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335发布日期:2018-11-30 19:4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方形铝壳动力电池采用底面散热,散热面积受限,当方形铝壳动力电池高功率充放电时,发热很大,方形铝壳动力电池的散热系统不能及时带走热量,导致方形铝壳动力电池温度升高,寿命下降,安全性下降,并且,方形铝壳动力电池采用底面散热(加热)时,由于方形铝壳动力电池本身热导率较低,散热或加热时,方形铝壳动力电池自身温差较大,影响方形铝壳动力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包括U型板式振荡热管、两个侧板及至少一动力电池;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U型板式振荡热管的两端,U型板式振荡热管与两个侧板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动力电池设置于容置空间;以及

U型板式振荡热管具有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每个振荡环路流道内设有多段液柱及多段气柱,每段液柱相邻间具有气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至少一动力电池贴合于U型板式振荡热管的内底面与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U型板式振荡热管为铝或铜或钢或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亚苯基氧化物或聚苯硫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U型板式振荡热管冲压或模压或注塑成型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每个振荡环路流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U型板式振荡热管的两端的方式为激光焊或钎焊或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了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U型板式振荡热管具有优异的均温性能,使得动力电池自身温差保持一致,进而提升动力电池的性能,并且,U型板式振荡热管将动力电池侧面的热量传导至动力电池的底部,提升动力电池的散热面积,提高动力电池的冷却或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模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U型板式振荡热管;11、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111、多段液柱;112、多段气柱;2、两个侧板;3、至少一动力电池;4、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模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包括U型板式振荡热管1、两个侧板2及至少一动力电池3。两个侧板2分别设置于U型板式振荡热管1的两端,U型板式振荡热管1与两个侧板2形成一容置空间4,至少一动力电池3设置于容置空间4。再一并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U型板式振荡热管1具有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11。每个振荡环路流道11内设有多段液柱111及多段气柱112,每段液柱111相邻间具有气柱112。动力电池模组使用时,至少一动力电池3工作发热,此时,至少一动力电池3的发热部为蒸发端,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11的多段液柱111受热气化,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11冷凝端的多段气柱112遇冷凝结,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11的冷凝端与蒸发端形成压力差,多段气柱112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推动多段液柱111在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11内循环移动,实现动力电池模组传热散热的功能。U型板式振荡热管1具有优异的均温性能,使得动力电池模组自身温差保持一致,进而提升动力电池模组的性能。

具体应用时,至少一动力电池3贴合于U型板式振荡热管1的内底面与侧壁。通过U型板式振荡热管1优异的传热功能,将至少一动力电池3侧面的热量传递至至少一动力电池3的底面,增加至少一动力电池3的散热面积,提升至少一动力电池3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至少一动力电池3的使用寿命,保证至少一动力电池3的性能。

具体应用时,U型板式振荡热管1为铝或铜或钢或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亚苯基氧化物或聚苯硫醚。铝或铜或钢或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亚苯基氧化物或聚苯硫醚的导热性能优良,原材料成本低,对于制造工艺及制造设备要求低,进而降低U型板式振荡热管1的制造成本。

具体应用时,U型板式振荡热管1为冲压或模压或注塑成型至少一振荡环路流道11。U型板式振荡热管1制造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适于动力电池模组大规模应用。

具体应用时,每个振荡环路流道11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优选地,每个振荡环路流道11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每个振荡环路流道11的内侧壁摩擦力小,使得U型板式振荡热管1快速的实现传热功能。

具体应用时,两个侧板2分别设置于U型板式振荡热管1的两端的方式为激光焊或钎焊或粘接。两个侧板2分别设置于U型板式振荡热管1的两端的方式为激光焊或钎焊或粘接,采用激光焊或钎焊或粘接的连接方式,两个侧板2与U型板式振荡热管1的两端连接快速稳固,连接效果持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了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U型板式振荡热管具有优异的均温性能,使得动力电池自身温差保持一致,进而提升动力电池的性能,并且,U型板式振荡热管将动力电池侧面的热量传导至动力电池的底部,提升动力电池的散热面积,提高动力电池的冷却或散热效果。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