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5550发布日期:2019-05-07 20:4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能源需求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电动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成本。

锂离子动力电池因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比功率高、能量密度大和无污染等优点,成为电动车辆主要使用的动力电池。但是锂离子电池放电存在一个最优温度区间问题,当电池温度太高或太低时,超出它的允许工作温度范围,会导致放电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不允许放电。在实际的放电过程中,由于热量累积导致电池温度不断上升,为了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需要采取辅助降温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在支撑电池模组的壳体上设置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或加热的流道,无须另外布置冷板,减少电池包重量,而且可与电池紧密贴合,换热效果好的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池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和支撑电池模组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冷却或加热的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的一端连接在进口汇总管上,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连接在出口汇总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为贯穿所述壳体的通孔,所述流道相互独立,在所述壳体上设置若干多个相互独立的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贯穿所述壳体,所述流道相互汇通。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在所述壳体上的布置结构呈矩形脉冲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设置在所述壳体相互对立的两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口汇总管的一端与所述流道的进口连通,所述进口汇总管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水泵连通,所述出口汇总管的一端与所述流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出口汇总管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水泵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设有温度检测器,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器、所述水泵和所述热交换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冷却或加热的流道集成在电池模组的支撑壳体上,可实现流道与电池模组紧密贴合,换热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将电池模组的壳体,设计为带有冷却或加热流道的液冷板,无须另外布置冷板,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从而减少电池包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带有流道的壳体不仅起到支撑电池模组的作用,还起到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或加热的作用,使冷却系统简单化、控制方便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组成的循环系统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电池模组;2、壳体;3、模具支架;4、进口汇总管;5、出口汇总管;6、水泵;7、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包括电池模组1和支撑电池模组1的壳体2,在壳体2上设有用于对电池模组1进行冷却或加热的流道3。将用于冷却或加热的流道3集成在电池模组1的支撑壳体2上,可实现流道3与电池模组1紧密贴合,换热效果好;此外,无须另外布置冷板,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从而减少电池包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带有流道3的壳体2不仅起到支撑电池模组1的作用,还起到对电池模组1进行冷却或加热的作用,使冷却系统简单化、控制方便且降低了成本。

为增加热交换效率,保证电池包各处温度均匀,将流道3设置在壳体2相互对立的两侧面上,壳体2的侧面为多个电池模组1组合构成电池包时,可使相邻两个壳体2的侧面构成串联关系的侧面,这样可保证防冻液贯穿整个电池包,在本实用新型中该两侧面为图1中的左侧面和右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在壳体2上设置若干多个相互独立的流道3,即在壳体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若干多个相互独立的流道3,流道3为贯穿壳体2的通孔,各通孔无相互交叉;多个相互独立的流道3的进口多个进口可单独连接在进口汇总管4上,也可汇总在一起后连接在进口汇总管4上连接在进口汇总管4上,多个相互独立的流道3的出口多个出口可单独连接在出口汇总管5上,也可汇总在一起后连接在出口汇总管5上连接在出口汇总管5上。进口汇总管4的一端与流道3的进口连通,进口汇总管4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水泵6连通,出口汇总管5的一端与流道3的出口连通,出口汇总管5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热交换器7连通,热交换器7与水泵6连通构成循环回路。

优选的,在电池模组1上设有温度检测器,冷却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温度检测器、水泵6和热交换器7均与控制器连接。在温度检测器上设定电池模组1工作的最佳温度区间,当电池模组1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区间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热交换器7切换到制冷模式对防冻液进行降温,冷却后的防冻液进入到流道3中,实现对电池模组1降温工作;当电池模组1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区间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热交换器7切换到制热模式对防冻液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防冻液进入到流道3中,使电池模组1的温度升高,从而实现正常工作;或者是在循环回路上设置加热器,当电池模组1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区间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对对防冻液进行加热。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中热交换器7为CHILLER热交换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在壳体2上设置相互汇通的流道3,该流道3贯穿壳体2。优选的,流道3在壳体2上的布置结构呈矩形脉冲形状,即在壳体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一条呈矩形脉冲形状的流道3,该流道3的进口连接在进口汇总管4上,该流道3的出口连接在出口汇总管5上。进口汇总管4的一端与流道3的进口连通,进口汇总管4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水泵6连通,出口汇总管5的一端与流道3的出口连通,出口汇总管5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热交换器7连通,热交换器7与水泵6连通构成循环回路。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