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扰流板的风扇连接器及其扰流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3203发布日期:2019-02-01 19:1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具有扰流板的风扇连接器及其扰流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风扇连接器,尤指一种设有扰流板,且该扰流板能便于组装至连接器本体上,并具有导引空气流动的导引斜面的风扇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精进,及云端、大数据运算的发展趋势,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被计算、整合、传输与储存,因此,现今的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电子产品,均具有愈来愈优良的处理能力,然而,前述电子产品于运作时,其内部组件会产生热量,尤其是,处理能力愈佳的中央处理器(CPU)更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若无法将热量有效地排出至外界,则会造成电子产品内部温度过高,不仅影响其内组件的使用寿命,甚至会使电子产品因过热而损坏或无法正常运作,故,大部分的电子产品会在其内安装一风扇,以使该电子产品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操作温度范围下运作。

承上,随着电子产品的种类不同,风扇的相关配置亦会有所差异,现简单说明如下:

(1)桌面计算机的主机中所使用的风扇,通常是帮助中央处理器降温,因此,该风扇只能将中央处理器的热能吹散至机壳内的其他地方,却无助于将热量排出至机壳外,故,业者通常会在机壳的前方、后方或侧面另外加装风扇,以能将中央处理器及主板上的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能,排出至机壳外,以降低主机于运作时的整体温度。

(2)由于云端设备(通常为高密度的大型服务器)大多属于24小时不间断运作,且其对于单元运算密度极高,而机箱和电源供应器的运作条件都比其他电子产品的运作环境更为严苛,因此,云端设备通常会使用风扇盘(Fan Tray)来产生强大风流,以能将云端设备内部的硬盘、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PU)、内存模块、控制板…等装置所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排出至云端设备外。

然而,随着电子产品薄型化,其内部电子组件容置空间也随之缩减,造成各个电子组件的排列更为紧密,此时,随着电子产品的效能提升,亦会使电子组件产生更多热量,并蓄积于容置空间中,但是,为使风扇配合薄型化设计,业者往往会缩减风扇尺寸,影响了风扇运转的效能,故,为能够提升风扇的散热能力,势必需对现有风扇的相关结构,进行改良,以使风扇能够更加顺利地吸入空气与排出空气,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此外,诚如前述,由于「薄型化」为现有电子产品的设计主流,因此,在达到前述功效时,亦能够不大幅增加风扇的整体体积,且能不增加相关组件的组装难度,亦是本实用新型所重视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风扇的相关结构中,仍有改良空间,因此,创作人凭借着多年的实务经验,在经过多次实验及研究后,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扰流板的风扇连接器及其扰流板结构,以藉由本实用新型的产品,而能提供用户更佳的使用经验。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风扇连接器的扰流板结构,且能组装至一连接器本体上,该扰流板包括一主体及至少一锁扣孔,其中,该主体设有一导引斜面,且该导引斜面会朝该主体的下方倾斜延伸,各该锁扣孔设置于该主体上,在该扰流板组装至该连接器本体的状态下,各该锁扣孔能对应于该连接器本体的本体锁扣孔,以供工作人员能将锁扣件伸入并固定至该锁扣孔与本体锁扣孔,如此,藉由该扰流板的设计,不仅能够引导空气流动,令风扇于运转过程中,能够方便排出空气或吸入空气,且该扰流板亦能迅速地定位于连接器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扰流板的风扇连接器,能分别电气连接至一风扇与一电路板,该风扇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多支接线端子及一扰流板,其中,该连接器本体内设有一容纳空间,其前端设有一连接口,该连接口与该容纳空间相连通,且能与该电路板的一端口相组装,该连接器本体的后端则设有至少一本体锁扣孔,又,该些接线端子位于该连接器本体内,其一端会朝连接器本体后方延伸能电气连接至该风扇上,其另一端则位于该容纳空间并朝该连接口方向延伸,当该风扇连接器组装至该端口时,该些接线端子能接收电路板传来的电力,且将电力传输至风扇,以使该风扇能正常运转,另,该扰流板包括一主体及至少一锁扣孔,且该主体设有朝该主体的下方倾斜延伸的一导引斜面,各该锁扣孔设置于该主体上,并对应于各该本体锁扣孔,在该扰流板组装至该连接器本体的状态下,各该锁扣孔能对应于该连接器本体的本体锁扣孔,以供工作人员能将锁扣件伸入并固定至该锁扣孔与本体锁扣孔,如此,在该风扇连接器结合至风扇的状态下,即可起到引导空气流动,便于风扇排出空气或吸入空气的功效。

优选地,扰流板还包括至少一卡扣柱,各该卡扣柱设置于该主体上,在该扰流板组装至该连接器本体的状态下,各该卡扣柱能嵌入该连接器本体的一嵌卡孔,以使各该锁扣孔对应于各该本体锁扣孔。

优选地,其中,各该卡扣柱与各该锁扣孔设置于该主体的底面。

优选地,其中,该导引斜面呈弧形面。

优选地,其中,该导引斜面位在该主体的后侧位置。

优选地,其中,该连接器本体的后端顶面朝下开设有一组装空间,各该嵌卡孔及各该本体锁扣孔形成于该组装空间中,该扰流板能对应于该组装空间而固定于该连接器本体上,且不会超出该连接本体后端位置。

优选地,其中,该扰流板与该连接器本体后端两者间,邻近两侧位置分别形成一缝隙,以使该些接线端子能伸出各该缝隙。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连接器的前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连接器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连接器的后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

扰流板 …… 1

主体 …… 11

导引斜面 …… 111

卡扣柱 …… 13

锁扣孔 …… 15

连接器本体 …… 2

容纳空间 …… 20

连接口 …… 201

嵌卡孔 …… 21

组装空间 …… 22

本体锁扣孔 …… 23

接线端子 …… 25

风扇连接器 …… P

缝隙 …… H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扰流板的风扇连接器及其扰流板结构,请参阅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连接器P包括一扰流板1及一连接器本体2,且其能分别电气连接至一风扇与一电路板,在此特别一提者,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就「扰流板1」的结构,进行改良设计,使其能便于组装至连接器本体2上,除有助于提升风扇连接器P的工作效率,更不会大幅增加风扇的整体体积,至于风扇连接器P、扰流板1与连接器本体2的构形则视业者的设计需求,而能进行调整,非仅限于图1所绘制的外观构形,此外,该风扇连接器P亦能够一体成形于风扇上,或是采用组合方式固定于风扇上,合先陈明。

请参阅图1~3所示,为方便说明,以图3的左方作为组件前方,图3的右方作为组件后方,该连接器本体2为塑性材料制成,其前端设有一连接口201,该连接口201朝内延伸形成一容纳空间20,以使该连接口201与该容纳空间20相连通,又,该连接口201的构形与该电路板的一端口的构形相匹配,令该连接口201能与该端口相插接,另,请参阅图4所示,该连接器本体2的后端设有至少一嵌卡孔21及至少一本体锁扣孔23,其中,该嵌卡孔21由上往下凹设形成,该本体锁扣孔23则是由后朝前凹设形成,在该实施例中,该嵌卡孔21与本体锁扣孔23相邻设置,只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够根据实际产品,调整该连接器本体2的形状,只要其上设有本体锁扣孔23,且能达成后续说明中,其与扰流板1间的组装关系,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本体2。

请参阅图1~3所示,该连接器本体2内尚设有多支接线端子25,该些接线端子25的一端会朝连接器本体2后方延伸(如图4所示),以能电气连接至风扇上,并传输电力至该风扇,该些接线端子25的另一端则位于该容纳空间20并朝该连接口201方向延伸,当该风扇连接器P的连接口201组装至该电路板的端口时,该些接线端子25能接收电路板传来的电力,进而能提供电力予该风扇,令该风扇能够正常运转。另,该扰流板1包括一主体11、至少一卡扣柱13及至少一锁扣孔15,其中,该主体11的后侧位置设有一导引斜面111,该导引斜面111会朝该主体11的下方倾斜延伸,在该实施例中,该导引斜面111呈弧形面,以能够在风扇运转过程中,令外界空气能够经由该导引斜面111的引导作用而流动,如此,即可方便该风扇排出空气或吸入空气,进而提高风扇的工作效率。

再者,该主体11的底面且邻近前端的位置,设有各该卡扣柱13,且各该卡扣柱13会朝下方延伸,并会对应于各该嵌卡孔21的位置,又,该主体11的底面且邻近侧缘的位置,设有至少一锁扣孔15,在该实施例中,各该锁扣孔15呈前后贯穿的形状,当该主体11由上往下地组装至该连接器本体2时,各该卡扣柱13会嵌入对应的各该嵌卡孔21,且各该锁扣孔15亦会对应于各该本体锁扣孔23,如此,工作人员便能将锁扣件依序伸入至该锁扣孔15与本体锁扣孔23,令该扰流板1能固定至该连接器本体2上;只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当该连接器本体2未设有嵌卡孔21时,则该主体11亦能不设有卡扣柱13,合先叙明。

综上所述可知,请参阅图3及4所示,藉由该卡扣柱13与嵌卡孔21的设计,即能使该主体11与连接器本体2两者保持稳定状态,而不会任意地相互偏离,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组装扰流板1与连接器本体2的效率,同时,工作人员只要使该风扇连接器P结合至风扇上,即可通过该导引斜面111,而在风扇运转时,令外界空气更加顺畅地流入风扇中,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大幅增加风扇排除热量与调整温度的效果。

此外,在连接器本体后端加设扰流板后,通常会衍生两个问题,第一是「增加风扇连接器的整体长度」,第二是「接线端子受到扰流板的阻挡」,为能解决前述问题,请参阅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连接器本体2的后端顶面会朝下开设有一组装空间22,且嵌卡孔21与本体锁扣孔23能形成于该组装空间22中,当该扰流板1固定于该连接器本体2时,其不会超出该连接本体2后端位置(如图3所示),意即,该扰流板1最后方位置会小与或等于该连接器本体2最后方位置,使得该风扇连接器P仍能保持连接器本体2的原有长度,而不会因增设扰流板1导致长度增加的不良影响。

承上,请参阅图3~5所示,当该扰流板1固定于该连接器本体2时,该扰流板1与该连接器本体2后端两者间,邻近两侧位置分别形成一缝隙H,该些接线端子25的一端能经由该缝隙H而伸出至连接器本体2外,并电气连接至风扇上,同时,藉由该缝隙H的设计,亦能够使该些接线端子25的一端被收束集中,避免过于散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轻易做到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