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拆机构、电池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5257发布日期:2018-09-21 21:3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拆机构、电池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辆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车辆的电池装置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现有车辆的电池装置都是使用螺栓固定到车辆上。为适应行业和消费人群的要求,部分电动汽车使用手提式的便携电池装置,以方便车辆上电池装置的更换和充电。现有的电池装置,内部电芯组件与外部壳体活动连接,电池包容易被拆开盗用,由于电池包的插口实时处于带电状态,在被拆开盗用等状态下的防触电效果较差,容易因电池包外壳被拆盗时,插口带电造成电池装置电芯安全事故。

可见,现有的电池装置存在防拆卸盗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和车辆,以解决现有的电池装置存在防拆卸盗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拆机构,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内的触发组件,所述基座设置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通道;

所述触发组件包括信号传输端子和触点结构;其中,

所述触点结构在自由状态下不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接触;

所述通道内设置有插入件时,所述插入件能够推动所述触点结构朝所述信号传输端子移动,以使所述触点结构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点结构包括弹性件和连接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为导体;

所述通道内设置有所述插入件时,所述插入件能够推动所述连接件朝所述信号传输端子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接触;

所述插入件从所述通道内移出时,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端子,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弹簧连接;

所述基座还设置有与所述通道相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杆可沿所述安装槽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杆为绝缘体,所述连接件为导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外壳、电芯组件以及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拆机构;

所述外壳包括盖体及容纳所述电芯组件的筒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筒体通过装配件连接;

所述防拆机构的设置位置能够使所述装配件作为插入件插入所述基座的通道内;

所述装配件将所述盖体与所述筒体连接的同时,插入到所述基座的通道内,将所述触发组件触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触发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芯组件的电路控制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触发组件的状态控制所述电芯组件的电路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触发组件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芯组件的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盖体上;

所述防拆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筒体上,或者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上;其中,

所述装配件朝向所述防拆机构的通道的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件为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件为绝缘螺栓。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装置上设置防拆机构,并且设置装配件连接电池装置外壳的盖体和筒体,以使得装配件的装配状态能够控制防拆机构中触发组件的触发状态。这样,根据触发组件的触发状态可以获取连接外壳的盖体与筒体的装配件的装配状态,以达到准确监控电池装置是否处于被拆卸的异常情况,提高了电池装置防拆卸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防拆机构100,包括基座110和设置于所述基座110内的触发组件120,所述基座110设置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通道111;

所述触发组件120包括信号传输端子121和触点结构122;其中,

所述触点结构122在自由状态下不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

所述通道111内设置有插入件(图中未示出)时,所述插入件能够推动所述触点结构122朝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以使所述触点结构122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拆机构100,包括基座110和触发组件120,基座110为所述防拆机构100的基本壳体,触发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基座110内,基座110内还设置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通道111,该通道111内可以设置插入件。

所述触发组件120为防拆机构100的主要功能部件,设置于基座110内,且与基座110内的通道111接触。所述触发组件120可以包括信号传输端子121和触点结构122,触点结构122在自由状态下不与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组件120的触点结构122可以朝向所述基座110的通道111设置,可以与基座110通道111内的插入件接触,受插入件的推动而移动。信号传输端子121为触发组件120的电控部分,用于监控该触发组件120的触发状态。信号传输端子121与触点结构122在自由状态下不接触,即为若触点结构122位于初始位置,没有收到基座110通道111内的插入件或者其他元件推动时,触点结构122与信号传输端子121相互分离不接触,该触发组件120就处于未出发状态。

若所述通道111内设置有插入件时,插入件就会推动通道111附近的触点结构122朝向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这样,触点结构122就会在插入件的推动下逐渐朝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并接触。信号传输端子121与触点结构122接触,信号传输端子121内的电路导通,该触发组件120就处于触发状态。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防拆机构100的基座110设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通道111设置于基座110的第一端部,防拆机构100设置于基座110的第二端部。其中,防拆机构100的触点结构122设置于第二端部靠近通道111的位置,信号传输端子121设置于第二端部远离通道111的位置,信号传输端子121与触点结构12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触点结构122可以向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直至与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基座110的通道111内可以设置插入件,插入件可以从通道111靠近第一端部的位置插入所述通道111内,一直延伸至通道111另一端的触点结构122,还可以推动触点结构122朝向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直至二者接触。

这样,通道111内没有设置插入件时,触点结构122和信号传输端子121不接触,触发组件120处于未触发状态。通道111内设置插入件时,插入件推动触点结构122朝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触点结构122和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触发组件120处于触发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端子121可以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和传输电路,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传输电路连接,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连接状态决定信号传输电路的通断状态。若触点结构122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则触点结构122的导电元件与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均连接,则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的连接也就决定了传输电路的导通,即可实现所述触发组件120处于触发状态。

上述本使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拆机构,通过触发组件的信号传输端子与触点结构的接触状态,来获取基座的通道内插入件的设置状态,即可准确监控到防拆机构内是否与插入件正常装配,进而监控防拆机构所在的设备是否被拆卸,提升了防拆机构的监控时效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触点结构122可以包括弹性件123和连接件124,所述弹性件12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110上,所述弹性件12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24连接,所述连接件124为导体;

所述通道111内设置有所述插入件时,所述插入件能够推动所述连接件124朝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124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

所述插入件从所述通道111内移出时,所述弹性件123推动所述连接件124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以使所述连接件124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脱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拆机构100,触点结构122具体包括弹性件123和连接件124,弹性件123与连接件124连接。连接件124为导体,用于与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以触发信号传输端子121的电路闭合。弹性件123的一端固定在基座110上,另一端连接该连接件124,以便在弹力作用下拉动连接件124朝向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或者推动连接件124远离信号传输端子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连接件124设置于基座110内靠近通道111的区域,将弹性件123设置于靠近信号传输端子121的区域,连接件124可以由通道111内设置的插入件推动朝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并与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同时挤压弹性件123,产生弹力。插入件的推动作用消失时,由于弹性件123受挤压形变,产生弹力,则弹性件123为恢复形变就会推动连接件124远离信号传输端子121并与信号传输端子121脱离,直至弹力散失。通过设置触点结构122包括弹性件123和连接件124,通过弹性件123挤压形变产生弹力和恢复形变产生动力的方式控制触点结构122的触发状态,简化触点结构122的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防拆机构100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23可以为弹簧;所述连接件124设置有连接杆125,所述连接件124通过所述连接杆125与所述弹簧连接;

所述基座110还设置有与所述通道111相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杆125可沿所述安装槽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拆机构100,设置所述弹性件123为弹簧,增设连接杆125,所述连接件124通过连接杆125与弹簧连接。在基座110内设置安装槽,用于安装弹簧。设置所述安装槽与通道111相连通,弹簧通过连接杆125与连接件124连接,连接杆125可以在安装槽内移动,以带动连接件124移动。

通道111内没有设置插入件时,弹簧、连接杆125和连接件124均可处于自由状态,连接件124不与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通道111内设置插入件时,插入件推动连接件124向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则与连接件124连接的连接杆125和弹簧也朝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弹簧被压缩,产生弹力。连接件124与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后,触发组件120处于触发状态。插入件从所述通道111内移出时,插入件作用于连接件124的作用力消失,则连接件124作用于连接杆125的作用力和连接杆125作用于弹簧的作用力也随之消失,则弹簧开始恢复原长。弹簧反作用于连接杆125,推动连接杆125远离信号传输端子121,连接杆125推动与之连接的连接件124远离信号传输端子121,则连接件124与信号传输端子121脱离,防拆机构100切换回未触发状态。弹簧和连接杆125的设置,使得防拆机构100的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进一步提高防拆机构100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23与所述连接杆125为绝缘体,所述连接件124为导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将用于触发信号传输端子121的连接件124设置为导体,将用于传动连接的弹性件123和连接杆125均设置为绝缘体,可以有效防止信号传输端子121接收错误电信号,提高防拆机构100的信号灵敏度。

请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池装置200包括外壳210、电芯组件220和防拆机构100,所述防拆机构100可以为上述图1至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拆机构100。

所述外壳210包括盖体211及容纳所述电芯组件220的筒体212,所述盖体211与所述筒体212通过装配件214连接;

所述防拆机构100的设置位置能够使所述装配件214作为插入件插入所述基座110的通道111内;

所述装配件214将所述盖体211与所述筒体212连接的同时,插入到所述基座110的通道111内,将所述触发组件120触发。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200,包括外壳210和电芯组件220,电芯组件220设置于所述外壳210内部。所述电芯组件220为所述电池装置200的主要功能部件,用于实现电池装置200的电能存储和电能释放的基本功能。所述电芯组件220可以仅包括一个电芯,也可以包括多个电芯的组合结构。所述电芯组件220还可以包括电芯实现电能存储和电能释放的附属部件,例如充放电接口、充放电控制电路等,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壳210为所述电池装置200的外部围合结构,用于包裹容纳所述电池装置200的相关功能部件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芯组件220设置于所述外壳210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210可以包括外壳210底座213、筒体212和盖体211,所述外壳210底座213、所述筒体212和所述盖体211依次设置,围合成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芯组件220设置于所述筒体212内,所述电芯组件220的底部可以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210底座213固定连接,所述电芯组件220的顶部可以通过螺钉与所述盖体211固定连接。外壳210底座213、筒体212和盖体211相互配合构成的外壳210的实现结构,方便电池装置200的装配和拆卸,以及手提、携带等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10的盖体211与筒体212可以通过装配件21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10的材质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所述外壳210可以由不导电的硬质材料制作而成,能达到较好的防触电效果,且硬质外壳210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触发组件120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芯组件220的电路控制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触发组件120的状态控制所述电芯组件220的电路通断。

所述防拆机构100为所述电池装置200的功能部件,用于监控电池装置200的装配状态是否被拆卸。所述防拆机构100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防拆机构100监控所述外壳210的装配状态,进而判断所述电池装置200是否被拆卸,所述控制器还可以在监控到所述电池装置200可能被拆卸时控制所述电芯组件220的电路断开,还可以及时追踪或者报警等。

所述防拆机构100包括基座110和设置于所述基座110内的触发组件120,所述基座110设置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通道111;

所述触发组件120包括信号传输端子121和触点结构122;其中,

所述触点结构122在自由状态下不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

所述通道111内设置有插入件时,所述插入件能够推动所述触点结构122朝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移动,以使所述触点结构122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拆机构100的设置位置能够使所述装配件214作为插入件插入所述基座110的通道111内。这样,装配件214将盖体211与筒体212连接的同时,插入到基座110的通道111内,将触发组件120触发。所述控制器根据触发组件120的状态控制电芯组件220的电路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若监控到触发组件120被触发,推断插入件推动触点结构122移动至信号传输端子121并与信号传输端子121接触。装配件214此时作为插入件插入基座110的通道111内,装配件214同时正常连接筒体212和盖体211。控制器控制电芯组件220的电路正常工作。

反之,控制器若监控到触发组件120未被触发,推断插入件未推断触点结构122移动至信号传输端子121,且与信号传输端子121脱离。装配件214此时未作为插入件插入基座110的通道111内,装配件214同时并未正常连接筒体212和盖体211。控制器此时可以推断电池装置200的外壳210可能处于被拆卸状态,控制器可以控制电芯组件220的电路断开,以使电芯组件220不能正常工作,也能避免此状态下的触电风险。

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通过在电池装置上设置防拆机构,并且设置装配件连接电池装置外壳的盖体和筒体,以使得装配件的装配状态能够控制防拆机构中触发组件的触发状态。这样,根据触发组件的触发状态可以获取连接外壳的盖体与筒体的装配件的装配状态,以达到准确监控电池装置是否处于被拆卸的异常情况,提高了电池装置防拆卸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拆机构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电池装置200还包括与所述电芯组件220电连接的继电器230,所述继电器230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触发组件120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230断开。

本实施例中,在电池装置200内设置继电器230,继电器230与所述电芯组件220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电路组件的电路通断的方式可以为,控制器通过控制继电器230的通断,实现对电芯组件220的电路通断的控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外壳210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芯组件220的继电器230的控制端电连接。

若所述控制器监控所述触发机构处于通路状态,则所述控制器控制电芯组件220的电路处于导通状态。若所述控制器监控到所述触发机构处于断路状态,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芯组件220的电路断开。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继电器230,简便、准确地实现对电芯组件220的电路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件214设置于所述外壳210的盖体211上;

所述防拆机构100设置于所述外壳210的筒体212上,或者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220上;其中,

所述装配件214朝向所述防拆机构100的通道111的入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200中,装配件214用于连接外壳210的筒体212和盖体211,因此装配件214可以设置于外壳210的盖体211上或者筒体212上。考虑到便于安装和维修拆卸,可以将所述装配件214设置于外壳210的盖体211上。装配件214还作为防拆机构100的触发件,用于监控外壳210的装配状态。因此,防拆机构100和装配件214的设置位置需要相匹配,以使该装配件214能够作为插入件插入防拆机构100的基座110通道1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拆机构100可以设置于所述外壳210的筒体212上,尤其设置于筒体212上对应装配件214的设置区域,并使得装配件214朝向防拆机构100的通道111入口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拆机构100还可以设置于电芯组件220上,且设置于电芯组件220上对应装配件214的设置区域,并使得装配件214朝向防拆机构100的通道111入口设置。这样,控制器可以准确地通过防拆机构100的触发状态,监控外壳210的筒体212与盖体211的装配状态,或者是外壳210的盖体211与电芯组件220的装配状态,以准确监控电池装置200是否被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螺栓连接所述盖体211与所述筒体212。

所述触点结构122包括弹性件123和连接件124,所述连接件124设置有连接杆125;

所述装配件214为绝缘螺栓,所述弹性件123与所述连接杆125为绝缘体,所述连接件124为导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200中,连接信号传输端子121的连接件124选择导体,除连接件124之外的结构可以选择绝缘体材料。例如,所述触发组件120的弹性件123可以选择为绝缘体,所述连接杆125也可以为绝缘体,所述插接件也可以为绝缘体。若所述插接件为螺栓,则为绝缘螺栓。通过将非必要导电器件均选择为绝缘体材料,进一步保证电池装置200的使用安全性和防拆监控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具有通断电、控制、监测、传输信号的功能,可以用于控制所述电芯组件220的带电状态。所述电气元件和所述控制器可以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220和所述外壳210顶部结构之间。具体的,所述电气元件可以包括电线、继电器230、保险丝等可以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可以通过电气元件的通断进而控制电芯组件220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状态。所述电气元件还具有通信接口,可以与控制器进行通信,接收所述控制器的指令改变电气元件本身的通断状态,进而控制电芯组件220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状态。

所述电芯组件220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所述电气元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可以向所述电气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通断,进而通过所述电气元件控制所述电芯组件220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状态。具体的,所述控制器还可以通过电气元件获取所述电芯组件220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电芯组件220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状态为通路状态,保持所述电芯组件220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状态;当所述电芯组件22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状态为断路状态,切断所述电芯组件220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状态。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通断状态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是通过继电器230的启闭状态实现。所述控制器发送导通信号至电气元件的继电器230,继电器230导通,电芯组件220处于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状态;所述控制器发送断开信号至电芯组件220的继电器230,继电器230断开,电芯组件220断开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200的使用过程可以为:将电芯组件220固定放置于外壳210内,将所述电芯组件220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将所述电气元件的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在监控到所述电芯组件220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状态为通路状态;所述控制器在监控到所述电芯组件22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状态为断路状态。控制器可以在监控到电芯组件220为非工作状态时,控制电气元件的状态为断路状态,切断电芯组件220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以达到有效防止触电的目的,提高了电池组件在非工作状态下的防触电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电池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充放电插座240,所述充放电插座240、所述继电器230和所述电芯组件220形成闭合电回路;

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充放电插座240得到的充放电状态,以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通断状态;

其中,当充放电状态为工作状态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230的状态为通路状态;

当充放电状态为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230的状态为断路状态。

所述电池装置200设置充放电插座240,所述充放电插座240为实现所述电芯组件220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实现充电功能,或者所述电芯组件220与车辆供电端连接实现放电功能的功能部件,通过所述充放电插座240的电信号流向可以获取所述电芯组件220的充放电状态是工作状态还是非工作状态状态。其中,所述电芯组件220的充放电状态是工作状态,即为所述电芯组件220正通过所述充放电插座240执行充电操作或者执行放电操作。所述电芯组件220的充放电状态是非工作状态,即为所述电芯组件220未通过所述充放电插座240执行充电操作或者放电操作。

所述充放电插座240、所述继电器230和所述电芯组件220形成闭合电回路,该闭合电回路为电芯组件220的充放电状态的监控电路以及继电器230的通断状态的控制电路。在该闭合电回路中,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充放电插座240得到充放电状态,以控制所述继电器230的通断状态。具体的,若所述控制器监控到所述电芯组件220的充放电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230的状态为通路状态,即为控制所述电芯组件220执行正常的充放电操作。若所述控制器监控到所述电芯组件220的充放电状态为非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230的状态为断路状态,即为控制所述电芯组件220不执行正常的充放电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回路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所述继电器230与所述充放电插座240电连接,所述充放电插座240的信号传输端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继电器230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电池装置2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单元的通信信号与用电设备的通信信号的匹配状态,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通断状态;

其中,当所述通信单元的通信信号与用电设备的通信信号匹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状态为通路状态;

当所述通信单元的通信信号与用电设备的通信信号不匹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气元件的状态为断路状态。

所述电池装置200在为用电设备供电时,通过通信单元与用电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不同的用电设备所遵从的通信协议不同。为限制电池装置200仅为同一品牌或者型号的用电设备供电,所述通信单元内可以预先存储目标通信协议,所述电池装置200通过目标通信协议与预先规定的目标用电设备供电。所述用电设备可以为车辆。若电池装置200为目标用电设备供电,则所述通信单元根据目标通信协议与所述目标用电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电池装置200的通信单元的通信状态为电池装置200的通信信号与用电设备的通信信号匹配。若电池装置200为非目标用电设备供电,则所述通信单元不能根据目标通信协议与所述非目标用电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此时所述电池装置200的通信单元的通信状态为电池装置200的通信信号与用电设备的通信信号不匹配。

所述控制器通过监控所述通信单元的通信状态,进而监控所述电池装置200所连接的用电设备是否为预先规定的目标用电设备。若所述控制器监控到所述通信状态为电池装置200的通信信号与用电设备的通信信号匹配,则表示所述电池装置200所连接的用电设备为预先规定的目标用电设备,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电芯组件220的电路状态为带电状态,以使所述电芯组件220执行正常的充放电功能。

若所述控制器监控到所述通信状态为电池装置200的通信信号与用电设备的通信信号不匹配,则表示所述电池装置200所连接的用电设备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用电设备,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继电器230为断路状态,以使所述电芯组件220不能执行正常的充放电功能,以防止非目标用电设备盗用电池装置200进行供电,也能避免电芯组件220和与该电芯组件220不匹配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作业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进一步避免了电池装置200的被盗用问题和供电安全问题。有效避免了用户和企业受损,且维护了企业的形象。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电池装置200,所述电池装置200为所述车辆本体供电。所述电池装置200可以为前述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200,所述电池装置200可以包括外壳210、电芯组件220以及防拆机构100;

所述外壳210包括盖体211及容纳所述电芯组件220的筒体212,所述盖体211与所述筒体212通过装配件214连接;

所述防拆机构100的设置位置能够使所述装配件214作为插入件插入所述基座110的通道111内;

所述装配件214将所述盖体211与所述筒体212连接的同时,插入到所述基座110的通道111内,将所述触发组件120触发。

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在电池装置上设置防拆机构,并且设置装配件连接电池装置外壳的盖体和筒体,以使得装配件的装配状态能够控制防拆机构中触发组件的触发状态。这样,根据触发组件的触发状态,既可以获取连接外壳的盖体与筒体的装配件的装配状态,以达到准确监控电池装置是否处于被拆卸的异常情况。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