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包及其保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702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锂离子电池包及其保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及其保护板。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例如纯电动汽车等,而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交通工具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由于纯电动汽车主要依靠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作为动力源,而蓄电池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比能量高等特点,其能量密闭比铅酸电池高50%左右,而循环寿命为铅酸电池的四倍,有鉴于此将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成为现阶段研发的重点。

申请公布号为CN10725698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与保护板的结构总成,其便于锂离子电池的锂电池组的电芯和/或其保护板损坏时镍片与保护板的分离拆卸,且便于自动化焊接以提高生产效率,然后其镍片与保护板为竖直插入式装配,而保护板与支架上的限位凸扣则为水平插入式装配,故将保护板同时与镍片及限位凸扣同步装配的难度大,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其不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包及其保护板,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包的保护板的装配难度大而导致其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所述保护板本体靠近其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均沿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第一侧边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装配孔包括沿第一侧边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固定孔及由第一固定孔向第一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包括沿第一侧边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固定孔及由第二固定孔向第一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孔。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包括锂电池组、支架及上述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均设置为L型,从而便于镍片竖直插入第一导孔或第二导孔内后可沿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运动,以实现保护板本体水平插入限位凸扣内,其操作简单便捷,利于实现自动化操作以提高锂离子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本锂离子电池包在未装配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本锂离子电池包的装配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用新型的本锂离子电池包的装配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用新型的本锂离子电池包的装配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用新型的图3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其包括锂电池组10、支架20、镍片30、限位凸扣40及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本实施例锂电池组10、支架20、镍片30和限位凸扣40的连接方式与申请公布号为CN107256984A的中国发明专利基本相同,即支架20设置为两个,其分别包附于锂电池组10两端,限位凸扣40至少设置为两个,且依次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架20上,其可对抵接于两个支架20上的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进行限位,由于限位凸扣40需要对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在垂直于支架20的抵接面的方向上进行限位,进而避免镍片30与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焊接后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与支架20之间依然存在间隙,同时其可避免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沿支架20宽度方向滑行,保证镍片30与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装配的稳定性,而要达到上述两个效果,则限位凸扣40必须对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的一侧边及上侧面同时进行限位,但是当限位凸扣40对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的上侧面进行限位时必须采用水平式插入,而水平式插入则无法满足镍片30的竖直式插入,故其装配时需要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和/或限位凸扣40进行一定角度的形变,其装配难度大,且当其中一个部件发生损坏时,其拆卸难度亦很大。

有鉴于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对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进行了改进,即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包括保护板本体51及至少两个支撑体52,所述保护板本体51靠近其第一侧边511和第二侧边512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装配孔513和第二装配孔514,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装配孔513和第二装配孔514均沿所述保护板本体51的第一侧边5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装配孔513包括沿第一侧边511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固定孔513a及由第一固定孔513a向第一侧边511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孔513b,所述第二装配孔514包括沿第一侧边511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固定孔514a及由第二固定孔514a向第一侧边511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孔514b;如图3所示,当进行装配时,可将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抵接于两个支架20,且镍片30可配合插入第一导孔513b远离第一固定孔513a一端或第二导孔514b远离第二固定孔514a一端,然后推动保护板本体51沿第一导孔513b长度方向运动,则镍片30沿第一导孔513b或第二导孔514b运动,而当保护板本体51运动至镍片30分别与第一固定孔513a和第二固定孔514a对齐时,则保护板本体51相对第一侧边511一侧则配合插入限位凸扣40内,推动保护板本体51沿第一固定孔513a方向运动,如图4所示,则多个镍片30分别配合部分内置于第一固定孔513a或第二固定孔514a,其实现了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的便捷式装配,避免了装配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或限位凸扣40进行形变而导致其损坏。

如图1、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孔513b远离第一固定孔513a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边511。而且,第一导孔513b和第二导孔514b的长度大致相同,且与限位凸扣40相契合。而第一导孔513b和第二导孔514b的宽度均略大于插入其内的镍片30的宽度,第一固定孔513a和第二固定孔514a的宽度则略大于插入其内的镍片30的厚度,其可最小化第一装配孔513和第二装配孔514占据的面积,提高保护板本体51的利用率。

由于本实施例的保护板本体51在装配时,其相对支架20在水平面内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移动,其易导致保护板本体51上的元器件与支架20发生摩擦,进而导致上述元器件发生损坏,故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锂离子电池包保护板50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体52,每个支撑体52均包括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保护板本体51一侧面的支撑杆521及设于所述支撑杆521自由端端面的万向球522,而为了保证其支撑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支撑体52为四个,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边511和第二侧边512两端设置,即当保护板本体51相对支架20在水平面内移动时,万向球522可在支架20相对保护板本体51的一侧面滑动,其有利于提高保护板本体51相对支架20固定的稳定性,也避免其运动过程中保护板本体51上的元器件与支架20发生摩擦。

如图2、图6所示,而为了提高支撑体52与支架20配合的精度,本实施例所述支架20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体52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支撑导槽21,由于本实施例支撑体52设置为四个,则支撑导槽21也设置为四个,且每个支撑导槽21均呈“7”字形,其与保护板本体51在水平面内相对支架20运动的方向及距离相配合,而为了保证支撑件52与支撑导槽21配合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支撑导槽21底部设置为与万向球522相契合的弧形。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