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666发布日期:2018-11-23 20:5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模组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采用汇流板将单支电池并联或串联在一起进行组装。早前的电池模组采用螺杆穿过电池模组然后螺母锁紧的方式对电池模组进行锁紧,由于这种方式制造的电池模组质量较重,能量密度低,且制造成本高。经过改善后,电池模组锁紧采用侧面钣金压紧,与用螺母和螺杆锁紧方式制造的电池模组相比,其质量较轻,提高了能量密度,且减少了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和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电池模组侧面采用钣金压紧的工艺中,由于压紧力会直接对电池模组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电池模组制造工艺中需要控制压紧力。现有申请号201620514560.3的实用新型专利《电池模组压紧装置》,其设置有位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控制活动端板的移动位置以及压紧力,从而控制对电池模组的压紧力。但该实用新型无法通过记录每个电池模组的压紧力以及活动端板的移动位置对生产情况进行查看和控制。在电池模组大批量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池模组的生产数据进行记录与控制,因为在电池模组生产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电池模组的质量问题,当发现同一时间段生产的电池模组出现问题时,需要找出电池模组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就需要对每个电池模组生产时的数据进行追踪。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压紧装置,其设有压力传感器,能控制电池模组的压紧力,扫码装置对每个电池模组进行扫码且记录其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可追溯,且该电池压紧装置能对不同尺寸的电池模组进行压紧。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模组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机构、模组压紧工位以及扫码装置;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板及其驱动装置,所述压紧板分设于模组压紧工位两侧;所述压紧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扫码器相连;

所述扫码装置包括扫码器及其位置调整装置,所述扫码器设于所述模组压紧工位的上方。

压紧板对电池模组进行压紧的同时,模组压紧工位上方的扫码器对电池模组进行扫码,记录电池模组的生产数据,并将压力传感器的数值与生产数据绑定,便于查看电池模组的生产状态。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紧板对电池模组的压紧力,将电池模组的压紧力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以免压紧力不够,电池模组压不紧实;或是压紧力太大,压坏电池模组里的电芯。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压紧工位一侧的压紧板数量为2-6个,模组压紧工位的两侧加紧板数量相同且关于两侧压紧板中心线对称。

在本发明中,模组压紧工位一侧的压紧板数量优选为2-6个,可根据电池模组的数量来驱动不同数量的压紧板,这样的电池压紧装置可以对多种不同尺寸的电池模组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以及丝杆。

进一步地,所述扫码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模组压紧工位一端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端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固定架垂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设有导轨,所述扫码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在所述固定架上的位置可调整。

扫码器的位置可通过在自身在导杆导轨上的滑动以及导杆在固定架上的位置移动进行调整。具体的位置需要根据电池模组上的二维码位置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压紧工位设有工装板,所述工装板设有电池模组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夹具包括对立而设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两端与相平行的尺寸导杆滑动相连,且定位杆与尺寸导杆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尺寸导杆设有导轨,且所述尺寸导杆两侧设有尺寸刻度。

工装板上的电池模组夹具对电池模组进行压紧以及尺寸定位,使电池模组在压紧的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偏移。定位杆在尺寸导杆上的位置可调整,电池模组夹具可对不同尺寸的模组进行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压紧装置设有蜂鸣器,且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

与压力传感器相连的蜂鸣器,在压力传感器的数值不在预设的数值范围内,就会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查看,保证电池模组的压紧力在合格范围内,降低压紧力造成的不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设有扫码装置对每个进行压紧的电池模组进行扫码,记录其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可追溯。

2、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紧板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的数据传递到扫码器,扫码器将模组的压力数值以及生产数据进行绑定,每个电池模组的生产数据都可以查看。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良品时,可根据生产数据分析产生不良品的原因。

3、模组压紧工位一侧压紧板的数量为2-6个,可根据不同长度的电池模组来驱动不同数量的压紧板,能对不同尺寸的电池模组进行压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池模组压紧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电池模组压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工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2、模组压紧工位;4、电池模组;5、压力传感器;111、伺服电机;12、压紧板;21、工装板;31、扫码器;32、位置调整机构;321、固定架;322、导杆;200、电池模组夹具;211、定位杆;212、尺寸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机构、模组压紧工位2以及扫码装置。

如附图1所示,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板12及其驱动装置,压紧板分设于模组压紧工位两侧。压紧板设于模组压紧工位的两侧,两侧的压紧板位置相对应。在压紧电池模组4的过程中,有一侧的压紧板贴紧电池模组一侧后固定不动,另一侧压紧板对电池模组进行压紧。模组加工工位两侧的压紧板的结构以及位置相对应,且其功能是相对的。当电池模组一侧的压紧板设置为固定不动时,则另一侧的压紧板对电池模组进行压紧。在本实施例中两侧压紧板亦可同时对电池模组工位上的电池模组进行压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11、减速机(图中未标识)以及丝杆(图中未标识)。减速机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速,以满足压机机构的传动需要。

在本发明电池模组压紧装置中,模组压紧工位一侧的压紧板数量优选为2-6个,模组压紧工位的两侧加紧板数量相同且关于两侧压紧板中心线对称。电池模组压紧装置可根据电池模组的尺寸大小驱动不同数量的压紧板对电池模组进行压紧,且同侧的压紧板在压紧电池模组的过程中,其压紧的动作以及压紧力是相同的。

如附图2所示,扫码装置包括扫码器31及其位置调整装置32,扫码器设于模组压紧工位2的上方。每个电池模组都具有二维码,且不同电池模组的二维码都不一样,扫码器对模组压紧工位上的电池模组进行扫码记录电池模组的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包括电池模组的尺寸,加工的时间以及加工的其它具体数据。扫码器将这些数据统一传送到电池模组生产的数据处理电脑中,方便查看电池模组的生产数据。

扫码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固设于模组压紧工位一端的固定架321,固定架上端设有导杆322,导杆与固定架垂直相连。优选的,导杆设有导轨,扫码器31设置在导轨上。扫码器可在导轨上滑动以调整位置。扫码器位置调整后,再固定扫码器的位置,使扫码器在电池模组压紧过程中不发生位移。优选地,导杆322在固定架上的位置可调整。导杆在固定架上方梁杆上移动,导杆的移动带动扫码器进行了移动。同样地,导杆位置调整后,需要固定在固定架上,使其在电池模组压紧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扫码器通过自身在导杆上以及导杆在固定架上的移动实现水平面上各个方向的位移,在这里所说的水平面是以模组压紧工位平面为基准而设立的。扫码器和导杆的固定可通过螺母与螺栓实现,在本发明中不对扫码器和导杆如何固定进行限制,能实现本发明技术目的即可。

如附图3所示,电池模组压紧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5设于压紧板上,用于检测该压紧板的压力值,且与扫码器相连。压力传感器测量压紧板对电池模组的压紧力,并将压力数值传送到扫码器31,扫码器将电池模组4进行压紧的压力值与电池模组的生产数值进行绑定。扫码器再将这些数据上传到电池模组生产的数据处理电脑中,方便电池模组生产数据的查看与监控。

电池模组压紧装置设有蜂鸣器(图中未标识),蜂鸣器与压力传感器5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对压紧板的压紧力和压紧板的压紧行程设定一个数值范围,压紧力和压紧行程是相关的,当压紧力和压紧行程中的其中一个没在设定数值范围内,蜂鸣器都将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查看。在这里所说的压紧行程是压紧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着电池模组方向所移动的位移。

模组压紧工位设有工装板21,工装板设有电池模组夹具200。工装板用于传送电池模组,在本实施例中,工装板设置在倍速链上,工装板通过倍速链将在电池模组组装工位上组装好的电池模组传送到模组压紧工位的下方,工装板顶升机构将工装板上升到模组压紧工位上,再固定住工装板。电池模组压紧装置对工装板上的电池模组进行压紧。完成压紧后,工装板顶升机构将工装板下降到倍速链的上,工装板再通过倍速链将压紧的电池模组传送到电池模组的下料工位上,完成一次电池模组的压紧。倍速链与工装板的对电池模组的传送可提高电池模组压紧装置的自动化,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如附图4所示,电池模组夹具200包括对立而设的定位杆211,定位杆两端与相平行的尺寸导杆212滑动相连,且定位杆与尺寸导杆相垂直。优选地,尺寸导杆设有导轨,且尺寸导杆两侧设有尺寸刻度。在工装板上进行电池模组组装时,需要在电池模组夹具上进行组装,组装后的电池模组也需要在工装板上进行固定。工装板上的电池模组夹具可根据不同的电池模组尺寸进行调整,具体为定位杆在尺寸导杆上滑动,且根据电池模组的尺寸在尺寸导杆相对应的位置上进行定位与固定。电池模组压紧装置的压紧力和压紧行程可根据电池模组在工装板的尺寸进行预设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