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6253发布日期:2019-05-11 00:2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其电池在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不能忽视,电池模组内的温度环境变化对电芯的可靠性、寿命及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使pack内温度维持的一定的温度范围区间内就显示尤其重要,这主要是通过热管理系统来实现。

现有技术多采用液冷蛇形管,采用串行流道,冷板安装于电池间隙,这个设计的结构设计难度较大,不利于产线大规模自动化安装,同时,蛇形冷板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液冷系统的压力损失,增加了能量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电芯冷却系统,以达到安装简便,冷却效果好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动力电芯冷却系统,包括一组电芯和水冷板,所述每个电芯的外表面均缠绕有导热垫,相邻电芯上的导热垫相接触,位于外侧的电芯上的导热垫与水冷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芯为圆柱电芯,导热垫缠绕在圆柱电芯的中部。

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支架,电芯设在一对支架之间,电芯的端部设在对应侧的支架上。

所述水冷板位于一组电芯的下方,位于底部的电芯上的导热垫通过导热片与水冷板相连。

所述支架上设有定位孔,电芯的端部位于定位孔中。

所述支架设在水冷板上方,水冷板的上表面与支架的底部之间设有导热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动力电芯冷却系统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圆形电芯上的导热垫将热量传导至水冷板上散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冷却效果好,便于生产线上自动化操作安装,大幅提高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芯模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组和水冷板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圆柱电芯、2.导热垫、3.电芯组件、4.支架ⅰ、5.支架ⅱ、6.电芯模组、7.导热片、8.水冷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动力电芯冷却系统,包括一组电芯和水冷板8以及用于固定电芯的支架,每个电芯的外表面均缠绕有导热垫2,相邻电芯上的导热垫相接触,位于外侧的电芯上的导热垫与水冷板相连。

通过圆形电芯1上的导热垫将热量传导至水冷板上散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冷却效果好,便于生产线上自动化操作安装,大幅提高了组装效率;结构紧凑,动力电芯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安装。

电芯为圆柱电芯,导热垫2缠绕在圆柱电芯1的中部;一对支架分别为支架ⅰ4和支架ⅱ5,支架ⅰ4和支架ⅱ5相对设置,电芯设在一对支架之间,电芯的端部设在对应侧的支架上。

优选的,支架上设有定位孔,电芯的端部位于定位孔中,支架上的定位孔为通孔,便于散热,并且定位安装简便可靠。

一组圆柱电芯上缠绕导热垫,导热垫相互贴合在一起形成电芯组件3;将电芯组件固定在一对支架之间形成电芯模组6;水冷板位于一组电芯的下方,位于底部的电芯上的导热垫通过导热片与水冷板相连;即水冷板位于电芯模组6的下方,电芯模组的底部通过导热片7与水冷板8相贴合相连。

具体为:

首先对电芯进行清洁,将导热垫均匀的粘贴在圆柱电芯的圆柱面;按照正常的圆柱电芯的安装顺序进行安装,保证每两颗圆柱电芯可以紧密的贴合,保证将电芯发出的热量通过外部的导热垫进行互相传递;在水冷板与电芯模组之间贴合导热片,将电芯之间的热量导入到箱体底的水冷板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冷却效果好,便于生产线上自动化操作安装。

上述仅为对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芯冷却系统,包括一组电芯和水冷板,所述每个电芯的外表面均缠绕有导热垫,相邻电芯上的导热垫相接触,位于外侧的电芯上的导热垫与水冷板相连。该动力电芯冷却系统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圆形电芯上的导热垫将热量传导至水冷板上散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冷却效果好,便于生产线上自动化操作安装,大幅提高了组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潇;吴建中;马鑫;朱琛琦;张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坛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乘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5
技术公布日:2019.0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