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7560发布日期:2019-07-06 11:0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连接器,并有关于拟似同轴构造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于先前技术中,在要求有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的高频信号等的信号传输用中,使用具备身为平板状并且亦将传输特性提高的所谓拟似同轴构造的连接器。

作为此种连接器,周知有:在公母的连接器壳体处分别具备被并排地安装的多个连接端子(接地端子以及信号端子),并藉由将多个端子中的中央的接地端子与接地电位连接,来设为在嵌合状态下将多个端子中的两侧的信号端子以接地电位的接地来作了包围的共面(coplanar)构造(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此种连接器中,有着能够使信号端子的阻抗稳定的优点。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6799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一般的先前技术的连接器中,由于多个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全部藉由将导体的板材作了弯曲的同一形状零件所构成,并成为将该些作了并排配置的构成,因此,在像是想要将多个端子(安装基板侧的配线图案)的宽幅或配设节距扩广一般的连接器的设计自由度上,会受到限制。因此,除了信号端子的阻抗的控制为困难以外,也存在有会使产品尺寸变大的问题。

又,在先前技术的连接器中,由于成为对于连接器壳体的绝缘树脂部而将同一形状的多个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并排地插入的构成,因此,伴随着对于绝缘树脂部的所有端子的插入而导致的应力,成为作用在同一方向上,而有着会在绝缘树脂部处产生碎裂等的破损的可能性。

进而,在先前技术的连接器中,虽然在公母的连接器壳体的外周侧处分别设置有壳状的固定端子,但是,由于两固定端子均并非身为遍及于连接器壳体的全周的围绕形状,因此,亦有着无法有效地防止前述一般的绝缘树脂部的碎裂等的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不会使产品尺寸变大而能够使阻抗的控制变得容易的连接器,并且以提供一种能够对于壳体的破坏有效地进行抑制的连接器一事作为目的。

本发明的连接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构成为:在连接器壳体处,将分别具备与相对应的多个对象侧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的多个端子,相互分离地安装,前述多个端子,包含有接地端子、和以于中间包夹有该接地端子而在前述接触面的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并排配置的多个信号端子,前述接地端子,藉由具备相对于前述多个信号端子彼此的分离方向而相交叉的板面的导体板所构成。

藉由此构成,在多个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占据的分离方向的尺寸,能够缩窄至并非为板宽幅而是板厚或者是接近于板厚的尺寸的程度,而能够将信号端子的宽幅或间隔扩广为对于阻抗控制而言为合适的程度,而能够成为在传输特性上为优良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可构成为:前述多个信号端子,成为与前述多个对象侧端子之间的凹凸嵌合面形状相对应的弯曲形状,前述接地端子,具备遍及于与前述多个对象侧端子之间的凹凸嵌合深度的全部区域的板面。

藉由此构成,就算是相邻的多个信号端子之间的接触面对应于与多个对象侧端子之间的凹凸嵌合形状而有所弯曲,亦能够涵盖该凹凸深度的全部区域而保证有由接地端子的板面所致的遮蔽功能。

本发明的连接器,亦可构成为:前述接地端子,具备相对于前述多个信号端子的前述接触面而相正交的板面。于此情况,相邻的信号端子成为相对于接地端子的板面而被对称地作配置。

本发明的连接器,构成为:前述连接器壳体,具备将前述多个端子一体性地保持的绝缘构件、和在前述绝缘构件的外周侧处而朝向前述多个端子的分离方向延伸的壳状导体。于此情况,能够期待有由拟似同轴构造所致的传输特性的提升,并且成为能够对于绝缘构件的碎裂等有效地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连接器,构成为:前述壳状导体,具备在前述绝缘构件的外周侧处涵盖全周地相连续的围绕形状。于此情况,成为能够将由拟似同轴构造所致的传输特性的提升和绝缘构件的碎裂等的抑制功能更进一步提高。

若依据本发明,则可提供一种并不会使产品尺寸变大而能够使阻抗的控制变得容易的连接器,并且可提供一种能够对于壳体的破坏有效地进行抑制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于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作为身为公母连接器组的其中一侧的插座来构成的其中一例的概略构成作展示的平面图。

图2的(a)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从接地端子的导线侧斜上方进行观察的立体图,(b)是对于该连接器而从信号端子的导线侧斜上方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3的(a)是图1的iiia-iiia箭头方向观察剖面图,(b)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从信号端子的导线侧进行观察的正面图。

图4的(a)是图1的iva-iva箭头方向观察剖面图,(b)是图1的ivb-ivb箭头方向观察剖面图,(c)是从图1的iva箭头方向以及ivb箭头方向进行观察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下面图。

图6是将包含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公母连接器组的公母嵌合状态以对应于图4(b)的剖面位置来作展示的嵌合部横剖面图。

图7是对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多个信号端子的并排状态作了俯视的配置说明图。

图8的(a)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多个信号端子从对应于图2(a)的箭头观察方向进行观察的立体图,(b)是对于该连接器而从对应于图2(b)的箭头观察方向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9的(a)是将包含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身为公母连接器组的另外一侧的插头的嵌合部位从其多个信号端子的导线侧进行观察的立体图,(b)是对于包含该连接器的身为公母连接器组的另外一侧的插头的嵌合部位从其多个接地端子的导线侧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对于包含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公母连接器组的插头的内面侧作展示的下面图。

图11的(a)是图10的xia-xia箭头方向观察剖面图,(b)是图10的xib-xib箭头方向观察剖面图,(c)是图10的xic-xic箭头方向观察剖面图。

图12是包含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公母连接器组的基板侧的焊垫图案的配置说明图,(a)是其插头侧基板的焊垫图案的配置说明图,(b)是其插座侧基板的焊垫图案的配置说明图。

图13是对于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作为身为公母连接器组的其中一侧的插座来构成的其中一例的概略构成作展示的平面图。

图14的(a)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从接地端子的导线侧斜上方进行观察的立体图,(b)是对于该连接器而从信号端子的导线侧斜上方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15的(a)是图13的xva-xva箭头方向观察剖面图,(b)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从信号端子的导线侧进行观察的正面图。

图16的(a)是图13的xvia-xvia箭头方向观察剖面图,(b)是从图13的xvia箭头方向进行观察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符号说明)

10:插座(连接器)

10r:凹状嵌合部分

11、51:连接器壳体

11a、11b、11c:信号端子插入孔

11d、11e:接地端子插入孔

11f:嵌合部插入孔

12、13、14:信号端子(多个端子、接触端子)

12a、12b、13a、13b、14a、14b:接触面

12c、13c、14c:连接端部

12d、13d、14d:嵌合部

15、16:接地端子(多个端子)

15a、16a:板面

15c、16c:连接端部

17、56:壳状导体

17b、17c:连接部

50:插头

50p:凸状嵌合部分

52、53、54:信号端子

52a、52b、53a、53b、54a、54b:接触面

55:插入成形树脂部

55a、55b、55c:突出部

56b、56c:连接部

57:凹部

58:周壁部

61:第1基板

61a、61b、61c、62a、62b、62c:垫片

62:第2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面,针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形态作说明。

(第1实施形态)

图1~图12,对于包含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公母连接器组的构成作展示。

首先,针对其构成作说明。

如同图1中所示一般,本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作为公母的连接器组中的身为母侧的插座10而被构成,并成为与身为公侧的后述的插头50(参考图9)作凹凸嵌合并且使相对应的公母的信号端子的接触面彼此以特定的接触压力来作导通接触。

如同图1~图6中所示一般,插座10,在连接器壳体11处,将信号端子12、13、14以及接地端子15、16(以下,亦称作多个端子12~16)同一平面性地并且分离有特定间隔地来作了安装。

如同图2(a)以及图2(b)中所示一般,连接器壳体11,为平板状的绝缘器(绝缘性构件),并例如藉由热可塑性树脂射出成形。此连接器壳体11,具备多个信号端子插入孔11a、11b、11c、和接地端子插入孔11d、11e、以及中央的嵌合部插入孔11f。

如同图7以及图8中所示一般,多个端子12~16中的身为接触端子的信号端子12~14,分别将导体板(例如铜合金制的板材)击打加工为略带状的同一形状,并且在板厚方向上作弯曲加工,而成形为如同该两图以及图4(b)中所示一般的弯曲形状。

之后,藉由多个信号端子12~14的各别的板面,而形成身为与后述的信号端子52、53、54(相对应的对象侧端子)之间的凹凸嵌合面的接触面12a、12b、13a、13b、14a、14b,并且形成能够与安装基板侧作连接的连接端部12c、13c、14c。

如同图1~图4中所示一般,多个信号端子12~14,于中间包夹有多个、例如一对的接地端子15、16,并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相邻。

此些的一对的接地端子15、16,分别将导体板(例如铜合金制的板材)击打加工为如同图4(a)中所示一般的略相同的端子形状,并将各别的长边方向朝向图1中的上下,并且以使各别的板面成为平行的方式并排配置。

又,多个信号端子12、13、14,具备被插入(例如被压入)至多个信号端子插入孔11a、11b、11c中的嵌合部12d、13d、14d,并且使各别的接触面12a、12b、13a、13b、14a、14b从连接器壳体11的中央的嵌合部插入孔11f的两侧面起而以特定的内侧突出高度来露出。而,藉由连接器壳体11的嵌合部插入孔11f以及于该处而露出的多个信号端子12、13、14,构成插座10侧的凹状嵌合部分10r。

另一方面,多个接地端子15、16,在被插入(例如被压入)至连接器壳体11的接地端子插入孔11d、11e中的嵌合状态下,以将插座10侧的凹状嵌合部分10r内区分成3个区块的方式而横断,并且在多个信号端子12~14的接触面12a、12b、13a、13b、14a、14b的面方向上而相互分离。

又,多个接地端子15、16,具备相对于身为多个信号端子12~14彼此的分离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接触面12a、12b、13a、13b、14a、14b的面方向而相交叉(例如相正交)的板面15a、16a,和对于安装基板侧的连接端部15c、16c。

又,如同前述一般,多个信号端子12~14,成为与公母的连接器壳体11等的凹凸嵌合面形状(亦即是插座10侧的凹状嵌合部分10r)相对应的弯曲形状,但是,多个接地端子15、16的板面15a、16a,遍及于该插座10侧的凹状嵌合部分10r的凹凸嵌合深度的全部区域。

如同图9~图11中所示一般,插头50,在连接器壳体51处,将身为多个端子的信号端子52、53、54的接触面52a、52b、53a、53b、54a、54b以相互分离有特定间隔的方式来作了安装,并且以例如具备插入成形树脂部55(绝缘构件)的方式来作插入成形。

此插头50,具备与插座10的凹状嵌合部分10r相对应的凸状嵌合部分50p,凸状嵌合部分50p,从被排列配置于插入成形树脂部55的中央部处的多个突出部55a、55b、55c的两侧面起,以特定的外侧突出高度来使多个信号端子52、53、54的接触面52a、52b、53a、53b、54a、54b露出。插头50,进而具备在凸状嵌合部分50p的周围而收容插座10的凹状嵌合部分10r的开口周边部分的凹部57、和将其作包围的周壁部58。

又,连接器壳体51,除了具备将多个端子52、53、54一体性地保持的插入成形树脂部55(绝缘构件)之外,亦作为周壁部58的一部分,而一体性地具备在插入成形树脂部55的外周侧处而至少朝向多个信号端子52~54的分离方向延伸的壳状导体56。

在本实施形态的公母的连接器组中,壳状导体17,成为在连接器壳体11的外周侧处而于周方向上连续的略长方形的环状,壳状导体56,略在插入成形树脂部55的外周侧处沿着周壁部58的内周而延伸。

具体而言,插座10的壳状导体17,对于多个端子12~16所被插入的连接器壳体11,而例如藉由插入成形来被一体性地安装。而,此壳状导体17,在身为板状的绝缘构件的连接器壳体11的外周侧处,涵盖全周地以略方形框状而相连续,并成为将连接器壳体11的上面外周以及侧面上部作包围的围绕形状。

又,插头50的壳状导体56,将于两侧边处具备多个突出部的带状体,略长方形地弯折加工为沿着周壁部58的内周的形状,并作为连接器壳体51的一部分插入成形,而被与插入成形树脂部55一体化。

亦即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公母的连接器壳体11、51的至少其中一方、例如双方,具备将多个端子12~16一体性地保持的作为绝缘构件的连接器壳体11、和将多个端子52~54一体性地保持的作为绝缘构件的插入成形树脂部55、和在连接器壳体11的外周侧处而至少朝向多个端子的分离方向延伸的例如由铜合金所成的壳状导体17、和在插入成形树脂部55的外周侧处而至少朝向多个信号端子52~54的分离方向延伸的例如由铜合金所成的壳状导体56。

图12(a),对于安装包含有本实施形态的插座10的公母的连接器组之中的插头50的第1基板61侧的多组垫片61a、61b、61c的配置图案作展示,图12(b),对于安装本实施形态的插座10的第2基板62侧的多组垫片62a、62b、62c的配置图案作展示。

在图12中虽并未作详细图示,但是,在第1基板61的多组垫片61a(图12(a)中的3个垫片61a)处,被连接有所对应的各别的带状的信号配线,在第2基板62的多组垫片62a(图12(b)中的3个垫片62a)处,被连接有所对应的各别的带状的信号配线。

又,在第1基板61的多组垫片61a处,被连接有插座10的多个信号端子12~14,在第2基板62的多组垫片62a处,被连接有插头50的多个信号端子52~54。

又,在插座10的壳状导体17处,被设置有与第1基板61侧的多组之中的接地侧的垫片61b作连接的长边方向两端侧的连接部17b、和在多组之中的接地侧的垫片61c处被与接地端子15、16一同作连接的导线侧的连接部17c。而,在插头50的壳状导体56处,被设置有与第2基板62侧的多组之中的接地侧的垫片62b、62c作连接的连接部56b、56c。

接下来,针对作用作说明。

在如同上述一般所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公母的连接器组中,插座10的多个端子12~16,包含有多个信号端子12~14以及接地端子15、16,接地端子15、16,藉由具备相对于多个信号端子12~14彼此的分离方向而相正交的板面15a、16a的导体板所构成。

故而,在多个信号端子12~14之间的接地端子15、16所占据的分离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能够缩窄至并非为该板材的宽幅而是板厚或者是接近于板厚的尺寸的程度。

因此,藉由将在多个信号端子12~14的相邻方向(分离方向)上的接地端子15、16的宽幅缩小至板厚程度,成为能够将与第1基板61的多组垫片61a以及第2基板62垫片62a作连接的信号配线图案,设为信号线的宽幅为广并且配线间的间隔亦为广。

其结果,并不会使产品尺寸增大,并且,相较于将多个信号端子12~14以及接地端子15、16全部藉由同一形状的导体零件来构成的情况,成为如同将多个端子12~16以及安装基板侧的配线图案的宽幅或其配设节距扩广一般地而使连接器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因此,除了信号端子的阻抗的控制变得容易化以外,也成为将会使产品尺寸变大的问题作了解决。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多个信号端子12~14以及52~54,成为与身为公母的连接器壳体11、51的凹凸嵌合面形状的凹状嵌合部分10r相对应的弯曲形状,接地端子15、16,具备遍及于凹状嵌合部分10r的凹凸嵌合深度的全部区域的板面15a、16a。

故而,就算是相邻的多个信号端子12~14以及52~54之间的接触面12a、12b等以及接触面52a~54a对应于公母的连接器壳体11、51的凹凸嵌合形状而有所弯曲,亦能够涵盖该凹凸深度的全部区域而保证有由接地端子15、16的板面15a、16a所致的遮蔽功能。

进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多个信号端子12~14以及52~54中的相邻的各一对成为分别相对于接地端子的板面15a、16a而被对称地作配置,因此成为对于阻抗控制而言更为合适的端子配置。

进而,在本实施形态中,公母的连接器壳体11、51的至少其中一方、例如插座10,使将多个端子12~16以嵌合状态来一体性地保持的作为绝缘构件的连接器壳体11,具备于其外周侧处而朝向多个端子12~16的分离方向延伸的壳状导体17。

故而,在插座10处,能够期待有由拟似同轴构造所致的传输特性的提升,并且成为能够对于连接器壳体11的碎裂等有效地进行抑制。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壳状导体17,由于具备在连接器壳体11的外周侧处涵盖全周地而连续的围绕形状,因此,相对于针对连接器壳体11的多个信号端子12~14的分离方向上的嵌合宽幅以及分离间隔,接地端子15、16的嵌合宽幅小,并且分离间隔变大。并且,由于多个信号端子12~14的由插入(例如压入)所致的应力的作用方向与接地端子15、16的由插入(例如压入)所致的应力的作用方向相互正交,因此,在相邻的各一对的信号端子12、13之间或13、14之间,藉由接地端子15、16的插入部,应力成为被纾缓,并成为对起因于碎裂等所导致的破坏有效地进行抑制。

如此这般,在本实施形态中,于包含有插座10以及插头50的公母的连接器组中,能够并不使其产品尺寸变大地而使阻抗的控制变得容易,并且,藉由对于该连接器壳体11、51的破坏有效地进行抑制,除了由拟似同轴构造所致的传输特性的提升之外,亦能够将身为绝缘构件的连接器壳体11等的碎裂等的抑制功能更进一步提高。

(第2实施形态)

图13~图16,对于包含有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公母连接器组的构成作展示。

另外,本实施形态具备与前述的第1实施形态略同样的构成,针对其插座10以及插头50,壳状导体17以及壳状导体56的形状相异。

亦即是,在前述的第1实施形态中,于插座10处,具备于连接器壳体11的外周侧处而至少朝向端子分离方向延伸的壳状导体17,但是,被形成有对于其角隅部的弯曲加工上的加工硬化等作了考虑的切缺部17i。

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藉由对于壳状导体17的材料或加工方法作变更,而成为将此种切缺部作了去除。

若是设为此种构成,则除了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之外,也能够将被作接地连接的壳状导体17、56的静电遮蔽性等更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形态中,插座10的接地端子15、16遍及于多个信号端子12~14与插头50的多个信号端子52~54之间的嵌合深度区域的全部区域,并且被设为相对于该些的凹凸嵌合面而相正交的配置以及形状,但是,亦可相对于凹凸嵌合面而有所倾斜。

又,当然的,对于连接器壳体11或插入成形树脂部55的树脂材料,并未特别作限制,对于接地端子15、16或多个信号端子12~14以及52~54的数量或素材,并未特别作限制,对于壳状导体17、56的形状或素材,也并未特别作限制。

基本上,较理想,壳状导体17的形状,身为能够到达插座10的凹状嵌合部分10r与插头50的凸状嵌合部分50p之间的导通接触部分的深度程度以上的高度即可,壳状导体56的高度,亦为同等程度以上。而,例如可配合于插头50所被作安装的附有遮蔽板的基板和连接零件等,来构成所需要的拟似同轴构造的遮蔽。故而,插头50侧,亦可为在同轴缆线的连接终端部处安装有遮蔽板的程度,而并不具备具有外周部58的插槽形状。

如同以上所作了说明一般,本发明的连接器可提供一种并不会使产品尺寸变大而能够使阻抗的控制变得容易的连接器,并且可提供一种能够对于壳体的破坏有效地进行抑制的连接器,对于所有的能够将传输特性提高至适合于高频信号等的信号传输的程度的所谓拟似同轴构造的连接器而言,均为有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