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外径可视探测加强浮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656发布日期:2018-11-13 22:1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外径水下探测视频信号传输电缆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漂浮在水中将水上监控设备与水下探测设备相连接的浮力电缆,水下探测设备接收信号完成对水下区域的探测,并对水下实时拍摄同时将视频画面传输至水上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水下探测领域的不断开发,各种功能要求的探测器应用而生,我公司根据不同的水下环境及探测功能要求,研究出一种适用于小型水下探测系统专用的电缆——小外径可视探测加强浮力电缆,实现水上监控设备与水下探测设备之间的视频和探测信号的传输、接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外径不大于4.0mm的可视探测加强浮力电缆,可将水上监控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水下探测设备,控制其在监测区域内移动并实现对水下探测;同时也将水下探测所采集的信息通过视频信号传输至水上监控设施分析、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外径可视探测加强浮力电缆,由从内向外依次同轴套装的小截面射频绝缘线、编织外导体层、芳纶加强层、发泡层以及防水护套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截面射频绝缘线由内导体和绝缘层构成,所述的内导体采用小节距绞合镀锡铜丝,所述的绝缘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的芳纶加强层采用高强度的合成芳纶纤维的相对异向绕包结构,所述的发泡层采用聚醚型发泡聚氨酯材料,所述的防水护套层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电缆能在水下传输视频检测信号,并将水下探测设备采集的视频信号上传给水上监控设备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处理。

2、合理选择材料,控制发泡度,最大限度控制电缆小外径尺寸以及电缆自重,使得小型水下探测设备运动不受电缆自重影响,小外径电缆不会占用整套探测设备过多空间,使得设备简便、易敷设。

3、选用芳纶纤维加强材料,增加了电缆的强度,可适应水下往复、移动作业,使得电缆本身可作为拖曳绳,对水下探测设备进行直接拖曳。

4、发泡层采用聚氨酯材料进行挤出发泡处理。聚氨酯材料挤出发泡工艺的开发、发泡度的控制,是控制电缆整体小外径的关键,也是确保该电缆的总密度与所使用环境的水密度接近的关键,使电缆可悬浮于水中,不影响水下探测设备运行轨迹,降低水下探测设备运动负担。另外该材料具有较好的伸长率及回弹性,能保证电缆在水中往复运动,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5、防水护套层满足了电缆的防水性、柔软性的要求,更使电缆具有高抗拉强度、良好的耐环境腐蚀性、耐弯曲、耐刮伤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剖视主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

一种小外径可视探测加强浮力电缆,由从内向外依次同轴套装的小截面射频绝缘线1、编织外导体层2、芳纶加强层3、发泡层4以及防水护套层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截面射频绝缘线1由内导体和绝缘层构成,所述的内导体采用小节距绞合镀锡铜丝,所述的绝缘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的芳纶加强层3采用高强度的合成芳纶纤维的相对异向绕包结构,所述的发泡层4采用聚醚型发泡聚氨酯材料,所述的防水护套层5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材料。

本电缆设计原理:

1、小截面射频绝缘线

① 电缆通过小截面射频绝缘芯线实现控制信号的传输,利用外导体作为回路,进行视频信号传输反馈;

② 内导体采用小节距绞合镀锡铜丝,有利于增加电缆的柔软性、易焊接;③ 绝缘采用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性能、极低的吸水性、

密度小于水密度,电缆长期工作于水中绝缘电阻不下降,电缆信号传输稳定,最主要是材料介电常数小、传输衰减小,电缆传输距离长,同时该材料密度小于水密度,对电缆整体小外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 编织外导体使电缆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高质量传输视频、通信信号。

2、芳纶加强层的设计。该加强层采用高强度的合成芳纶纤维的相对异向绕包结构。绕包合成芳纶纤维作为加强使用,与传统的钢丝加强材料相比,在减小电缆外径的基础上同时也降低了电缆整体密度。具有抗张强度高、弹性模量高、柔软的特点,使该电缆适用于对水下探测设备的拖曳。

4、发泡层的设计。电缆的发泡层采用聚醚型发泡聚氨酯材料。该发泡材料可弥补由于电缆整体外径小,自身强度低的缺点,解决了传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较硬、不易弯曲、弯曲后回弹性差、弯曲后易开裂的缺点。为使电缆总体密度能与特定使用环境的水密度接近,通过理论计算,严格、准确的设计电缆发泡层发泡度及外径,以达到电缆总体密度接近于水密度。

5、防水护套层的设计。采用抗酸碱腐蚀性、柔软性、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好的聚醚型聚氨酯材料作为防水外护套,使电缆护套表面不易被水下尖锐物体刮伤。该材料与浮力层很好粘合,保证电缆结构稳定和良好的憎水性,提高了电缆的防水性。外护套表面光滑,水中杂质不易附着在电缆表面、易清洁,此防水护套层使得电缆能在严酷的水下环境移动作业。

以上对本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