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频多端口美化天线的辐射边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0769发布日期:2018-12-21 20:0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频多端口美化天线的辐射边界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宽频多端口美化天线的辐射边界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运营商为了提供更稳定快速的网络服务,加大网络扩展速度,使得通信基站数量增多,随之而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倍受关注,“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城市的环境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显然,目前楼顶林立的天线与错落有致的城市景观难以融合,形成视觉污染,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有损运营商的企业形象。此外,暴露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给居民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得许多人对天线产生抵触情绪,不仅影响运营商的基站建设,而且对已有的基站的维护工作也带来阻力。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一般在天线上设置天线外罩以达到美化天线的目的。然而,由于美化天线外罩多以玻璃钢或PVC材料为壳体,一些较大的壳体还要用金属材料作为支架,这就必然会对基站天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壳体介质本身对电磁波的吸收,降低了天线增益,由于电磁波通过介质时会产生折射和反射,对于入射角不同的电磁波介质产生的附加相移不同,会改变天线波束宽度,降低天线前后比;多端口美化天线在蜂窝移动通信中在扇区覆盖,系统扩容和波束指向调节上较传统天线有较大优势。但是考虑到天线设计方法,要在特定的外罩内放置4列辐射单元构成八端口天线,密集排布辐射单元极大的较小了天线体积的同时,带来了天线辐射指标的恶化,相邻较近的辐射单元作为金属辐射边界改变了辐射特性,也有较大的耦合作用干扰了参与了辐射,造成天线波束的畸变,波束宽度离散,增益波动大,指标难以控制一直是智能美化天线领域难以攻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减小天线指标恶化的宽频多端口美化天线的辐射边界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宽频多端口美化天线的辐射边界结构,包括反射板以及设置在反射板正面的多个辐射阵列,所述多个辐射阵列沿所述反射板的横向间隔排列,所述反射板的两纵向边分别形成有折边,所述折边与相邻的所述辐射阵列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反射板的正面;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阵列之间设有U型挡板,所述U型挡板设置在所述反射板的正面。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包括第一部分以及连接在第一部分一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反射板的正面,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反射板的正面倾斜并与反射板的正面之间成一夹角,第二部分靠近对应的所述折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部位于对应的所述折边的顶部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10度-120度。

进一步地,所述折边包括形成在对应的所述反射板的纵向边的第一竖直部、连接到第一竖直部顶部的水平部以及连接到水平部一侧的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相对且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所述反射板的外侧,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底部凸出于所述反射板的背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直部、水平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每个辐射阵列包括多个沿所述反射板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辐射体,相邻的两个辐射阵列的辐射体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板正面的辐射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辐射单元上方的寄生振子;所述辐射单元的顶端设有卡接件,所述寄生振子通过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辐射单元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高度、U型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体积小,成本低,可减小天线罩对天线的影响,以及辐射阵列间的边界效应和耦合效应,提高波束的收敛性,减小波束畸变,提高了增益,进而提高了辐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频多端口美化天线的辐射边界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辐射边界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辐射边界结构的辐射体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宽频多端口美化天线的辐射边界结构,包括反射板10以及设置在反射板10正面的多个辐射阵列20。多个辐射阵列20沿反射板10的横向间隔排列。反射板10为一金属反射板。反射板10的两纵向边分别形成有折边11。折边11与相邻的辐射阵列20之间设有挡板30,挡板30设置在反射板10的正面。相邻的两个辐射阵列20之间设有U型挡板50,U型挡板50设置在反射板10的正面。本实用新型的辐射边界结构配合馈电网络和天线罩等,可组成宽频900/1800/FA/D多端口的排气管型、方柱型、集束型等各类的美化天线。也可在此基础上增加移相器结构等,可组成电调天线。

折边11和反射板10一体成型。折边11包括形成在对应的反射板10的纵向边的第一竖直部111、连接到第一竖直部111顶部的水平部112以及连接到水平部112一侧的第二竖直部113,第一竖直部111和第二竖直部113相对且呈平行设置。水平部112和第二竖直部113位于反射板10的外侧。第二竖直部113的底部凸出于反射板10的背面。优选地,第一竖直部111、水平部112和第二竖直部113为一体成型。第一竖直部111的高度与U型挡板50的高度相同。

挡板30包括第一部分31以及连接在第一部分31一侧的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设置在反射板10的正面,第二部分32相对反射板10的正面倾斜并与反射板10的正面之间成一夹角,夹角的角度为110度-120度。第二部分32靠近对应的折边11。第二部分32的顶部位于对应的折边11的顶部的上方。具体的,第二部分32的顶部位于对应的折边11的水平部112的上方。优选地,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通过型材拉挤一体成型。可以理解地,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也可钣金加工通过铆钉或螺钉组装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U型挡板50的高度为16毫米,宽度为11毫米。

参考图1、图2和图3,每个辐射阵列20包括多个沿反射板10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辐射体21,相邻的两个辐射阵列20的辐射体21错位设置。

辐射体21包括设置在反射板10正面的辐射单元211以及设置在辐射单元211上方的寄生振子212。辐射单元211为一个±45°极化的辐射单元。辐射单元211的顶端设有卡接件213,卡接件213的顶部设有卡柱214,寄生振子212卡设到卡柱214的端部,从而寄生振子212通过卡接件213设置在辐射单元211的上方。寄生振子212为长方形的片状结构。反射板10、寄生振子212、U型挡板50的形状和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的辐射单元211进行调整。

挡板30的高度、U型挡板50的高度小于辐射单元211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辐射阵列20的数量为四个。每个辐射阵列20包括四个辐射体21。

寄生振子212的形状、大小以及距离辐射单元211的高度可做一定范围的变化,挡板30的第二部分32与反射板10的正面成的夹角的角度也可以做一定范围的变化,从而可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辐射单元211和天线罩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体积小,成本低,通过设置的折边11、挡板30和U型挡板50,可减小天线罩对天线的影响,以及辐射阵列间的边界效应和耦合效应,提高波束的收敛性,减小波束畸变,提高了增益,进而提高了辐射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