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0229发布日期:2020-02-22 03:0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键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键盘,特别是指一种有利于薄型化的键盘。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按键装置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设备,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对于按键装置上的按键来说,为了引导键帽做升降移动,通常会在按键的键帽之下设置一种支撑结构。举例来说,现有的剪刀式支撑结构由两支撑件相互交错设置形成。此外,为了平衡用户在每一个按键上的施力,通常还会在按键的键帽之下设置平衡杆。因此,不论施力于键帽的侧边或角落,都能将施力平均地分散于整个键帽面上。

对于当前的笔记本电脑来说,其多朝向轻量化与薄型化等方向发展,因此其配合的键盘结构必然为了符合前述要求而同样亦须朝向减低按键整体垂直高度与简化机构等方向进行改良,以更为符合目前电子装置的变化方向与市场需求。然而,现有的剪刀式支撑结构由于占有一定的垂直高度,导致笔记本电脑的键盘设置处必须为其预留一定高度空间以利安装,而造成笔记本电脑整体的厚度无法减少。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键盘,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前述问题的键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一种键盘包含底板以及多个按键装置。每一按键装置包含键帽、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键帽位于底板上方。第一支撑件连接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并包含第一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具有第一抵靠面。第二支撑件连接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并包含第二磁吸部配置以与第一磁吸部相吸。第二磁吸部具有第二抵靠面。当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相抵靠时,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高位置。当键帽由最高位置朝向底板移动时,第一抵靠面至少部分与第二抵靠面相分离。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每一者具有下衔接轴以及上衔接轴。下衔接轴与上衔接轴分别衔接至底板与键帽。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水平对称排列。下衔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衔接轴之间的距离。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部邻近第一支撑件之下衔接轴并远离第一支撑件之上衔接轴,而第二磁吸部邻近第二支撑件之下衔接轴并远离第二支撑件之上衔接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键帽具有衔接结构。衔接结构具有衔接孔。上衔接轴中之一者可转动地衔接于衔接孔。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衔接孔呈长槽孔状,并实质上平行于底板延伸。与衔接孔衔接之上衔接轴系进一步可滑动地衔接于衔接孔。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底板具有卡勾。卡勾与下衔接轴中之一者可滑动地衔接。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中之一者还具有触发部。触发部面向底板并背对键帽。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部还具有第三抵靠面连接第一抵靠面。当键帽相对于底板移动至最低位置时,第三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相抵靠。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部还具有第三抵靠面连接第一抵靠面。第二磁吸部还具有第四抵靠面连接第二抵靠面。当键帽相对于底板移动至最低位置时,第三抵靠面与第四抵靠面相抵靠。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还包含主体部。主体部连接第一磁吸部。第一支撑件并包含金属材料。主体部与第一磁吸部经由冷焊剂连接。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分别具有第一镂空部以及第二镂空部。键盘进一步包含第三支撑件以及第四支撑件。第三支撑件连接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并枢接于第一镂空部的内缘。第四支撑件连接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并枢接于第二镂空部的内缘。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组合形成x状,并且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组合形成x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键盘藉由两支撑件导引键帽朝向及远离底板的移动,并藉由分别设置于两支撑件上的两磁吸件互相吸引而达到使键帽在未被按压时复位的目的。磁吸件可取代现有的橡胶圆顶(rubberdome),进而有效缩短键帽的行程而有利于键盘的薄型化。并且,由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水平对称排列,且每一者至少部分包含金属材料,因此即使不安装现有的平衡杆,采用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键盘仍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键盘的立体组合图。

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键盘的按键装置以及局部的底板与电路板的立体爆炸图。

图2a为绘示图1a中的键盘的按键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高位置。

图2b为绘示图1a中的键盘的按键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低位置。

图3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键盘的按键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高位置。

图3b为绘示图3a中的按键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低位置。

图4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键盘的按键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高位置。

图4b为绘示图4a中的按键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低位置。

图5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键盘的按键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高位置。

图5b为绘示图5a中的按键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低位置。

图6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键盘的按键装置以及局部的底板与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相对于底板位于最高位置。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键盘

100a、200a、300a、400a、500a:按键装置

110:底板

111:卡勾

120:电路板

130、330、430:第一支撑件

131、331、431:第一磁吸部

131a、331a、431a:第一抵靠面

132、142:主体部

133、143:下衔接轴

134、144:上衔接轴

135、145:触发部

136:第一镂空部

140、440:第二支撑件

141、441:第二磁吸部

141a、441a:第二抵靠面

146:第二镂空部

150、250:键帽

151、251:衔接结构

151a:入口

151b、251b:衔接孔

331b、431b:第三抵靠面

441b:第四抵靠面

530:第三支撑件

540:第四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且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标示。

请参照图1a以及图1b。图1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键盘100的立体组合图。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键盘100的按键装置100a以及局部的底板110与电路板120的立体爆炸图。如图1a与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键盘100可以是供桌面计算机使用的外接键盘(例如,ps2接口的键盘或usb接口的键盘)或是包含按键形式的输入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上的触摸板),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发明的键盘100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任何以按压作为输入方式的电子产品。于本实施方式中,键盘100包含底板110、电路板120以及多个按键装置100a。以下将详细说明键盘100所包含的各元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请一并参照图2a以及图2b。图2a为绘示图1a中的键盘100的按键装置100a的剖面示意图,图2b为绘示图1a中的键盘100的按键装置100a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按键装置100a包含第一支撑件130、第二支撑件140以及键帽150。如图2a所示,其中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如图2b所示,其中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低位置。键帽150位于底板110上方。电路板120设置于底板110上,并位于底板110与键帽150之间。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连接于底板110与键帽150之间,并配置以导引键帽150朝向及远离底板110的移动。第一支撑件130包含第一磁吸部131。第二支撑件140包含第二磁吸部141。第二磁吸部141配置以与第一磁吸部131相吸。如图2b所示,第一磁吸部131具有第一抵靠面131a,而第二磁吸部141具有第二抵靠面141a。当第一抵靠面1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相抵靠时(见图2a),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当键帽150由最高位置朝向底板110移动时(见图2b),第一抵靠面131a至少部分与第二抵靠面141a相分离。举例来说,第一抵靠面1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在图2b中仅下缘相抵靠。

藉由前述结构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100a即可藉由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上的第一磁吸部131与第二磁吸部141互相吸引,进而达到使键帽150在未被按压时复位至最高位置的目的。因此,第一磁吸部131与第二磁吸部141的组合可取代现有的橡胶圆顶(rubberdome),进而有效缩短键帽150的行程而有利于按键装置100a与键盘100的薄型化。

如图2a与图2b所示,第一抵靠面1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皆为平面,以在两者完整贴合时使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确实定位于最高位置,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只要使第一抵靠面1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具有互补的形状即可。

如图1b所示,第一支撑件130具有下衔接轴133以及上衔接轴134,而第二支撑件140具有下衔接轴143以及上衔接轴144。下衔接轴133、143衔接至底板110,上衔接轴134、144衔接至键帽150。如图2a所示,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水平对称排列。亦即,在实质上垂直于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升降动作路径的方向上,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对称排列。进一步而言,第一支撑件130还包含主体部132。主体部132连接第一磁吸部131。第二支撑件140还包含主体部142。主体部142连接第二磁吸部141。主体部132、142包含金属材料。藉由此结构配置,即使不安装现有的平衡杆,本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100a采用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仍可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并可有效避免键帽150的角落被按压时发生偏摆(wobbling)而功能失效的问题。

于本实施方式中,下衔接轴133、143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衔接轴134、144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一磁吸部131邻近下衔接轴133并远离上衔接轴134,第二磁吸部141邻近下衔接轴143并远离上衔接轴144。因此,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构成图2a所示的v字型,且第一磁吸部131与第二磁吸部141相吸处位于下衔接轴133、143两者之间。主体部132的一端连接第一磁吸部131,主体部132的另一端连接上衔接轴134。主体部142的一端连接第二磁吸部141,主体部142的另一端连接上衔接轴144。

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中,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亦可构成倒v字型。亦即,上衔接轴134、144之间的距离小于下衔接轴133、143之间的距离,第一磁吸部131邻近上衔接轴134并远离下衔接轴133,而与第二磁吸部141邻近上衔接轴144并远离下衔接轴143。因此,第一磁吸部131与第二磁吸部141处相吸位于上衔接轴134、144两者之间。主体部132的一端连接第一磁吸部131,主体部132的另一端连接下衔接轴133。主体部142的一端连接第二磁吸部141,主体部142的另一端连接下衔接轴143。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部131为磁铁,而第二磁吸部141包含铁磁材料,藉以达到相吸的目的。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30的第一磁吸部131与主体部132经由冷焊剂连接,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140的第二磁吸部141与主体部142包含相同材料。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140为一体成型的单件式元件。

如图2a所示,键帽150具有衔接结构151(仅代表性标示一个)。衔接结构151具有衔接孔151b(以虚线表示)。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的上衔接轴134、144可转动地衔接于衔接孔151b。衔接结构151的底面还具有入口151a连通衔接孔151b,且入口151a相对于衔接孔151b内缩,因此入口151a与衔接孔151b的组合亦可称为水滴孔。组装时,使用者将上衔接轴134、144挤压通过入口151a后(藉由衔接结构151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可使得上衔接轴134、144可转动地衔接于衔接孔151b。

如图2a所示,底板110具有卡勾111(仅代表性标示一个)。卡勾111穿过电路板120而与下衔接轴133、143可滑动地衔接。

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中,键帽150与上衔接轴134、144之间的衔接方式,亦可和底板110与下衔接轴133、143之间的衔接方式交换。亦即,上衔接轴134、144改为可滑动地衔接键帽150,而下衔接轴133、143对应地改为可转动地衔接底板110。

另外,如图2a所示,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分别具有触发部135、145。触发部135、145面向底板110并背对键帽150。藉此,当键帽150被按压而相对于底板110位于如图2b所示的最低位置时,触发部135、145即可接触电路板120而导通其上的开关电路,进而使按键装置100a达到输出电讯号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于本实施方式中,触发部135邻近下衔接轴133并远离上衔接轴134,触发部145邻近下衔接轴143并远离上衔接轴144。在此结构配置之下,由于触发部135、145在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如图2a所示)时可以较靠近电路板120,因此触发部135、145可以更容易触发电路板120上的开关电路。

于实际应用中,按键装置100a亦可仅具有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30上的触发部135,或仅具有设置于第二支撑件140上的触发部145。

再回到图1b,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分别具有第一镂空部136以及第二镂空部146。第一镂空部136与第二镂空部146为封闭式的,因此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呈环状。藉由此结构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不仅仍可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还可达到减少材料成本的效果。

请参照图3a以及图3b。图3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键盘100的按键装置200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2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图3b为绘示图3a中的按键装置200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2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低位置。相较于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200a主要针对键帽250的衔接结构251进行修改,而按键装置200a所包含的第一支撑件130以及第二支撑件140(省略未绘示,可参考图2a)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恕不赘述。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衔接孔251b呈长槽孔状,并实质上平行于底板110延伸。与衔接孔251b衔接之上衔接轴134进一步可滑动地衔接于衔接孔251b。亦即,上衔接轴134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衔接此衔接孔251b。

藉由前述结构配置,在键帽2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低位置时(可参考图2b),上衔接轴134可滑动至衔接孔251b的一端。因此,在实质上平行于底板110的方向上,呈长槽孔状的衔接孔251b可以为第一支撑件130在作动时提供移动空间。藉由前述结构配置,即可在键帽2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低位置时,避免第一抵靠面1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的下缘过度推挤而产生损耗。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140之上衔接轴144亦可衔接另一衔接孔251b,以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衔接此另一衔接孔251b。

请参照图4a以及图4b。图4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键盘100的按键装置300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图4b为绘示图4a中的按键装置300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低位置。相较于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300a主要针对第一支撑件330的第一磁吸部331进行修改,而按键装置300a所包含的第二支撑件140以及键帽150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恕不赘述。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部331除了第一抵靠面331a之外,还具有第三抵靠面331b。第三抵靠面331b连接第一抵靠面331a。当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一抵靠面3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相抵靠,而此时第三抵靠面331b远离第二抵靠面141a倾斜。当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移动至最低位置时,第一抵靠面331a离开第二抵靠面141a,且第三抵靠面331b与第二抵靠面141a相抵靠。也就是说,第一支撑件330与第二支撑件140上的第一磁吸部331与第二磁吸部141互相吸引,第一抵靠面3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相抵靠,进而达到使键帽150在未被按压时复位至最高位置的目的。当第一抵靠面3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相抵靠时(见图4a),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当键帽150由最高位置朝向底板110移动时(见图4b),第一抵靠面331a与第二抵靠面141a相分离,且第三抵靠面331b与第二抵靠面141a相抵靠。

藉由前述结构配置,即可在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低位置时(可参考图4b),避免第一磁吸部331与第二磁吸部141的下缘过度推挤而产生损耗。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更平顺地移动于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可以设计使第一抵靠面331a与第三抵靠面331b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圆弧角。

请参照图5a以及图5b。图5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键盘100的按键装置400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图5b为绘示图5a中的按键装置400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低位置。相较于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400a主要针对第一支撑件430的第一磁吸部431以及第二支撑件440的第二磁吸部441进行修改,而按键装置400a所包含的键帽150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恕不赘述。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部431除了第一抵靠面431a之外,还具有第三抵靠面431b。第三抵靠面431b连接第一抵靠面431a。第二磁吸部441除了第二抵靠面441a之外,还具有第四抵靠面441b。第四抵靠面441b连接第二抵靠面441a。当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一抵靠面431a与第二抵靠面441a相抵靠,而此时第三抵靠面431b与第四抵靠面441b相互远离倾斜。当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移动至最低位置时,第一抵靠面431a离开第二抵靠面441a,且第三抵靠面431b与第四抵靠面441b相抵靠。也就是说,第一支撑件430与第二支撑件440上的第一磁吸部431与第二磁吸部441互相吸引,第一抵靠面431a与第二抵靠面441a相抵靠,进而达到使键帽150在未被按压时复位至最高位置的目的。当第一抵靠面431a与第二抵靠面441a相抵靠时(见图5a),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当键帽150由最高位置朝向底板110移动时(见图5b),第一抵靠面431a与第二抵靠面441a相分离,且第三抵靠面431b与第四抵靠面441b相抵靠。

藉由前述结构配置,同样可在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低位置时(可参考图5b),避免第一磁吸部431与第二磁吸部441的下缘过度推挤而产生损耗。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更平顺地移动于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可以设计使第一抵靠面431a与第三抵靠面431b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圆弧角,及/或设计使第二抵靠面441a与第四抵靠面441b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圆弧角。

请参照图6,其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键盘100的按键装置500a以及局部的底板110与电路板120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相较于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500a同样包含第一支撑件130、第二支撑件140以及键帽150,这些元件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恕不赘述。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500a还进一步包含第三支撑件530以及第四支撑件540。第三支撑件530连接于底板110与键帽150之间,并枢接于第一镂空部136的内缘(可参考图1b)。第四支撑件540连接于底板110与键帽150之间,并枢接于第二镂空部146的内缘(可参考图1b)。

举例而言,第一支撑件130的第一镂空部136的内缘设有一轴孔,第三支撑件530具有一连接轴,藉此,第三支撑件530可藉由所述连接轴收容于所述轴孔内而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30;当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三支撑件530组合形成x状(可参考图6)。第二支撑件140的第二镂空部146的内缘设有一轴孔,第四支撑件540具有一连接轴,藉此,第四支撑件540可藉由所述连接轴收容于所述轴孔内而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件140;当键帽150相对于底板110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二支撑件140与第四支撑件540组合形成x状(可参考图6)。

藉由前述结构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500a可进一步藉由第三支撑件530与第四支撑件540提供更多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键盘藉由两支撑件导引键帽朝向及远离底板的移动,并藉由分别设置于两支撑件上的两磁吸部互相吸引而达到使键帽在未被按压时复位的目的。磁吸部可取代现有的橡胶圆顶,进而有效缩短键帽的行程而有利于键盘的薄型化。并且,由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水平对称排列,且每一者至少部分包含金属材料,因此即使不安装现有的平衡杆,采用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键盘仍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