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8493发布日期:2018-11-16 23:1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锂动力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大容量的锂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试用,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

锂动力电池充电或是工作都会出现温度升高的现象,为了保证正常运转,现有的锂动力电池通常是直接在锂动力电池的外壳上设置液体冷却装置,通过冷却液将锂动力电池内部电芯产生的热量带走。这样的锂动力电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冷却的效果不够好,电芯产生的热量无法迅速传递到外壳上,因此冷却液无法迅速带走热量;2)冷却液增加了锂动力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使得锂动力电池过于笨重。

同时,现有的锂动力电池耐摔和减震性能较差,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锂动力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动力电池,其中,包括:

外壳,其为矩形结构,所述外壳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外壳内部被分隔板分隔成多个容纳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弹力板,所述弹力板一端固定在所述内壁上,另一端倾斜向下伸延,所述两块弹力板之间具有夹持空间。通过设置两块弹力板对锂电池电芯的夹持,使得电芯更加方便稳固的安装在容纳区间内,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电芯容易松动掉落的问题。

锂电池电芯,其被所述两块弹力板夹持在夹持空间内,每个所述容纳区间内对应设置一锂电池电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电芯,方便安装。

盖板,其盖合至所述外壳上端开口;盖板可拆卸式安装,便于更换内部电芯。

其中,所述分隔板具有左面板和右面板,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等距平行设置以使两面板之间形成中空层,所述中空层内设置为立体网状结构,且所述中空层内至少设置3根弹簧弹性支顶左面板和右面板,所述3根弹簧呈三角关系设置。分隔板的结构设计能够减轻分隔板的重量,增强分隔板的减震性能,同时电芯工作时产出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入到中空层中,避免热量在电芯堆积导致过热。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动力电池中,所述中空层的下部填充有二氧化碳吸附剂,所述盖板上面可拆卸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内容纳有二氧化碳制冷剂,所述罐体通过气阀与所述中空层连通,所述气阀为定量阀或是温度控制阀。二氧化碳制冷剂通过气阀释放到中空层中,吸收中空层中的热量,使得锂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吸收,达到降温的效果。同时中空层下部的二氧化碳吸附剂能够及时把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吸走。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动力电池中,所述温度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中空层内。温度控制阀能够根据中空层的温度自动控制二氧化碳制冷剂的释放量。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动力电池中,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为导热陶瓷板,所述中空层内填充有立体网状的铁丝或是铜丝以使中空层内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导热陶瓷板为现有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和导热性,能够将电芯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到中空层中排走,而立体网状结构一方面增强分隔板的重量和减震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增加中空层的导热性能。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动力电池中,所述锂电池电芯通过导线串联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且所述锂电池电芯与导线的连接点外包裹绝缘层。锂电池电芯即一个小的电池,小电池串联后就得到大电池,锂电池电芯可以从市场购得。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动力电池中,所述盖板上分别设置有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分别与所述锂电池电芯的正负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动力电池中,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与外壳底部之间设置有5个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外壳底部的的四个角以及中心的位置。弹性支撑件可以增加电池的抗震性能,而底板能够避免膨胀冲击力直接影响内部电芯。弹性支撑件的位置设置能使受力更加平衡。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锂动力电池结构进行改进,对分隔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一方面减轻了锂动力电池的重量,另一方面增加了锂动力电池的抗摔和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盖板上设置内置二氧化碳制冷剂的罐体,罐体通过气阀向分隔板的中空层内释放二氧化碳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迅速将电芯产生的热量带走,避免过热。

本实用新型设置底板对锂动力电池进行保护,避免外力直接对电芯冲撞。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动力电池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纳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动力电池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锂动力电池,其中,包括:

外壳1,其为矩形结构,所述外壳1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外壳1内部被分隔板2分隔成多个容纳区间3,图中的容纳区间3是矩形,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成圆形或是其他形状,如图2所示,所述容纳空间3的内壁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弹力板13,所述弹力板一端固定在所述内壁上,另一端倾斜向下伸延,所述两块弹力板13之间具有夹持空间,锂电池电芯5插入到夹持空间内后,就可以被弹力板13夹持,夹持的电芯能够减少松动,夹持板使用绝缘板如塑料板较好,为了加强夹持强度,还可以在容纳空间3的四个侧壁都设置弹力板,弹力板四面对锂电池电芯夹持。

锂电池电芯5,锂电池电芯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图1中为圆柱体,锂电池电芯5被所述两块弹力板13夹持在夹持空间内,每个所述容纳区间3内对应设置一锂电池电芯,如有特殊需要可以空出某一容纳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电芯,方便安装。

盖板4,其盖合至所述外壳1上端开口;盖板4可拆卸式地和外壳粘合,防止泄漏。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分隔板2具有左面板和右面板,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等距平行设置以使两面板之间形成中空层6,所述中空层6内设置为立体网状结构,且所述中空层6内至少设置3根弹簧弹性支顶左面板和右面板避免左右面板过渡受压而无法恢复间距,所述3根弹簧呈三角关系设置以更好的分散受力。

进一步,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在所述中空层6的下部填充有二氧化碳吸附剂7,所述盖板4上面可拆卸设置有罐体10,罐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了罐体不太突出,可以将罐体设置成扁平状。所述罐体10内容纳有二氧化碳制冷剂,所述罐体10通过气阀与所述中空层6连通,所述气阀为定量阀或是温度控制阀,罐体释放制冷剂时,制冷剂升华吸收中空层6中的热量,使得中空层迅速降温,避免电芯产生的热量堆积过热,升华完毕的二氧化碳被二氧化碳吸附剂7吸收。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控制制冷剂的释放,所述温度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中空层内。温度控制阀能够根据中空层的温度自动控制二氧化碳制冷剂的释放量。

进一步,为了电芯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分隔板迅速传递到中空层中,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为导热陶瓷板,所述中空层内填充有立体网状的铁丝或是铜丝以使中空层内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导热陶瓷板如JRF氧化铝导热陶瓷为现有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和导热性,能够将电芯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到中空层中排走,而立体网状结构一方面增强分隔板的重量和减震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增加中空层的导热性能。

进一步,所述锂电池电芯5通过导线串联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且所述锂电池电芯与导线的连接点外包裹绝缘层,除连接点外,其他裸露部分也应当包裹绝缘层保证不漏电。锂电池电芯即一个小的电池,小电池串联后就得到大电池,锂电池电芯可以从市场购得,是电池的供电核心。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4上分别设置有正极引出端8和负极引出端9,所述正极引出端8和负极引出端9分别与所述锂电池电芯的正负极连接。

进一步,如图4所示,还包括位于外壳1下方的底板11,底板11和外壳1等大或是稍小,所述底板11与外壳1底部之间设置有5个弹性支撑件12,弹性支撑件两端分别与底板和外壳焊接固定,所述弹性支撑件12分别设置在外壳1底部的的四个角以及中心的位置。弹性支撑件可以增加电池的抗震性能,而底板能够避免膨胀冲击力直接影响内部电芯。弹性支撑件的位置设置能使受力更加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如下:将锂电池电芯插入到外壳的容纳区间中,然后盖上盖体,罐体内冲入二氧化碳制冷剂,制冷剂可以进入到分隔板的中空层中迅速吸走热量,避免锂电池电芯工作或是充电时过热。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