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3173发布日期:2018-08-14 18:0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真空断路器是3~10kV,50Hz三相交流系统中的户内配电装置,可供工矿企业、发电厂、变电站中作为电器设备的保护和控制之用,特别适用于要求无油化、少检修及频繁操作的使用场所,断路器可配置在中置柜、双层柜、固定柜中作为控制和保护高压电气设备用。真空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因其频繁通断工作,经常出现发热集热等情况,进而影响了其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其使用寿命。目前,真空断路器多数在其壳体开设通风口,进行散热,虽然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是,这种散热效率低,集中的热量散发慢,经常出现真空断路器工作失效,影响其正常使用,也影响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解决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散热效率高,避免真空断路器发热集热,保障真空断路器使用寿命的新型真空断路器。

一种新型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触头、极柱、真空灭弧室、温度传感器、喷风管、喷头、散热口、电磁阀、连接管、压缩空气泵、控制器、绝缘拉杆和弹簧操作机构,散热口设置在壳体侧壁上,极柱和弹簧操作机构设置在壳体内,真空灭弧室和绝缘拉杆设置在极柱的内部,绝缘拉杆与真空灭弧室连接,触头设置在壳体上部,触头与极柱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上部,喷风管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极柱侧边,喷头设置在喷风管上并对着极柱,压缩空气泵设置在壳体内下部,连接管一端与压缩空气泵连接另一端与喷风管连接,电磁阀设置在喷风管上,控制器设置在壳体内,温度传感器、电磁阀和压缩空气泵通过电缆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该新型真空断路器的喷风管数量为5至12个。

进一步,该新型真空断路器的温度传感器数量为3至5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该新型真空断路器散热效果好,能有效的将真空断路器内发热集热散出,较好的保障了真空断路器正常工作,确保了真空断路器质量,保证了真空断路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壳体;2、触头;3、极柱;4、真空灭弧室;5、温度传感器;6、喷风管;7、喷头;8、散热口;9、电磁阀;10、连接管;11、压缩空气泵;12、控制器;13、绝缘拉杆;14、弹簧操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新型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1、触头2、极柱3、真空灭弧室4、温度传感器5、喷风管6、喷头7、散热口8、电磁阀9、连接管10、压缩空气泵11、控制器12、绝缘拉杆13和弹簧操作机构14,散热口8设置在壳体1侧壁上,极柱3和弹簧操作机构14设置在壳体1内,真空灭弧室4和绝缘拉杆13设置在极柱3的内部,绝缘拉杆13与真空灭弧室4连接,触头2设置在壳体1上部,触头2与极柱3连接,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壳体1内上部,喷风管6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极柱3侧边,喷头7设置在喷风管6上并对着极柱3,压缩空气泵11设置在壳体1内下部,连接管10一端与压缩空气泵11连接另一端与喷风管6连接,电磁阀9设置在喷风管6上,控制器12设置在壳体1内,温度传感器5、电磁阀9和压缩空气泵11通过电缆与控制器12连接。

为使降温效果更好,确保真空断路器正常使用。该新型真空断路器的喷风管6数量为5至12个。

为使监测温度更为精准,到达准确降温效果。该新型真空断路器的温度传感器5数量为3至5个。

本实用新型的降温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5实时检测真空断路器壳体1内的温度情况并将信息传送至控制器12,控制器12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当温度高出设置值时,控制压缩空气泵11工作,并控制电磁阀9打开,压缩冷空气进过连接管10和喷风管6由喷头7向极柱3降温,达到有效降温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