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后侧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236发布日期:2018-12-05 18:47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后侧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后侧的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主要包括钢化玻璃、热熔胶膜、电池片、背板、边框、接线盒和硅胶等。电池组件的寿命一般要求25年,要确保产品达到如此长的使用寿命,就必须严格控制各组件的质量。现有的光伏组件是由钢化玻璃、热熔胶膜、电池片、热熔胶膜和背板,通过层压工艺成为层压件,该结构包括工艺,可靠性测试及安装都比较成熟,各层的功能如下:

1、钢化玻璃:保护电池片;

2、热熔胶膜:用来粘结固定钢化玻璃和电池片;

3、电池片:发电。

4、背板:密封、绝缘和防水等。

太阳能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对电池片起保护和支撑作用,需要具备卓越的耐长期老化性能(紫外,湿热,干热等)、耐电气绝缘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含氟背板耐候性能优异,被大量用来制备太阳能电池背板的耐候层,但是氟塑料成本高昂,环境不友好,大大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传统的背板中通常用PET层作为耐候层,PET主链含有大量的酯基,在湿热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湿热老化初期水分在PET表面吸附,缓慢渗透,由于随着时间延长,水对PET的刻蚀和溶剂化作用,PET的结晶度逐渐升高,其表面微孔和龟裂增加,与此同时PET分子链中酯键受到水分子攻击而发生断裂,形成分子链更短的PET,在水增速的作用下结晶度进一步增加,PET脆性增加,水分向PET内部渗透加速,以上过程不断重复,最终使PET失去原有的力学性能和水气阻隔性能。而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加速PET结晶,从而增加其龟裂程度;另外还增加了端羧基的活泼性,加速水解反应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对环境友好、可以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组件原材料和生产成本、提高背板和组件产能、降低组件封装损耗、同时可以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后侧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后侧的结构具有如下构成:

所述电池片后侧的结构依次包括胶膜、第一抗水解聚酯层、PET层、第二抗水解聚酯层,所述的胶膜、第一抗水解聚酯层、PET层、第二抗水解聚酯层位于所述的电池片的后侧(背面)。

第一抗水解聚酯层中聚酯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其中该聚酯中1,4-环己烷二甲醇的摩尔含量占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总摩尔含量的50%以上)或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或PC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混合物构成。

较佳地,所述的第一抗水解聚酯层、PET层、第二抗水解聚酯层组成三层结构薄膜。

较佳地,所述的抗水解聚酯层、PET层、第二抗水解聚酯层组成的三层结构的总厚度为100~400μm,所述的第一抗水解聚酯层或所述的第二抗水解聚酯层的厚度占所述的三层结构的总厚度的5~35%,所述的PET层的厚度占所述的三层结构总厚度的30~90%。能有效保证背板抗拉实验满足现有标准要求,同时有利于组件的机械载荷试验,保证组件在户外风压和雪压的时候,保护背板不被撕裂开,保证组件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的胶膜为EVA胶膜或POE胶膜,厚度为300~800μ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后侧的结构,第一抗水解聚酯层或第二抗水解聚酯层中的聚酯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或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或PC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混合物构成,由于一定数量的乙二醇被1,4-环己烷二甲醇(CHDM)所取代,打乱了分子间排列的规整性,导致结晶性能下降,加上极性的下降,故对极性的水分子来说阻隔性明显增强,能有效提高其抗水解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结构,对比传统含氟背板结构不仅结构简单、环境友好,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后侧的结构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电池片

2 胶膜

3 第一抗水解聚酯层

4 PET层

5 第二抗水解聚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池片后侧的结构依次包括电池片1、胶膜2、第一抗水解聚酯层3、PET层4、第二抗水解聚酯层5,所述的胶膜、第一抗水解聚酯层、PET层、第二抗水解聚酯层位于所述的电池片的背面。

首先,制作一定厚度的第一抗水解聚酯层、PET层、第二抗水解聚酯层的三层结构,可通过三层共挤双轴取向拉伸直接制得或通过双轴取向拉伸做成三层独立薄膜经过热层压后得到上述三层结构薄膜,同时与胶膜接触的第一抗水解聚酯层面经过电晕处理,电晕处理后能有效提高两者的结合力。

其次,上述三层结构、胶膜层3和电池片一起层压即得到上述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后侧的结构。

采用表一所示的不同厚度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池片后侧的结构

表一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方式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