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426发布日期:2018-10-19 22:2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蓄电池接线端子用于将车辆蓄电池与连接电线相连接,常采用一定厚度的铜片制成。现有的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接线端子,包括与蓄电池极性端极柱连接的连接部以及用来固定电线电芯的线芯压接部,其中线芯压接部是通过铜片的两侧向铜片的中心轴翻卷以包裹住线芯,如图1所示。这种通过铜片两侧向铜片中心轴翻卷以包裹住线芯的结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翻卷形成的卷曲部分关于铜片的中心轴不对称,影响产品外观的一致性;卷曲部分易与内侧壁接触,线芯的断面呈不规则多变形,端子与电线相连接部分单线与单线之间有明显缝隙,高度一致性差,因而会导致线芯导电截面过载,发热量大,长时间过载会出现烧蚀的情况,严重的会导致端子断裂。

综上,现有蓄电池接线端子与连接电线的连接结构存在接线端子与线芯接触面积小,易损伤线芯,制造过程中不易人工操作,且产品不合格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以提高接线端子与线芯的接触面积,增强过大电流的载荷能力,降低产品不良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导线线芯压接筒,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蓄电池接线柱,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

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包括筒壁和由所述筒壁限定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导线线芯,所述筒壁上形成有对所述容纳腔内容纳的导线线芯产生挤压作用的挤压槽,

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与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的导线线芯插入端相对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且所述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的筒壁上均设有两个挤压槽,所述两个挤压槽关于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槽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所述梯形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梯形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边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与所述蓄电池接线柱相配合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环形套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环形套开口处的两端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延伸出连接片,所述连接片间设有锁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栓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锁紧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圆形连接片,所述圆形连接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圆形连接片上向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的方向延伸出一长条形连接片,所述长条形连接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的端部,且所述长条形连接片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形连接片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圆形连接片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固定在蓄电池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将导线线芯容纳在导线线芯压接筒的容纳腔内,并通过形成在筒壁上的挤压槽对容纳腔内的导线线芯产生挤压,从而在将导线压接的同时,实现了360°全包裹导线线芯,导线线芯压接筒的筒壁与导线线芯之间,以及导线线芯与线芯之间基本无间隙,单股线芯压接后呈较为稳定的多边形,而且导线线芯压接筒的筒壁不会产生裂痕,有效提高了接线端子的压著面积,增强了过大电流的载荷能力,降低了产品不良率,降低了接触电阻及温升,提升了线束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火烧车的风险,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的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导线线芯压接筒,4-导线线芯,5-挤压槽,11-连接片,21-圆形连接片,22-长条形连接片,31-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2-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111-第一通孔,311、321-筒壁,312、322-容纳腔,21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以提高接线端子与线芯的接触面积,增强过大电流的载荷能力,降低产品不良率。

请参阅图2和图3,该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和导线线芯压接筒3,所述第一连接件1用于连接蓄电池接线柱,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3上,导线线芯压接筒3用于将导线线芯进行压接固定。

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3包括筒壁和由所述筒壁限定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导线线芯,所述筒壁上形成有对所述容纳腔内容纳的导线线芯4产生挤压作用的挤压槽5。

导线线芯压接筒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一个或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线线芯压接筒3的数量为两个,具体的,导线线芯压接筒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且所述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并列设置。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包括筒壁311和由该筒壁311限定出的容纳腔312,该容纳腔312内容纳导线线芯4。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包括筒壁321和由该筒壁321限定出的容纳腔322,该容纳腔322内容纳导线线芯4。导线线芯4可以是正极线束也可以是负极线束。

为了实现容纳腔312和容纳腔322内导线线芯4的360°全包裹,在筒壁311上形成有对容纳腔312内容纳的导线线芯4产生挤压作用的挤压槽5,同样,在筒壁321上形成有对容纳腔322内容纳的导线线芯4产生挤压作用的挤压槽5。由于挤压槽5向容纳腔312、322内凸起,使得容纳腔312、322的直径变小,从而对置于容纳腔312、322内的导线线芯4进行挤压,使得导线线芯4能够更加贴合在容纳腔312、322的内壁,提高了该接线端子的压著面积。

优选的,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的筒壁311上均设有两个挤压槽5,该两个挤压槽5关于所述容纳腔312的中心轴对称分布;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的筒壁321上设有两个挤压槽5,该两个挤压槽5关于容纳腔322的中心轴对称分布。

关于挤压槽5的形状,优选的,该挤压槽5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所述梯形靠近所述容纳腔312、322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梯形远离所述容纳腔312、322的底边长度。

所述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与所述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的导线线芯插入端相对的端部。如图2中所示,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部连接在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上后,将容纳腔312和容纳腔322的一端封闭。

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在进行压接时,将导线线芯放入接线端子内部,然后通过模具的Z向运动冲压,使得接线端子的端足从两侧向中心轴方向翻卷,以强行包裹住导线线芯。

本实施例的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在进行压接时,将导线线芯分别插入到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的容纳腔312内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的容纳腔322内,然后通过模具分别对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的筒壁31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的筒壁321进行挤压以形成挤压槽5,使得受挤压部分的筒壁31、32向容纳腔312、322内凸出,减小了容纳腔312、322的内径,如此,容纳腔312、322内的导线线芯4与容纳腔312、322的内壁完全贴合,压接后的轴向抗拉力达到100N以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容纳腔312和容纳腔322的内径为20mm,适用于双路20mm+20mm的大平方线径的压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和导线线芯压接筒3,所述第一连接件1用于连接蓄电池接线柱,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3上,导线线芯压接筒3用于将导线线芯进行压接固定。

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3包括筒壁和由所述筒壁限定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导线线芯,所述筒壁上形成有对所述容纳腔内容纳的导线线芯4产生挤压作用的挤压槽5。

导线线芯压接筒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一个或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线线芯压接筒3的数量为两个,具体的,导线线芯压接筒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且所述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并列设置。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包括筒壁311和由该筒壁311限定出的容纳腔312,该容纳腔312内容纳导线线芯4。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包括筒壁321和由该筒壁321限定出的容纳腔322,该容纳腔322内容纳导线线芯4。导线线芯4可以是正极线束也可以是负极线束。

为了实现容纳腔312和容纳腔322内导线线芯4的360°全包裹,在筒壁311上形成有对容纳腔312内容纳的导线线芯4产生挤压作用的挤压槽5,同样,在筒壁321上形成有对容纳腔322内容纳的导线线芯4产生挤压作用的挤压槽5。

优选的,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的筒壁311上均设有两个挤压槽5,该两个挤压槽5关于所述容纳腔312的中心轴对称分布;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的筒壁321上设有两个挤压槽5,该两个挤压槽5关于容纳腔322的中心轴对称分布。

关于挤压槽5的形状,优选的,该挤压槽5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所述梯形靠近所述容纳腔312、322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梯形远离所述容纳腔312、322的底边长度。

所述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与所述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的导线线芯插入端相对的端部。如图2中所示,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部连接在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上后,将容纳腔312和容纳腔322的一端封闭。

第一导线线芯压接筒31和第二导线线芯压接筒3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容纳腔312和容纳腔322的内径为20mm,适用于双路20mm+20mm的大平方线径的压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1为与所述蓄电池接线柱相配合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所述环形套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环形套开口处的两端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方向延伸出连接片11,所述连接片11间设有锁紧装置(图中未画出)。

优选的,上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连接片11上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栓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11,所述锁紧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锁紧。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2包括圆形连接片21,所述圆形连接片2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连接,所述圆形连接片21上向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3的方向延伸出一长条形连接片22,所述长条形连接片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3的端部,且所述长条形连接片22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形连接片21的直径。

该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还包括紧固螺栓(图中未画出),所述圆形连接片21上设有第二通孔211,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11将所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固定在蓄电池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呈直线形连接,所述导线线芯压接筒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呈直角连接,如图3所示,当将本实施例的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连接在蓄电池的接线柱上后,导线线芯压接筒3的开口朝下,且能够贴合在蓄电池的一侧面,既方便安装,也利于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将导线线芯容纳在导线线芯压接筒的容纳腔内,并通过形成在筒壁上的挤压槽对容纳腔内的导线线芯产生挤压,从而在将导线压接的同时,实现了360°全包裹导线线芯,导线线芯压接筒的筒壁与导线线芯之间,以及导线线芯与线芯之间基本无间隙,单股线芯压接后呈较为稳定的多边形,而且导线线芯压接筒的筒壁不会产生裂痕,有效提高了接线端子的压著面积,增强了过大电流的载荷能力,降低了产品不良率,降低了接触电阻及温升,提升了线束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火烧车的风险,操作简单。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