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要区域加强防护的芯片顶层金属防护层布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0679发布日期:2019-04-05 21:31阅读:1120来源:国知局
对重要区域加强防护的芯片顶层金属防护层布线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芯片技术,信息安全等领域,具体讲,涉及对重要区域加强防护的芯片顶层金属防护层布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个领域都对信息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集成电路芯片作为信息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关系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集成电路芯片的物理攻击手段不断被提出,芯片安全以及成为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命题。

与软件安全问题相比,硬件芯片安全是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硬件攻击芯片的手段逐渐多样化,对于使用图像分析获取芯片内部结构,之后使用聚焦离子束(fib,focusedionbeam)修改电路的攻击,现有的防护手段主要是采用顶层金属防护层。在芯片的顶层采用一层或多层金属走线,屏蔽下方的单元及连线,隐藏关键电路,并起到迷惑的作用。并且在顶层金属走线中,一端通入检测信号,另一端进行对比检测,若发现信号出现偏差,可以说明检测到了攻击行为。但由于现有的顶层布线金属,走下形式单一,多为平行走线,蛇形走线,螺旋线等拓扑结构,连接关系简单,易被版图拍照分析或反向工程,使得防护层失效。

针对此类攻击,本专利提出一种新式的金属防护层布局布线方法,结合芯片的底层器件布局结构,对芯片的重要区域进行重点防护。将布线层分为几个不同安全等级的布线区域,并对不同区域的走线进行单独设计,提高了顶层金属防护层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skorobogatovs.physicalattacksandtamperresistance[m]//skorobogatovs.in-troductiontohardwaresecurityandtrust.springer,2012:2012:143–173.

2.samyded,skorobogatovs,andersonr,etal.onanewwaytoreaddatafrommemory[c].insecurityinstorageworkshop,2002.proceedings.firstinternationalieee,2002:65–69.

3.徐敏.抗物理攻击安全芯片关键技术研究[d].[s.l.]:天津大学,2012.

4.skorobogatovsp.semi-invasiveattacks:anewapproachtohardwaresecurityanal-ysis[d].[s.l.]:citeseer,2005。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芯片屏蔽层走线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提高顶层金属线走线密度,减小关键区域的屏蔽线失效面积,增加攻击者分析电路难度,达到对于芯片的关键区域进行重点保护的目的。能有效防止攻击者通过拍照分析反向工程,fib等攻击手段获取芯片内部数据,提高芯片关键区域的安全系数。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对重要区域加强防护的芯片顶层金属防护层布线方法,先依据实际芯片大小规划布线区域面积和每个区域的防护水平,将顶层金属屏蔽层分成几个布线区域;再根据布线区域的安全系数将每个布线单元进行布线填充,每个区域中的走线数量根据安全等级的上升而递增;完成后将检测信号从防护层的左侧某些端口输入,完整的通过布线层,在右侧进行检测信号的输出,检测信号完整性,判断是否收到攻击,并判断被攻击的区域。

具体地,顶层防护层走线配置方法:每个布线区域内可以使用蛇形走线、平行走线或随机哈密顿回路方式进行布线填充。

具体地,关键区域布线方法:将布线区分为四块不同的防护等级的区域,再根据芯片的内部结构,芯片模块的易攻破程度,对防护层进行区域划分,并用a、b、c等级标号,来区分这些区域的防护水平;其中,c区域安全等级最低,b区域安全系数中等,a区域安全系数最高;在完成布局后,对不同布线安全等级的区域进行金属走线填充:将相邻并且安全等级较低的布线区域进行合并,并对这些区域进行统一布线,用大面积的金属线填充,进行填充等电势线数量随安全系数由高到低依次递减;对于较高安全等级的布线区域b区域,使用密集的金属线进行布线填充;对安全等级最高的a区域,使用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布线;另一种布线方式,可以对所有区域都使用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填充,但在走线的条数上进行区分;在c区域,使用两根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布线,对于b区域,使用三根并行的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布线,对于a区域,使用四根及以上的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布线,并单独设计其图形。

具体地,防护层连接方法:信号发送结构发送的监测信号从左边界某几个节点进入,通过每个布线区域中的金属走线,到达右边界的输出端口与检测结构相连,并与输入的原始信号进行对比,即可判断是否受到攻击;若每个端口都持续接收到了检测信号,判断没有受到攻击;若有一路或多路信号缺失,根据缺失的线路判断受到攻击的区域。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

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进行顶层金属线布线,使得原本单一的布线变得具有多样性,增加了布线的识别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攻击者修改电路的难度,这样就增加了防护层的安全系数。其外,在同一时刻有多条通路通过走线,增加了攻击者的识别难度,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通路的数量增加区域的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保护水平。

附图说明:

图1芯片内部示意图。

图2布线区域划分图。

图3模块填充示意图。

图4防护层整体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传统的顶层金属层走线的配置方法,进行了有侧重的演化和修改,对于芯片容易泄露数据的模块,如存储器模块,数据总线等可以进行侧重保护。

1.顶层防护层走线配置方法:

根据芯片模块所需防护的面积和防护程度,将整个布线层划分为多个布线区域。图1是一种芯片的内部布局示意图。布线区域按芯片内部结构的安全等级分为几种类型,其中的走线数量与区域的安全等级成正相关。每个布线区域内可以使用蛇形走线,平行走线,随机哈密顿回路等方式进行布线填充。其中,随机哈密顿回路图像无序度高。可以降低攻击者通过图像分析等手段确定防护层走线关系,极大提高反编译难度,从而防止fib修改防护层进行攻击。

2.关键区域布线方法:

如图2所示,将布线区分为四块不同的防护等级的区域,再根据芯片的内部结构,芯片模块的易攻破程度,对防护层进行区域划分,并用a、b、c等级标号,来区分这些区域的防护水平。其中,c区域安全等级最低,b区域安全系数中等,a区域安全系数最高。如图3所示,在完成布局后,对不同布线安全等级的区域进行金属走线填充。可以将相邻并且安全等级较低的布线区域进行合并,并对这些区域进行统一布线,用大面积的金属线填充。对于较低安全等级的布线区域,如图3中c区域,可以使用较少的等电势线进行填充。对于较高安全等级的布线区域如图3中的b区域,使用密集的金属线进行布线填充。对图3中安全等级最高的a区域,使用复杂的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布线。另一种布线方式,可以对图3中的所有区域都使用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填充,但在走线的条数上进行区分。在c区域,使用两根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布线,对于图3中b区域,使用三根并行的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布线,对于图中的a区域,使用四根及以上的随机哈密顿回路进行布线,并单独设计其图形。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的提高安全系数。

3.防护层连接方法:

将布线区域规划完成后,即可得到顶层区域整体布线图,如图4所示。假设检测信号从左向右传递,信号发送结构发送的监测信号从左边界某几个节点进入,通过每个布线区域中的金属走线,到达右边界的输出端口与检测结构相连,并与输入的原始信号进行对比,即可判断是否受到攻击。若每个端口都持续接收到了检测信号,判断没有受到攻击;若有一路或多路信号缺失,可以根据缺失的线路判断受到攻击的区域。

使用本发明前,先依据实际芯片大小规划布线区域面积和每个区域的防护水平,将顶层金属屏蔽层分成几个布线区域。再根据布线区域的安全系数将每个布线单元进行布线填充,每个区域中的走线数量根据安全等级的上升而递增。完成后将检测信号从防护层的左侧某些端口输入,完整的通过布线层,在右侧进行检测信号的输出,检测信号完整性,即可判断是否收到攻击,并可判断被攻击的区域。

尽管上述方法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形,这些均输入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