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9063发布日期:2019-03-30 09:3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三元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行业对三元电池的运用更加广泛,针对三元电池的容量、体积、电芯组合、散热及固定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需要组成合理满足三元电池性能要求的电池包,必须在散热和固定方面达到满足整体三元电池的要求。

现有新能源汽车的三元电池基本都是由单个电池模架拼接成为一个电池模组,其散热效果不够明显,三元电池组的长时间工作不仅对接线处造成损坏,也会对其使用质量产生影响,长期工作后可能会出现接触不良,过电流不稳定,会给后续电池箱带来一定的结构安全隐患,而且三元电池组在不同工况环境中运行时,伴随载体的震动、惯性,甚至碰撞,当上述情况超出载体承受标准,并引发电池箱变形,刺破等情况时,其最终受力点均会传导到电芯本身,一但电芯因此发生刺穿、漏液,三元电芯的化学特性会导致其迅速起火,进而会产生爆炸的危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座及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安装有控制器,且壳体上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壳盖,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位于控制器的上方位置处嵌入设置有注入口,且壳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制冷机,所述制冷机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出水管,且制冷机的上端位于出水管的一侧位置处贯通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壳盖的上表面中部安装有接线桩,所述壳体的前侧面上端设置有卡板,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护壳,所述壳体与保护壳之间设置有内腔,所述保护壳的内侧安装有三元电池组,所述三元电池组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极桩,所述壳盖的下表面对应三元电池组的位置处安装有通电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盖包括绝缘胶圈、绝缘隔板、电极连接板、通电板和接线条,所述通电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线条,所述接线条的下表面一端安装有电极连接板,所述通电板的下表面位于接线条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绝缘隔板,所述壳盖的下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绝缘胶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线条至少设置有六个,且每两个接线条之间通过电极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绝缘隔板是一种绝缘橡胶材质的构件,且绝缘隔板安装于两个接线条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线条与电极桩的大小相适配,且接线条与电极桩对应设置,所述接线条和电极桩的两端均嵌入设置有电极头,所述电极连接板为一种铜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盖的一侧设置有铰链,且壳盖与壳体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接线桩贯穿壳盖且与接线条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壳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保护壳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挡条,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拐角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保护壳的内部装有绝缘保护液,绝缘保护液为一种novec1230灭火剂材料,所述保护壳与注入口贯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内腔的内部靠近第一冷凝管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导热板,且内腔的内部靠近第二连接头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连接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头和第一连接头处于同一水平线,且第二连接头和第一连接头的一端口分别连接出水管和回水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头与出水管贯通连接,且第一冷凝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头与回水管贯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腔的底部嵌入有两个小型风扇,且内腔的底部靠近小型风扇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二冷凝管的两端均与第一冷凝管的两端贯通连接,且第二冷凝管和第一冷凝管均为“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冷凝管和第一冷凝管均匀环绕在内腔的内侧壁和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接线条、电极连接板和电极桩相互卡合接触的方式代替了传统利用导线进行接线的方式,避免三元电池组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热量对导线造成损坏,从而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三元电池组的供电质量,同时利用绝缘隔板将每个连接板进行隔开,避免出现三元电池组工作时产生火花的问题,提高了三元电池组的供电效率,而且在壳体的内腔内均匀环绕有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且连接外侧的制冷机,使冷凝管在内腔内形成一个冷却循环,方便在温度传感器感应到三元电池组周围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制冷机及时工作,利用冷凝管配合导热板对壳体内部及时降温,同时配合小型风扇的运作,可以使其内部降温的均匀性,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而且在壳体内部加设了保护壳,可以在三元电池组受到强烈碰撞导致变形时,例如单体电芯亦因外力受到变形、刺穿并引起电解液泄漏时,将保护壳内的绝缘保护液会稀释或通过化学分解流入三元电池组的外部,使其不具备起火条件,从而解决了三元电芯因漏液带来的危险,防止其受到强烈碰撞导致变形时,出现着火或爆炸的现象,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智能,而且冷却效率高,防范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中保护壳和内腔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中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中第一冷凝管和导热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中第二冷凝管和小型风扇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中制冷机的制冷框图。

图中:1、安装座;2、壳体;3、控制器;4、注入口;5、壳盖;501、绝缘胶圈;502、绝缘隔板;503、电极连接板;504、通电板;505、接线条;6、卡板;7、制冷机;8、出水管;9、回水管;10、接线桩;11、内腔;110、连接座;111、第一冷凝管;112、导热板;113、第一连接头;114、第二连接头;115、小型风扇;116、第二冷凝管;12、保护壳;13、三元电池组;14、电极桩;15、挡条;1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三元电池模组的控温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座1及安装座1的上端安装有壳体2,壳体2的一侧面安装有控制器3,且壳体2上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壳盖5,壳体2的一侧面位于控制器3的上方位置处嵌入设置有注入口4,且壳体2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制冷机7,制冷机7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出水管8,且制冷机7的上端位于出水管8的一侧位置处贯通连接有回水管9,壳盖5的上表面中部安装有接线桩10,壳体2的前侧面上端设置有卡板6,且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保护壳12,壳体2与保护壳12之间设置有内腔11,保护壳12的内侧安装有三元电池组13,三元电池组1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极桩14,壳盖5的下表面对应三元电池组13的位置处安装有通电板504。

进一步的,壳盖5包括绝缘胶圈501、绝缘隔板502、电极电极连接板503、通电板504和接线条505,通电板50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线条505,接线条505的下表面一端安装有电极电极连接板503,通电板504的下表面位于接线条505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绝缘隔板502,壳盖5的下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绝缘胶圈501,接线条505至少设置有六个,且每两个接线条505之间通过电极电极连接板503固定连接,绝缘隔板502是一种绝缘橡胶材质的构件,且绝缘隔板502安装于两个接线条505之间,接线条505与电极桩14的大小相适配,且接线条505与电极桩14对应设置,接线条505和电极桩14的两端均嵌入设置有电极头,电极电极连接板503为一种铜材质的构件,壳盖5的一侧设置有铰链,且壳盖5与壳体2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接线桩10贯穿壳盖5且与接线条505固定连接,在壳体2卡合后,壳体2下表面的接线条505会与电极桩14相互对应接触,此时,接线条505上的电极电极连接板503会与电极桩14端头的电极头相接触,从而可以将三元电池组13内的电流通过电极连接板503传输到接线桩10,进而代替了传统利用导线进行接线的方式,避免三元电池组13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热量对导线造成损坏,从而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三元电池组13的供电质量,同时利用绝缘隔板502将每个电极连接板503进行隔开,避免出现三元电池组13工作时产生火花的问题,提高三元电池组13的供电效率。

再进一步的,保护壳12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保护壳12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挡条15,保护壳12的内部拐角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6,且保护壳12的内部装有绝缘保护液,绝缘保护液为一种novec1230灭火剂材料,保护壳12与注入口4贯通连接,通过设置保护壳12,可以在三元电池组13受到强烈碰撞导致变形时,例如单体电芯亦因外力受到变形、刺穿并引起电解液泄漏,此时保护壳12内部受挤压变形导致内部压力变大,进而会使挡条15破坏,进而保护壳12内的绝缘保护液会稀释或通过化学分解流入三元电池组13的外部,使其不具备起火条件,从而解决了三元电芯因漏液带来的危险,同时也避免了三元电池组13出现爆炸的现象。

再进一步的,内腔1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座110,连接座110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一冷凝管111,第一冷凝管111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114,内腔11的内部靠近第一冷凝管111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导热板112,且内腔11的内部靠近第二连接头114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连接头113,第二连接头114和第一连接头113处于同一水平线,且第二连接头114和第一连接头113的一端口分别连接出水管8和回水管9,第一冷凝管11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头114与出水管8贯通连接,且第一冷凝管1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头113与回水管9贯通连接,内腔11的底部嵌入有两个小型风扇115,且内腔11的底部靠近小型风扇115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冷凝管116,第二冷凝管116的两端均与第一冷凝管111的两端贯通连接,且第二冷凝管116和第一冷凝管111均为“工”字形结构,第二冷凝管116和第一冷凝管111均匀环绕在内腔11的内侧壁和底部,在三元电池组13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长时间的高温会对三元电池组13造成破坏,严重时会导致其发生爆炸,通过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设置内腔11,在内腔11内侧壁和底部均匀环绕有第一冷凝管111和第二冷凝管116,第一冷凝管111和第二冷凝管116是通过连接座110贯通连接,是其均匀环绕在内腔11内形成一个循环冷却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16(型号pt100)感应到三元电池组13周围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16会传输信号给控制器3(型号ksd-301),由控制器3控制制冷机7开始工作,第一冷凝管11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头114与出水管8贯通连接,且第一冷凝管1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头113与回水管9贯通连接,通过制冷机7将冷凝液由出水管8流入第一冷凝管111内,经过第二冷凝管116,再由第一冷凝管111的另一端流进回水管9内,进而流回制冷机7内,从而形成一个冷却循环,方便对内腔11内形成一个循环冷却效果,可以快速对内腔11内进行降温,从而可以降低三元电池组13周围的温度,同时配合内腔11底部的小型风扇115运作,可以保持内腔11内冷却的均匀性,实现对三元电池组13快速降温的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三元电池组13放入到壳体2内,在壳体2卡合后,壳体2下表面的接线条505会与电极桩14相互对应接触,此时,接线条505上的电极电极连接板503会与电极桩14端头的电极头相接触,从而可以将三元电池组13内的电流通过电极连接板503传输到接线桩10,进而代替了传统利用导线进行接线的方式,避免三元电池组13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热量对导线造成损坏,从而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三元电池组13的供电质量,同时利用绝缘隔板502将每个电极连接板503进行隔开,避免出现三元电池组13工作时产生火花的问题,提高三元电池组13的供电效率;然后,在三元电池组13长时间工作时,会使三元电池组13周围的温度升高,通过温度传感器16感应到三元电池组13周围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16会传输信号给控制器3,由控制器3控制制冷机7开始工作,通过制冷机7将冷凝液由出水管8流入第一冷凝管111内,经过第二冷凝管116,再由第一冷凝管111的另一端流进回水管9内,进而流回制冷机7内,从而形成一个冷却循环,方便对内腔11内形成一个循环冷却效果,配合导热板112的使用,可以加快对三元电池组13的降温速度,同时配合内腔11底部的小型风扇115运作,可以保持内腔11内冷却的均匀性,实现对三元电池组13快速降温的效果,最后,在壳体2的内部设置保护壳12,可以在三元电池组13受到强烈碰撞导致变形时,例如单体电芯亦因外力受到变形、刺穿并引起电解液泄漏时,将保护壳12内的绝缘保护液会稀释或通过化学分解流入三元电池组13的外部,使其不具备起火条件,从而解决了三元电芯因漏液带来的危险,防止三元电池组13受到强烈碰撞导致变形时,出现着火或爆炸的现象,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智能,而且冷却效率高,防范性能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