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棒及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735发布日期:2018-11-02 21:3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接地棒及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地棒及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当技术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如果场地附近没有接地装置,技术人员需取接地装置,通过接地装置临时将电气设备与大地相连,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棒,接地棒是以提高接地导体内部导电性能,降低接地导体外部土壤电阻率为理论依据所设计生产的。

目前,市面上的接地棒长度较长,一般可达2米多,技术人员在搬运接地装置时由于接地棒较长容易剐蹭到其他装置,导致技术人员对接地装置的搬运及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棒及接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棒长度较长不便于搬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棒,包括:接地棒本体、锤地帽、锥形端头和把手;

所述接地棒本体包括套管和接管,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接管外部,且所述接管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管轴向滑动,所述套管远离所述接管的一端与所述锤地帽连接,所述接管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锥形端头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套管连接;

所述套管与所述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将所述套管远离所述锤地帽的一端与所述接管远离所述锥形端头的一端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销体,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销体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销体均设置于所述接管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销体的一端与所述接管的内壁连接;

所述接管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套管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锤地帽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销体沿着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伸出,以通过所述第一销体将所述套管与所述接管卡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实际生产制造时,所述接管为多个;

沿所述接地棒本体的轴向方向上,多个所述接管依次套设;

相邻两个所述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接管卡接。

优选地,所述套管与所述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部;

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套管内壁上的第一滑块和设置于所述接管外壁上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接管的轴向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部;

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套管一端的所述接管内壁上的第二滑块和设置于靠近所述锥形端头一端的所述接管外壁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靠近所述锥形端头一端的所述接管的轴向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与所述锤地帽螺纹连接,所述接管与所述锥形端头螺纹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地棒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地棒,由于接地棒本体包括套管和接管,且套管套设于接管外部,接管能够沿套管轴向滑动,因此,当搬运接地棒时,可以将接管收缩至套管内,使接地棒整体长度缩短,从而使技术人员对其搬运时更加方便,不会出现剐蹭其他物品的情况。

由于套管与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当技术人员将接地棒搬运到作业地点时,在埋设接地棒前技术人员可以将接管沿套管轴向向外拉伸,直至第一卡接部将套管与接管卡接住,从而使技术人员对接地棒进行埋设、使用时可以保持接地棒本体拉伸状态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线和上述接地棒,所述接地线的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

所述接地装置与上述接地棒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本体中套管和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本体中套管和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接地棒本体;11-套管;111-第一通孔;112-第一导向部;1121-第一滑块;1122-第一滑槽;12-接管;121-第二通孔;122-第一卡接部;1221-第一弹性件;1222-第一销体;123-第二卡接部;1231-第二弹性件;1232-第二销体;124-第二导向部;1241-第二滑块;1242-第二滑槽;2-锤地帽;3-锥形端头;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包括:接地棒本体1、锤地帽2、锥形端头3和把手4;接地棒本体1包括套管11和接管12,套管11套设于接管12外部,且接管12能够相对于套管11轴向滑动,套管11远离接管12的一端与锤地帽2连接,接管12远离套管11的一端与锥形端头3连接,把手4与套管11连接;套管11与接管12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22,第一卡接部122用于将套管11远离锤地帽2的一端与接管12远离锥形端头3的一端卡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由于接地棒本体1包括套管11和接管12,且套管11套设于接管12外部,接管12能够沿套管11轴向滑动,因此,当搬运接地棒时,可以将接管12收缩至套管11内,使接地棒整体长度缩短,从而使技术人员对其搬运时更加方便,不会出现剐蹭其他物品的情况。

由于套管11与接管12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22,当技术人员将接地棒搬运到作业地点时,在埋设接地棒前技术人员可以将接管12沿套管11轴向向外拉伸,直至第一卡接部122将套管11与接管12卡接住,从而使技术人员对接地棒进行埋设、使用时可以保持接地棒本体1拉伸状态的长度。

其中,为了使接地棒本体1伸长时能够较好地卡接,使接地棒埋设于地下时能够较好地将与之相连的电气设备的余电导入大地,确保维修设备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卡接部122包括第一弹性件1221和第一销体1222,第一弹性件1221与第一销体1222连接;第一弹性件1221和第一销体1222均设置于接管12内,且第一弹性件1221远离第一销体1222的一端与接管12的内壁连接;接管12远离第一弹性件12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121,套管11对应第二通孔12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位于套管11远离锤地帽2的一端,第一弹性件1221用于带动第一销体1222沿着第二通孔121和第一通孔111伸出,以通过第一销体1222将套管11与接管12卡接。

当技术人员想要将接地棒搬运至待维修电气设备附近时,技术人员可以按下第一销体1222,推动接管12,使接管12相对套管11轴向滑动,使接地棒本体1缩短,从而便于技术人员对接地棒的搬运,避免在搬运接地棒过程中剐蹭到其他物品;当技术人员预将接地棒埋设到地下时,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拉拽接管12相对套管11沿轴线滑动,直至第一销体1222从接管12的第二通孔121和套管11的第一通孔111伸出,从而使套管11和接管12实现稳定地卡接,使接地棒埋设于地下时能够较好地将与之相连的电气设备的余电导入大地,进而确保维修设备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当然,第一卡接部122也可以为设置于套管11上靠近接管12一端的卡扣,当接管12被拉拽到套管11外一定长度后,通过关闭卡扣将套管11与接管12卡住,当技术人员想要收缩接地棒本体1时,通过打开卡扣,将接管12推送至套管11内。

具体地,为了使接地棒本体1中第一卡接部122可以实现对套管11和接管12较好地卡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1221为弹簧。

弹簧具备较好地弹性,技术人员对第一销体1222进行按压时,弹簧可以带着第一销体1222向接管12内部移动,从而实现接地棒本体1的收缩;当技术人员拉拽接管12相对套管11轴向滑动时,当第一销体1222移动至第二通孔121与第一通孔111重叠的位置时,由于弹簧具备较好地弹性,可以带动第一销体1222伸出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从而使套管11和接管12较好地卡接。

当然,第一弹性件1221可以包括弹簧和连接杆,连接杆与接管12的内壁以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销体1222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在接管12比较粗的情况下,使弹簧伸缩时效果更好,不至于接管12较粗时,弹簧太长、伸缩时发生折弯现象,影响弹簧的质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本体中套管和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本体中套管和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实际生产制造时,为了使接地棒能够便于搬运、携带,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中,如图3所示,接管12为多个;沿接地棒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多个接管12依次套设;相邻两个接管12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23,第二卡接部123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接管12卡接。

其中,第二卡接部123包括第二弹性件1231和第二销体1232,第二弹性件1231与第二销体1232连接;第二弹性件1231与第二销体1232均置于相邻两个接管12中远离套管11的接管12内,且第二弹性件1231远离第二销体1232的一端与接管12的内壁连接;相邻两个接管12中远离套管11的接管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孔,靠近套管11的接管12对应第三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位于接管12远离套管11的一端,第二弹性件1231用于带动第二销体1232沿着第四通孔和第三通孔伸出,以通过第二销体1232将相邻两个接管12卡接。

通过将接地棒本体1设计成多节,可以在搬运接地棒之前,将接地棒收缩的更短,以至于接地棒本体1很长时,也可以收缩的比较短,便于搬运和携带。

其中,为了确保接管12沿套管11轴向滑动时能够不发生转动,从而确保第一销体1222可以始终沿着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伸出,以使第一卡接部122对套管11和接管12的连接位置进行较好地卡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中,如图3-5所示,套管11与接管12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12;第一导向部112包括设置于套管11内壁上的第一滑块1121和设置于接管12外壁上的第一滑槽1122,第一滑槽1122沿接管12的轴向方向分布,第一滑块1121能够沿第一滑槽1122滑动。

由于第一滑块1121始终位于第一滑槽1122内,且第一滑块1121可以沿着第一滑槽1122较好地滑动,因此,可以确保接管12沿套管11轴向滑动时能够始终不发生转动,进而确保第一卡接部122可以对套管11和接管12的连接位置进行较好地卡接。

优选地,为了使相邻两个接管12之间相对滑动时,两接管12之间不发生转动,从而确保第二卡接部123可以对两接管12的连接位置进行较好地卡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中,如图4-5所示,相邻两个接管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部124;第二导向部124包括设置于靠近套管11一端的接管12内壁上的第二滑块1241和设置于靠近锥形端头3一端的接管12外壁上的第二滑槽1242,第二滑槽1242沿靠近锥形端头3一端的接管12的轴向方向分布,第二滑块1241能够沿第二滑槽1242滑动。

由于第二滑块1241始终位于第二滑槽1242内,且第二滑块1241可以沿着第二滑槽1242较好地滑动,因此,可以确保接管12沿相邻接管12轴向滑动时能够始终不发生转动,进而确保第二卡接部123可以对相邻两个接管12的连接位置进行较好地卡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接地棒的零部件可以更换,避免其中某个部件损坏后、必须更换整个装置而造成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中,套管11与锤地帽2螺纹连接,接管12与锥形端头3螺纹连接。

由于接地棒本体1与锤地帽2、锥形端头3之间可拆卸连接,因此,当锤地帽2、接地棒本体1、锥形端头3中的任一部件或两个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及时更换,可以避免其中某个部件损坏后、必须更换整个装置而造成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接地装置能够便于搬运、携带,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剐蹭到其他物品,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线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棒,接地线的一端与上述把手4连接。

由于接地棒本体1可以伸缩,因此,当搬运接地装置时,可以将接地棒本体1的接管12收缩至套管11内,使接地棒整体长度缩短,从而使技术人员对其搬运时更加方便,不会出现剐蹭其他物品的情况;当技术人员将接地棒搬运到作业地点时,在埋设接地棒前技术人员可以将接地棒本体1拉伸,直至第一卡接部122将套管11与接管12卡接住,从而使技术人员对接地棒进行埋设、使用时可以保持接地棒本体1拉伸状态的长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