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镍氢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4102发布日期:2018-10-16 20:5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镍氢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镍氢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池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特别是在正极与负极接触而引起内部短路时,电池的温度会急剧上升,甚至会引起电池爆炸或起火,会对设备和使用者造成危害。

目前,电池一般包括外壳、封口板、引线、电极组、电解液,电极组通常包含正极、隔膜、负极。电池隔膜是电池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隔开来,以防止两极接触而造成短路,并且还具有离子、气体透过的功能。电池隔膜的结构对电池的性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负极片头只有单层隔膜,其防击穿、防短路性能较差,安全性低,且安装效率低,一致性差。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传统的镍氢电池来说,整体的密封包装及防漏液包装非常的重要,由于现有的电池外壳在外部及内部环境的作用下上盖与镍氢电池外壳之间容易产生密封结构损坏的情况,容易造成整体密封达不到要求,且容易出现电解液漏液的情况,使得环境被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镍氢电池,能够有效的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渗漏,环保高效,同时能够有效防止隔膜被击穿而造成电池短路,解决了正极片活性粉料在电池外壳体底部聚集的问题及负极存在与正极短路的安全隐患,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保型镍氢电池,其包括电池外壳、上盖、电芯及电解液,所述电池外壳及上盖之间卡设有一环形密封圈,所述电池外壳外层包覆有一层外防漏液保护膜;所述电池外壳内层包覆有一层内防漏液保护膜;所述电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重叠并卷绕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的底部与电池外壳之间设置有一正极片隔离层;所述负极片的底部与电池外壳之间设置有一负极片隔离层;所述正极片隔离层与负极片隔离层的下端还设置有一防漏隔离层;所述隔膜的外端设置有一防刺穿隔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本体及贴于正极片本体上的第一保护胶纸,所述第一保护胶纸沿正极片本体的卷绕方向设置,该第一保护胶纸包括第一正面贴合区及第一反面贴合区,所述第一正面贴合区贴附于正极片本体底部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反面贴合区贴附于正极片本体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正面贴合区及第一反面贴合区上均设有活性粉料接收部,所述活性粉料接收部与正极片本体的顶部平行,且该活性粉料接收部到正极片本体底部的距离为2~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膜包括基膜、第一短隔膜及第二短隔膜,所述第一短隔膜及第二短隔膜均设置于基膜上,且第一短隔膜位于基膜后部,第二短隔膜位于基膜前部,所述第一短隔膜的长度不大于第二短隔膜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短隔膜和第二短隔膜的长度为 7~20mm;所述第一短隔膜和第二短隔膜之间的距离为10~9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本体及贴于负极片本体上的第二保护胶纸,所述第二保护胶纸沿负极片本体的卷绕方向设置,该第二保护胶纸包括第二正面贴合区及第二反面贴合区,所述第二正面贴合区贴附于负极片本体底部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反面贴合区贴附于负极片本体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外壳采用铝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保护胶纸及第二保护胶纸均采用PVC材料或PE材料其中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电池外壳及上盖之间卡设一环形密封圈,使其更加有效地密封锁紧,其整体的密封效果更加好,安装更加方便简单,无密封死角;通过采用外防漏液保护膜及内防漏液保护膜的结构设计,从内外两侧均增设防漏液保护膜,使其具有更加优异的防漏性能,防止镍氢电池长期使用或长期放置而造成材料的腐蚀及破坏,有效避免了镍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流出而造成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采用正极片隔离层、负极片隔离层及防漏隔离层的结构设计,避免了正、负极片与电池外壳的底部直接接触,增强了其安全性能,且延长镍氢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采用防刺穿隔膜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片的毛刺刺穿隔膜,同时不会影响镍氢电池的容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传统的在正极片最外端贴胶布的镍氢电池,不会造成电池正极粉的浪费还可以增加镍氢电池的注液量,提高了镍氢电池品质,可再次回收,环保高效,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正极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2、图4及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环保型镍氢电池,其包括电池外壳1、上盖2、电芯3及电解液,所述电池外壳1及上盖 2之间卡设有一环形密封圈4,所述电池外壳1的外层包覆有一层外防漏液保护膜5;所述电池外壳1的内层包覆有一层内防漏液保护膜6;所述电芯3 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重叠并卷绕的正极片7、隔膜8和负极片9;所述正极片7 的底部与电池外壳1之间设置有一正极片隔离层71;所述负极片9的底部与电池外壳1之间设置有一负极片隔离层91;所述正极片隔离层71与负极片隔离层91的下端还设置有一防漏隔离层10;所述隔膜8的外端设置有一防刺穿隔膜8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外壳1及上盖2之间卡设一环形密封圈4,使其更加有效地密封锁紧,其整体的密封效果更加好,安装更加方便简单,无密封死角;通过采用外防漏液保护膜5及内防漏液保护膜6的结构设计,从内外两侧均增设防漏液保护膜,使其具有更加优异的防漏性能,防止镍氢电池长期使用或长期放置而造成材料的腐蚀及破坏,有效避免了镍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流出而造成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采用正极片隔离层71、负极片隔离层91及防漏隔离层10的结构设计,避免了正、负极片直接与电池外壳 1的底部接触,增强了其安全性能,且延长镍氢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采用防刺穿隔膜81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片7的毛刺刺穿隔膜8,同时不会影响镍氢电池的容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传统的在正极片最外端贴胶布的镍氢电池,不会造成电池正极粉的浪费还可以增加镍氢电池的注液量,提高了镍氢电池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7包括正极片本体72及贴于正极片本体72 上的第一保护胶纸73,所述第一保护胶纸73沿正极片本体72的卷绕方向设置,该第一保护胶纸73包括第一正面贴合区74及第一反面贴合区75,所述第一正面贴合区74贴附于正极片本体72底部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反面贴合区75贴附于正极片本体72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正面贴合区74及第一反面贴合区75上均设有活性粉料接收部76,所述活性粉料接收部76与正极片本体72 的顶部平行,且该活性粉料接收部76到正极片本体72底部的距离为2~ 8m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在正极片7的底部贴上第一保护胶纸73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正极片7可以承载大部分活性粉料,使活性粉料不会在正极片本体72的底部发生聚集现象;从而避免了电池的失效,使生产出来的电池更加稳定与安全,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生产合格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膜8包括基膜82、第一短隔膜83及第二短隔膜 84,所述第一短隔膜83及第二短隔膜84均设置于基膜82上,且第一短隔膜 83位于基膜82后部,第二短隔膜84位于基膜82前部,所述第一短隔膜83 的长度不大于第二短隔膜84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短隔膜83和第二短隔膜84的长度为7~20mm;所述第一短隔膜83和第二短隔膜84之间的距离为10~ 90m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隔膜8的基膜82上设置第一短隔膜83和第二短隔膜84,使得电芯3在绕卷制备后,有两层隔膜覆盖在负极片端,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隔膜8被击穿而造成电池短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负极片9包括负极片本体92 及贴于负极片本体92上的第二保护胶纸93,所述第二保护胶纸93沿负极片本体92的卷绕方向设置,该第二保护胶纸93包括第二正面贴合区及第二反面贴合区,所述第二正面贴合区贴附于负极片本体92底部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反面贴合区贴附于负极片本体92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外壳1采用铝制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胶纸73及第二保护胶纸93均采用PVC材料或PE材料其中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通过在电池外壳及上盖之间卡设一环形密封圈,使其更加有效地密封锁紧,其整体的密封效果更加好,安装更加方便简单,无密封死角;通过采用外防漏液保护膜及内防漏液保护膜的结构设计,从内外两侧均增设防漏液保护膜,使其具有更加优异的防漏性能,防止镍氢电池长期使用或长期放置而造成材料的腐蚀及破坏,有效避免了镍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流出而造成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采用正极片隔离层、负极片隔离层及防漏隔离层的结构设计,避免了正、负极片与电池外壳的底部直接接触,增强了其安全性能,且延长镍氢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采用防刺穿隔膜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片的毛刺刺穿隔膜,同时不会影响镍氢电池的容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传统的在正极片最外端贴胶布的镍氢电池,不会造成电池正极粉的浪费还可以增加镍氢电池的注液量,提高了镍氢电池品质,可再次回收,环保高效,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