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1245发布日期:2018-12-11 21:1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动开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微动开关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微动开关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例如应用在家电或汽车等产品中,微动开关种类繁多,市面上一些微动开关存在接触性能不稳定可靠、零件繁多、工艺复杂、成本高和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更稳定可靠、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的微动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上壳、按挚和弹簧,在底座上安装有共通端子和输出端子,上述输出端子为常开端子或常闭端子,各端子的下部伸出于底座,上述按挚安装于上壳上,按挚相对底座上下滑动,弹簧设于底座内按挚的正下方,在底座上设有用于弹簧套装的安装柱,还包括一安装于底座上的弹片,弹片包括位于上部的夹持部和位于弹片一侧中下部的弹性部,在弹性部上设有朝外的凸出部一,在弹性部下端设有触点一,在输出端子上设有与触点一位置对应的触点二;上述按挚上设有驱动凸出部一内压使触点一与触点二接触的驱动部,触点一与触点二接触时实现接通或断开连接,从而产生导通或切断信号。

优选的,上述弹性部自夹持部靠侧边向下延伸而成。

优选的,上述驱动部与凸出部一的接触面为平直面。

优选的,上述驱动部与凸出部一的接触面上设有朝内侧的凸出部二。

优选的,上述弹片夹持部的一侧设有缺槽,夹持部通过缺槽与底座卡接连接。

优选的,上述弹片夹持部的另一侧设有扣孔,在底座上扣孔位置对应处设有与扣孔匹配的凸台。

优选的,上述安装柱任一组两对称的侧面为平直面。

优选的,上述安装柱上部呈锥状。

优选的,上述共通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包括端头部和由端头部底部两侧对称延伸出夹持插件的两条夹持片,夹持片尾端折弯而成,夹持片折弯的外转角朝内。

优选的,上述夹持片自端头部末端折弯延伸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本实用新型微动开关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弹片,将弹片稳定安装于底座上,并通过按挚的驱动带动弹片按压实现信号的导通或断开,开关工作性能非常稳定、可靠,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开关使用寿命更长,大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实施例一按挚、弹簧在上壳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实施例一底座、弹簧、共通端子和常开端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实施例一按挚、弹片和常开端子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实施例一按挚、弹片和常开端子在按压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实施例二按挚、弹簧在上壳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实施例二底座、弹簧、共通端子和常闭端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实施例二按挚、弹片和常闭端子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实施例二按挚、弹片和常闭端子在按压断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底座 11安装柱 12凸台 2上壳 3按挚 31驱动部 311平直面 312凸出部二 32环形槽 321锥状凸出部 4弹簧 50触点二 501端头部 502夹持片 51共通端子 52常开端子 53常闭端子 6弹片 61夹持部 611缺槽 612扣孔 62弹性部 621凸出部一 622触点一 7密封圈 凸环71 711锥状凹进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5所示,一种新型微动开关,包括底座1、上壳2、按挚3和弹簧4,底座1和上壳2扣合连接在一起,在底座1上安装有共通端子51和输出端子,在此,输出端子为常开端子52,共通端子51和常开端子52的下部均伸出于底座1;按挚3安装于上壳2上,按挚3上部伸出于上壳,按挚3相对底座1能够上下滑动;弹簧4设于底座1内,位于按挚3的正下方,并且弹簧4上部伸入于按挚3内底部,在底座1上设有安装柱11,弹簧4下部套装于弹簧4上,为了避开夹口线,即避开模具分模线,避免走批峰,安装柱11任一组对称的两侧面为平直面,为了方便导向,安装柱11上部呈锥状。

本实施例微动开关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上的弹片6,该弹片6包括位于上部的夹持部61和位于弹片6一侧中下部的弹性部62,在弹性部62上设有朝外的凸出部一621,在弹性部62下端设有触点一622,在常开端子52上设有与触点一622位置对应的触点二50;在按挚3上设有驱动部31,驱动部31与凸出部一621的接触面为平直面311,该驱动部31用于驱动凸出部一621内压使触点一622与触点二50接触。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62自夹持部61靠侧边向下延伸而成,从而驱动部31下压驱动弹性部62时更省力、更轻松、更顺畅。

本实施例中,在弹片6夹持部61的一侧设有缺槽611,夹持部61通过缺槽611与底座1卡接连接在一起,连接稳固;而且,在弹片6夹持部61的另一侧设有扣孔612,在底座1上扣孔612位置对应处设有与扣孔612匹配的凸台12,在此凸台12呈倾斜状,在凸台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导向用的斜面;夹持部61与底座1还通过焊锡连接,从而通过在X轴、Y轴和Z轴三方向定位稳固地将弹片6安装于底座1上,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共通端子和常开端子52分别包括端头部501和由端头部501底部两侧对称延伸出夹持插件的两条夹持片502,夹持片502尾端折弯而成,夹持片502折弯的外转角朝内,从而插件可以直接插入夹持片502中,插接非常方便,连接稳固,接触可靠,工艺更简化,生产效率更高。在此,夹持片502自端头部52末端折弯延伸而成。

本实施例中,在按挚3上套装有密封圈7,在按挚3上部设有环形槽32,环形槽32内设有锥状凸出部321,密封圈7的上部内侧设有凸环71,凸环71内侧设有锥状凹进部711,锥状凸出部321卡入锥状凹进部711中,并且凸环71与环环形槽32过盈配合,密封圈7提高了开关的防水和防尘效果。

在环形槽二161内侧壁设有凸出部162,在凸环191侧面设有凹陷部192,密封圈19的凸环191嵌入按挚16环形槽二161内的同时,按挚16的凸出部162也嵌入密封圈19的的凹陷部192内,从而大大提高防水防尘效果。

本实施例微动开关工作时,按压按挚3,按挚3向下压缩弹簧4,按挚3在下行过程中带动驱动部31按压弹片6弹性部62的凸出部一621,凸出部一621内压时触点一622与触点二50接触,从而信号导通,工作稳定、可靠。

实施例二:如附图6-10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微动开关结构整体与实施例一中结构近似,不同之处为输出端子是常闭端子53。

本实施例在驱动部31与凸出部一621的接触面上设有朝内侧的凸出部二312,初始状态,凸出部二312按压凸出部一621,凸出部二312与凸出部一621接触时为圆弧过渡,凸出部一621内压时触点一622与触点二50接触处于导通状态;当微动开关工作时,按压按挚3,按挚3向下压缩弹簧4,按挚3在下行过程中带动驱动部31的凸出部二312脱离凸出部一621,触点一622与触点二50脱离,从而信号断开,工作稳定、可靠。与实施例一中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结构同样具有工作稳定、可靠、工艺简化、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相同构思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变换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