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1539发布日期:2018-11-27 23:0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其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通信等行业,为了便于设备之间信号、数据交换,以及电力供应,连接器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保证连接可靠、一定的插拔次数要求前提下,进而要求连接器结构越简单、生产模治具的投入越低越好。目前类似连接器的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中传输电流及信号的端子之间接触通常主要靠一端弹臂弯曲降服,另一端弹臂固定来保证足够接触的正向力,从而保证较小接触阻抗以达到可靠连接。因此目前的连接器中,由于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中传输电流及信号的端子采用不同的金属弹臂结构,需投入至少两套模具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其中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中的端子结构完全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所述公端连接器由若干第一金属端子和固持第一金属端子的第一塑胶壳体组成,所述母端连接器由若干第二金属端子和固持第二金属端子的第二塑胶壳体组成,所述第一金属端子和第二金属端子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端子包括尾部以及自尾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自延伸部的左右侧壁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前末端向外折弯,第二弹性臂呈“Z”形形状,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前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后末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包括上壁、左右侧壁以及底壁,延伸部的底壁的前末端延伸位于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舌片。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为U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塑胶壳体包括收容固持第一金属端子的第一收容部,第一收容部的底壁上凸起形成有凸筋以及位于凸筋前方的楔形块,所述第一收容部侧壁上凸起形成有止挡部。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前后末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向斜角,楔形块后末端的导向斜角用于其内部第一金属端子组装时插入导向,楔形块前末端的导向斜角用于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安装时,第二金属端子和第一金属端子配合时导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中的端子结构完全相同,在确保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可靠接触的前提下,第一金属端子和第二金属端子的结构完全相同,仅需一套模具投入,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述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为第一金属端子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图4所示沿线C-C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其中公端连接器1通常是连接线缆或者设备,母端连接器2通常通过螺钉或其他结构固定在应用设备上。

公端连接器1由若干第一金属端子3和固持第一金属端子3的第一塑胶壳体4组成,母端连接器2由若干第二金属端子5和固持第二金属端子5的第二塑胶壳体6组成,其中第一金属端子3和第二金属端子5的结构相同。

第一金属端子3包括尾部30以及自尾部30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2,延伸部32 包括上壁35、左右侧壁36以及底壁37,自延伸部32的左右侧壁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第一弹性臂33、第二弹性臂34,其中第一弹性臂33的前末端向外折弯,第二弹性臂34 呈“Z”形形状,第一弹性臂33和第二弹性臂34前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后末端之间的距离。延伸部32的底壁37的前末端延伸位于第一弹性臂33和第二弹性臂34之间。延伸部3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舌片31。尾部30为U形形状,其用于压接或者焊接线缆,此处需要提出的是:尾部30的形状不限于U形形状,其他形状的接线结构也应限定在内。

第一塑胶壳体4包括收容固持第一金属端子3的第一收容部40,第一收容部40的底壁上凸起形成有凸筋41以及位于凸筋41前方的楔形块42,第一收容部40侧壁上凸起形成有止挡部43。在将第一金属端子3自后向前安装于第一收容部40中时候,延伸部32的底壁37抵靠于凸筋41上能够起到限制第一金属端子3向前移动的作用,舌片 31卡抵于止挡部43上能够起到限制第一金属端子3后退的作用。

同样地,第二塑胶壳体6上亦包括有收容固持第二金属端子5的第二收容部60,第二收容部60中除不包括楔形块42外,其余结构与第一收容部40中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在将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安装于一起时,公端连接器1的前段包覆于母端连接器2内部,第一金属端子3和第二金属端子5分别收容固持于第一收容部40和第二收容部60中。楔形块42前后末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向斜角,楔形块42后末端的导向斜角用于其内部第一金属端子3组装时插入导向,楔形块42前末端的导向斜角用于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安装时,第二金属端子5和第一金属端子3配合时导向。当公端连接器1插入母端连接器2配合时,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的第一弹性臂 33外张弯曲变形,第一塑胶壳体4在第一弹性臂33弯曲变形侧预留变形空间方便其弹性变形,第一金属端子3的第二弹性臂34外侧与第二金属端子5的第一弹性臂33相抵接,第一金属端子3的第二弹性臂34内侧抵靠于楔形块42上以确保第一金属端子3的第二弹性臂34与第二金属端子5的第一弹性臂33的配合接触可靠。同样地,第一金属端子3的第一弹性臂33与第二金属端子5的第二弹性臂34外侧相抵接,第二金属端子 5的第二弹性臂34内侧抵靠于楔形块42上。

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中的端子结构完全相同,在确保公端连接器1 和母端连接器2可靠接触的前提下,第一金属端子3和第二金属端子5的结构完全相同,仅需一套模具投入,结构简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