

如图10e所示,在空穴传输层8上形成电致发光层3。形成电致发光层3的具体方法请参考对图7b的描述。

如图10f所示,在电致发光层3上形成电子传输层6。如图10g所示,在电子传输层6上形成电子注入层5。例如,出于增强电子迁移率的目的,在形成电子注入层之后还可以在电子注入层5上形成碳纳米量子点层。电子传输层6和电子注入层5的具体制作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本领域常规技术。

如图10h所示,在电子注入层5上形成第二电极2。第二电极2的材料和方法请参考对图7d的描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