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629发布日期:2018-09-14 23:0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漏电断路器产品其零序电流互感器外壳采用金属外壳,A、B、C和N四极导体竖直排放,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每根导体上通过缠绕绝缘胶带进行相间绝缘,该生产工序复杂,耗材高,加工成本高,此外绝缘导体由于在包扎过程中的不均匀造成局部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相间击穿短路现象,同时互感器外壳采用金属框,金属框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毛刺毛刺与导体接触过程中易扎破导体上的绝缘带,造成相间导体通过金属框传导而发生短路击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断路器结构,包括A相输入端、A相输出端、B相输入端、B相输出端、C相输入端、C相输出端、互感器、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所述的互感器上具有供各相导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的B相导体具有相邻面,所述的A相导体和C相导体均设于B相导体的相邻面一侧。

所述的B相导体沿直线搭接B相输出端和B相输入端。

所述的A相导体或B相导体或C相导体的长度延伸路径为台阶形。

还包括安装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安装面,所述的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均具有宽面和窄面,所述的宽面与安装面平行。

所述的A相导体和C相导体均为U形结构。

还包括N相导体、N相输入端和N相输出端,所述的N相输入端和N相输出端之间通过N相导体软联结。

所述的N相导体由若干铜线套上绝缘套制成。

所述的A相导体上设有A相绝缘套,所述的C相导体上设有C相绝缘套。

所述的互感器上设有塑料壳体。

所述的A相导体、A相绝缘套、B相导体、C相导体和C相绝缘套在长度延伸路径上呈三级梯度分布,所述的A相绝缘套和C相绝缘套均与相邻面抵触,且A相绝缘套和B相导体之间、C相绝缘套和B相导体之间均通过在梯度过渡处抵触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断路器采用U形平放,A相导体和C相导体于B相导体的同侧设置,并配以绝缘套和塑料壳体保证绝缘性,避免相间短路击穿,同时各相导体的三级梯度分布解决了输入端和输出端存在高度差导致的连接不紧密、不稳定问题,又利用台阶形结构使得导体之间相互抵触限位,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耗材,提高生产效率,方便安装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相导体8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包括A相输入端1、A相输出端2、B相输入端3、B相输出端4、C相输入端5、C相输出端6、互感器7、A相导体8、B相导体9和C相导体10,所述的互感器7上具有供各相导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的B相导体9具有相邻面14,所述的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均设于B相导体9的相邻面14一侧。表示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处于B相导体9的同一侧面。空间布局上,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相对B相导体9的位置布局,相比直线型的布局缩短了各相导体之间的间距,A相导体8/C相导体10相对与B相导体9处于上下位置,各相导体之间更为紧凑、结构更为紧密和稳定,方便安装且不需要考虑等间隔设置的繁琐过程。

所述的B相导体9沿直线搭接B相输出端4和B相输入端3。表示B相导体9沿B相输出端4和B相输入端3之间的连线布置,极大地缩短布置行程,节省B相导体9的耗材。

所述的A相导体8或B相导体9或C相导体10的长度延伸路径为台阶形。各相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具有高度差,故设置为台阶形,所谓台阶形即与台阶一样具有多级梯度。方便安装,保证各相导体和输入端/输出端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和稳定性。

还包括安装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安装面19,所述的A相导体8、B相导体9和C相导体10均具有宽面11和窄面15,所述的宽面11与安装面19平行。安装面19为各输入端和输出端安装时的共同基准面。各相导体在各自的输入端和输入端之间长度延伸路径方向上的截面为长方形,故具备宽面11和窄面15,顾名思义宽面11的宽度大于窄面15的宽度。相对于传统的设计,宽面11与安装面19平行使得A/C相绝缘套13与B相绝缘套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了平稳度,此外各相绝缘套和各相导体的形状应是相近的。

所述的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均为U形结构。限制于安装孔的孔径尺寸以及各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位置,U形结构方便布局和安装,具有更好的适应形,在电流流通路径上具有更少的“拐点”,降低使用的故障率和精准度。

还包括N相导体、N相输入端16和N相输出端17,所述的N相输入端16和N相输出端17之间通过N相导体软联结。软联结在此处表示N相输入端16和N相输出端17之间的柔性连接。

所述的N相导体由若干铜线套上绝缘套制成。N相导体为多股软铜线构成,再配合柔软的绝缘套管18,绝缘套管18由绝缘橡胶或绝缘树脂材料制成,从而实现软联结,但绝不仅限于此,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软联结使得N相导体安装更为方便,可在安装孔内的空隙处任意安装,不受尺寸限制而难以安装。

所述的A相导体8上设有A相绝缘套12,所述的C相导体10上设有C相绝缘套13。A相绝缘套12和C相绝缘套13的设置避免了导体间的相间短路,也防止了互感器7上的毛刺划破。A相绝缘套12的材料可为绝缘橡胶或绝缘树脂,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实际使用时,A相绝缘套12和C相绝缘套13具有相对于N相导体上更高的刚度或硬度,方便定位和提高结构稳定。

所述的互感器7上设有塑料壳体,基本杜绝了毛刺划破绝缘套的可能,提高使用精准度和安全性。

所述的A相导体8、A相绝缘套12、B相导体9、C相导体10和C相绝缘套13在长度延伸路径上呈三级梯度分布,所述的A相绝缘套12和C相绝缘套13均与相邻面14抵触,且A相绝缘套12和B相导体9之间、C相绝缘套13和B相导体9之间均通过在梯度过渡处抵触限位。三阶级的梯度已经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同时在各梯度的过渡处,即台阶的“直角”,A相导体8和C相导体10通过“直角”与B相导体9抵触限位,提高了连接状态和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同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断路器采用U形平放,A相导体和C相导体于B相导体的同侧设置,并配以绝缘套和塑料壳体保证绝缘性,避免相间短路击穿,同时各相导体的三级梯度分布解决了输入端和输出端存在高度差导致的连接不紧密、不稳定问题,又利用台阶形结构使得导体之间相互抵触限位,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耗材,提高生产效率,方便安装装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