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电噪音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7275发布日期:2018-12-25 19:5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电噪音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射频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低电噪音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和母座,公座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排公端子,母座上设有与所述公端子一一对应的两排母端子,公端子与母端子相配合,母座上还设有孤岛,所述孤岛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所述公端子中至少有一个是第一接地引脚,所述母端子中有与所述第一接地引脚相配合的第二接地引脚。

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接地引脚与第二接地引脚的接触位置一般靠近母座上的孤岛,且第一接地引脚与外部构件的接触点以及第二接地引脚与外部构件的接触点均位于板对板连接器的侧边的外部,因此,板对板连接器的接地路径是呈c字型或呈z字型的,无论是c字型还是z字型的接地路径都存在电流传输路径长的问题,致使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噪音偏大、损耗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电噪音、低损耗的板对板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电噪音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和母座,公座上设有第一接地引脚,母座上设有与第一接地引脚相配合的第二接地引脚,母座上设有两排母端子,所述第二接地引脚包括中央隔片和至少一个接地部,所述中央隔片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的区域,所述中央隔片的底端朝远离所述公座的方向延伸并露出于所述母座的底面以形成所述接地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接地引脚直接从母座中央区域的底部接地,而不从母座侧边伸出接地,有效地缩短了接地路径,使得电流能够更迅速地流过板对板连接器,从而降低了板对板连接器的电噪音,而且,由于接地路径变短,接地引脚的阻值变小了,利于降低损耗;中央隔片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提高了两排母端子之间的隔离度,降低了两排母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使得板对板连接器能够进行射频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板对板连接器中的第二接地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板对板连接器中的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板对板连接器中的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公座;

2、第一接地引脚;

21、第一夹持部;

22、第二夹持部;

23、焊接部;

3、母座;

31、凹槽;

32、加强部;

4、第二接地引脚;

41、中央隔片;

411、第一隔片;

412、第二隔片;

413、间隙;

42、接地部;

5、导向角;

6、孤岛;

7、开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母座的两排母端子之间加设中央隔片,公端子与中央隔片相连,中央隔片与其下方的接地部相连,使得第二接地引脚可以从母座中部区域的底面接地,有效地缩短了电流流动路径长度,进而减少了电噪音。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低电噪音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1和母座3,公座1上设有第一接地引脚2,母座3上设有与第一接地引脚2相配合的第二接地引脚4,母座3上设有两排母端子,所述第二接地引脚4包括中央隔片41和至少一个接地部42,所述中央隔片41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的区域,所述中央隔片41的底端朝远离所述公座1的方向延伸并露出于所述母座3的底面以形成所述接地部42。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接地引脚直接从母座中央区域的底部接地,而不从母座侧边伸出接地,有效地缩短了接地路径,使得电流能够更迅速地流过板对板连接器,从而降低了板对板连接器的电噪音,而且,由于接地路径变短,接地引脚的阻值变小了,利于降低损耗;中央隔片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提高了两排母端子之间的隔离度,降低了两排母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使得板对板连接器能够进行射频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隔片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母座3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隔片41包括共面设置的第一隔片411和第二隔片412,第一隔片411和第二隔片412之间具有间隙413。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中央隔片分割成多段,便于厂商加工生产板对板连接器。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隔片41垂直于所述母座3的底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地引脚2包括第一夹持部21、第二夹持部22和焊接部23,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分别呈u字型,所述中央隔片41夹持于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2之间,第二夹持部22远离所述中央隔片41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部23的一端相连,所述焊接部23的另一端从所述公座1的侧面伸出。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接地引脚夹持第二接地引脚使得第一、二引脚连接更为紧密,从而提供板对板连接器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隔片41远离所述母座3底面的一端设有导向角5。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导向角方便中央隔片插入第一、二夹持部之间,减少第一、二接地引脚之间的插接损耗,延长板对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母座3上设有孤岛6,所述孤岛6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所述中央隔片41设于所述孤岛6的内部且所述中央隔片41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孤岛6的内部伸出。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注塑成型母座时,中央隔片的端头可以成为夹持位,方便厂商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母座3的底面设有凹槽31,所述接地部42位于所述凹槽31内,所述接地部42远离所述中央隔片41的端面与所述母座3的底面共面。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31内具有环绕所述接地部42设置的加强部32,所述加强部32与所述母座3一体成型。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加强部可以对接地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一种低电噪音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1和母座3,公座1上设有第一接地引脚2,母座3上设有与第一接地引脚2相配合的第二接地引脚4,母座3上设有两排母端子,所述第二接地引脚4包括中央隔片41和至少一个接地部42,所述中央隔片41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的区域,所述中央隔片41的底端朝远离所述公座1的方向延伸并露出于所述母座3的底面以形成所述接地部42。优选所述中央隔片41用为导电金属片。

具体的,所述中央隔片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母座3的长度方向一致。

为方便厂商生产,所述中央隔片41包括共面设置的第一隔片411和第二隔片412,第一隔片411和第二隔片412之间具有间隙413。优选的,所述中央隔片41垂直于所述母座3的底面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引脚2包括第一夹持部21、第二夹持部22和焊接部23,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分别呈u字型,第一、二夹持部固定在公座1上后呈“uu”形;所述中央隔片41夹持于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2之间,第二夹持部22远离所述中央隔片41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部23的一端相连,所述焊接部23的另一端从所述公座1的侧面伸出。

可选的,所述中央隔片41远离所述母座3底面的一端设有导向角5。

所述母座3上设有孤岛6,所述孤岛6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所述中央隔片41设于所述孤岛6的内部且所述中央隔片41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孤岛6的内部伸出。

所述公座1上对应于第一、二夹持部的区域设有开窗7,开窗7的设置保证了公座1注塑成型时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2能够被露出,从而发挥夹持中央隔片41的作用;另外,开窗7的设置还可以为第一、二夹持部提供充足的变形空间,避免出现公座1阻碍第一、二夹持部变形的情况,利于保证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工作的稳定性。

所述母座3的底面设有凹槽31,所述接地部42位于所述凹槽31内,所述接地部42远离所述中央隔片41的端面与所述母座3的底面共面。优选的,所述凹槽31内具有环绕所述接地部42设置的加强部32,所述加强部32与所述母座3一体成型,所述加强部32的高度小于所述凹槽31的深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第二接地引脚直接从母座中央区域的底部接地,而不从母座侧边伸出接地,有效地缩短了接地路径,使得电流能够更迅速地流过板对板连接器,从而降低了板对板连接器的电噪音,而且,由于接地路径变短,接地引脚的阻值变小了,利于降低损耗;中央隔片位于两排所述母端子之间,提高了两排母端子之间的隔离度,降低了两排母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使得板对板连接器能够进行射频信号的传输;将中央隔片分割成多段,便于厂商加工生产板对板连接器;设置导向角方便中央隔片插入第一、二夹持部之间,延长板对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公座上设置让第一、二夹持部外露的开窗,可以保证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